书城励志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14515700000019

第19章 克服心理障碍收获心灵感悟(4)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一坐到电脑前,上述症状就会立刻消失。

2.“网瘾”的具体表现

一是沉迷网络的人,心理和行为受上网这一活动支配,上网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大,上网成为主要的心理需要,甚至导致生物钟的紊乱,如晨昏颠倒。有的学生经常“包宿”(通宵上网),晚上上网,白天上课时睡觉,无法上网时,对上网强烈渴求,烦躁、不安,对现实中的人和事毫无兴趣,想方设法寻找机会上网;有的学生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甚至无视学校纪律,逃课去上网,严重者甚至不告而别、离家出走。

二是现实中表现出与亲人朋友的情感淡漠。沉迷网络者和网友如胶似漆,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则比较冷漠,也无话可谈。情绪低落时也不会向家人和朋友表露,认为现实中没有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把情绪隐藏起来,从网友那里却能够得到极大的情感支持和满足,乐于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寻求情感支持。由于家长和老师限制自己的上网行为,还常常与父母和老师发生争吵和冲突。

其实,沉迷网络的人更期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接纳,内心非常渴望获得真挚的朋友和珍贵的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方面却遇到了较多的麻烦和困难,产生了很多交往问题甚至冲突,往往遇到更多人际交往问题。他们在网上能够获得许多网友的接纳和认可,甚至为很多人欢迎和喜爱,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必然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他们把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能逃避的尽量逃避,有时因缺乏现实交往能力而导致更多与人对抗的关系。一些原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长时间沉迷网络使得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三是自控力差,意志薄弱。沉迷网络者大多能够意识到过度上网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危害,甚至也不断受到家庭和学校的规劝和惩罚,常常有悔改之心,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一旦有时间、有机会上网时,又难以克制自己,缺乏意志力,多次尝试远离网络而结局总是失败后,便放弃了主观努力,为了缓解这时内心的强烈不安和矛盾冲突,反而更加剧了上网的渴望——逃到网络中去,以逃避现实的痛苦挣扎。

3.形成“网瘾”的原因

(1)网络本身的特性

①网络的可匿名性。一方面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不需要真实姓名、年龄、身份,也就没有真实的顾虑和风险。另一方面,网上的资料或信息可以随意更改,上网的人可以任意自我修饰。比如,现实中个子很矮的人,可以在资料上填身高为1.8米,高大威武,弥补现实中不可改变的缺憾。

由于匿名,真实生活中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在网上都能够尽情宣泄(只要不违法),又不会产生现实的麻烦。比如,对某个同学或老师不满,在现实中不能随意表达,而在网上就可以大谈特谈,不用担心造成什么后果。

孩子们在网上往往能够交到一大堆朋友,弥补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交友不畅,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情绪宣泄和交流的目的。

②虚拟的网络空间能够让孩子逃避现实,获得心理满足和成就感。比如,在网络游戏中互相交流、团结协作、竞争等,其中的友好、轻松、快乐、刺激等感受,在现实中很难经常体验;考试成绩差、遇到挫折时,到网上聊天或者玩游戏,往往能够缓解心理压力、抒发郁闷情绪、获得他人同情和安慰。现实中得不到或者很少能够感受到的成就感、被理解的感觉,在网上都能够轻易获得,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很多孩子当然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③网络世界自由、多变、丰富,是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在现实中,孩子们往往只是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之中,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考试,常常感受到的是枯燥和乏味,而网络世界却可以让孩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意进出各个网站,并且浏览到无限的信息和资料,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们在网络上的信息世界自由翱翔。

同时,青少年对很多事情还处于懵懂阶段,对异性和性充满了好奇,而现实中缺少对性的了解,身边的人们避讳谈论这个话题,这更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网络在这方面的开放和自由,为青少年提供了便利的渠道,浏览图片,阅读相关资料和信息,甚至迷恋网络色情,满足了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和性的需要,更加容易使孩子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2)不良环境

①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研究发现,90%有网瘾状况的青少年来自紧张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互不关心,甚至“离婚”一词经常挂在嘴边,孩子为了逃避这样的环境,更容易沉迷到网络之中。

②亲子关系紧张。当孩子觉得无法跟父母沟通,不被父母支持理解,无法接受父母的教养方式时,会倍感压力,同时又无力反抗这样的现实,心中累积了很多郁闷,这时网络往往就成为他们排遣郁闷的一个极好的渠道。因此,青少年上网,很多时候是一种逃避,是他们缓和焦虑的一种手段,是他们对现实的无望和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反抗失败的一种补偿。

③学习上遭受挫折。有些孩子从小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家长、老师和周围人的赞许和羡慕,而一旦出现竞争加剧,成绩下滑,就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令其遭受挫折,如果父母亲不能及时为孩子提供情绪上的辅导、协助和支持,孩子的自信就会一落千丈,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很容易寻找到成就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高中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巨大的竞争压力,成绩也流于中等,他很苦闷,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偶然之中,他进入网络世界,豁然发现有“另一片天空”,使他找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凭借自己的聪明,他可以在四五千人上线的网络游戏中排名第一、第二,表现非常优异。对这个同学来说,在课堂中无法得到的成就感却在网络中轻而易举找到了,可以说,他逃避到了另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找到了理想中强大的自我,他离不开网络了。

