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理健康必知手册
14515600000021

第21章 常见的传染病(1)

人类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微生物,我们呼吸的空气里、水里、植物表面,有我们看不到的微生物,就我们自己的身体里也有很多种菌和我们一起生活着。其中有有益的,也有致病的,这一章我们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了解其传播途径,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节传染病的概念与原理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如麻疹、猩红热、痢疾、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属于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特点

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比如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病毒,猩红热的病原体是溶血性链球菌。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病毒(比细菌小、无细胞结构)、真菌(癣的病原体)、原虫(疟原虫)、蠕虫(蠕虫病的病原体)。

有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

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

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

(3)人群易感性:所谓易感人群,就是缺乏免疫力,在接触了传染源后容易发生传染病的人们。如出生后6个月以上未做预防接种的小儿,对许多传染病都是易感的;个别传染病,如百日咳等,6个月以内婴儿也易于感染,这是因为在他们体内缺乏特异免疫力的缘故。

三、传播途径

1.空气传染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借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2.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源的主要传播途径,借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他个体。

3.粪口传染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借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形虫感染症,于已开发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4.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所致。

性传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借由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因此属于接触传染的一种,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状况甚为严重,医学中有时会独立探讨。通常主要感染源为细菌或病毒,借由直接接触生殖器的黏膜组织、精液、阴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肠所携带之病原,传递至性伴侣导致感染。若这些部位存有伤口,则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带至全身各处。

5.垂直传染

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细菌虽较罕见于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过程,由于胎儿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触到母体阴道受感染之黏膜组织而染病;且有少数情况则是在哺乳时透过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儿。后两种路径也都属于垂直感染的范畴。

6.血液传染

血液传染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吸食毒品时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我们了解了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利用这些特点阻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能力,这样就可以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生活小贴士:痢疾的预防

夏秋两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痢疾、肠炎、伤寒等。但最多见的还是细菌性痢疾。因此,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非常重要。

痢疾杆菌的特点是怕热不怕冷,在100℃水中不足1分钟就会死亡,而在冰水中却能成活几个星期。所以生吃瓜果时洗净后再用开水烫一下也能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痢疾杆菌的另一特点是怕酸不怕碱,在胃酸中难以存活,但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胃酸不足或其浓度降低,痢疾杆菌就会冲破胃的防线进入肠内生长繁殖,至临床出现症状大约是24~48小时。痢疾杆菌的第三个特点是喜欢寄居在大肠,造成大肠的水肿、黏膜溃疡、出血等变化。

痢疾杆菌的预防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其有效措施是管理好粪便、灭苍蝇、禁食已经被污染的食品。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消毒方法常用的有开水浸泡法或用高锰酸钾放人清水中配成淡粉红色液体浸泡10分钟亦可;进食前务必洗手。

§§§第二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在冬季最容易得的病就是流感。那么感冒和流感是一回事吗?其实感冒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我们平时所讲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由多种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引起。一般有明显的着凉史,症状较轻微,以咽痛、咳嗽、鼻塞及流涕为主,无发热或仅有低热。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又称C型流感病毒。

流感疫情发生时,传播迅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流感曾发生过多次全球性大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流行,导致5亿人患病,死者2000万,死亡率是4%,也就是一百人中有四人死亡;1946年-1947年、1957年-1958年与1968年-1969年又曾三度流行于全世界。2009年的猪流感病毒感染引起了全球性的流行,从5月2日发现第一例到7月3日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确诊7700多例,死亡332例。可