④人际交往遇到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重心之一,赢得同伴的接纳和赞许是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一些孩子因为性格内向孤僻、外型不够时尚漂亮等因素,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良好相处,甚至受到某些同学玩笑式的嘲讽:你太差劲了,看你那样,你根本不行……网络世界中恰恰相反,可以隐藏、修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从而获得大量的“友情”。

(3)社会状况

2006年,心理学专家高文斌博士根据研究,认为网络成瘾现象跟当代社会状况有很大关系,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存在着三个缺失:

①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有妈妈照顾孩子就够了,许多家庭的父亲在外奔波忙碌,很少有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还有一些离异和单亲家庭,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更需要父亲的情感沟通和支持,父亲的角色和性格特征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男孩的成长,因此,沉迷网络的男孩数量更多。

②游戏缺失。有种说法是,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他们没有自由自在的游戏时间,从懂事开始,甚至还没懂事的时候,就已经背上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压力,青春期前后,正是初高中阶段,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和压力,谁都难以避免。可以说,现在的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游戏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学校里的文体活动又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基本不开展文体活动,游戏中快乐的情绪体验、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都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而网络恰恰“适时”进入了孩子的生活,就难免风靡孩子的世界。

③同伴缺失。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同龄伙伴,寻找不到平等、对等的玩伴,得到更多的是家长和长辈的宠爱、教导,甚至溺爱,他们无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协商,没有人际交往经验和能力,也没有应对挫折寻求解决方法的意识,更多的是依赖和等待,依赖家长替自己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孩子们一方面很孤独,同时又不懂得怎样在现实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朋友,不喜欢与人交往等,而网络弥补了这个缺失。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恰好弥补了这三个方面的缺失,所以在这个环境背景下,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迷上网络了。

4.如何预防和战胜“网瘾”

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

(1)《家庭预防网瘾指南》

2009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公布了国内首次制定的《家庭预防网瘾指南》。《家庭预防网瘾指南》的制定,历时4年,调研了近千个家庭的案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介绍说,虽然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因素,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家庭是否和谐。他认为,家长参照相关原则去做,能够有效防治孩子的网瘾。

据了解,《家庭预防网瘾指南》针对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过失,概括出了十大基本原则:

①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让子女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②建立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避免刻板、教条的家庭规则;

③建立平等、信任的家庭关系,尊重子女,避免严厉惩罚;

④营造理解、温暖的家庭环境,倾听子女的心声,避免忽视与冷漠;

⑤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做子女的支持者,避免控制与指责,给子女成长空间;

⑥帮助子女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⑦设立适合子女发展的期望值和目标,让子女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⑧以有效的沟通方式及时解决子女内心的成长困惑;

⑨在子女教育中父亲应多参与,避免父爱缺失而溺爱子女;

⑩掌握科学教育知识和电脑及网络使用技能,与子女共同学习和成长。

针对孩子沉迷网络的现象,如何有效地进行干预,《家庭预防网瘾指南》给出了12条具体措施:

①寻找子女迷恋网络的原因(如性格内向、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冲突等);

②将“因迷恋上网而失去的重要人和事”列表,帮助孩子认识事情的严重后果;

③逐渐减少并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

④将原来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孩子原有的心理秩序,避免其对网络成瘾;

⑤上网前和下网时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例如,上网,这段时间是属于你的;该下网了,还有重要事情等你去做呢);

⑥规定孩子每天与家人、朋友交流1小时;

⑦让孩子身上携带积极提示卡,及时记录其变化和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积极鼓励;

⑧帮助子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网瘾的危害;

⑨帮助子女寻求网络之外的替代性爱好(如运动、音乐、舞蹈、绘画等);

⑩把电脑放在客厅而不放在卧室,有利于家长监控;

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孩子一起使用网络;

一旦孩子过度使用网络,可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2)青少年自身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①尽可能少涉猎网络

青少年时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价值观、世界观上,尤其是心理耐受力上,都处于塑造、成长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我还是个孩子,还在成长”,对于一些自己还不能确信有力量去抵制的东西,尽量不涉猎,或者在最初的时候就自我加以严格约束和控制,尤其要寻求父母、老师的支持。一旦放任,或者寄托于“下一次”,往往容易陷入泥潭,无力自拔。比如上网玩游戏,规定自己只能玩一小时,那么一小时时间到了,就要停止游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阻止网络成瘾的趋向,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相反,如果没玩够,心里想着“下一次我一定按时结束游戏,这次就让我玩个痛快吧”而继续玩下去,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一次比一次玩的时间更长,最后难以控制而导致沉迷网络。

②正确使用网络

上网前要询问自己:是需要到网上查找资料,还是在无聊郁闷的情况下来寻求安慰、逃避压力?如果确实需要上网查找资料,那么,在完成资料查找任务后,就要及时离开网络,投入到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中去。如果发觉自己是不愿意面对现实中的烦恼和压力,想到网上寻求暂时的逃避和解脱,那么,就要克制自己不去触碰网络,告诫自己不要用网络来逃避消极的情绪和现实的挫折,“逃到网上不能解决问题”,安静下来思考怎样真实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做一个学习计划,并且立刻着手进行,如果和朋友发生矛盾,尝试和对方沟通,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珍惜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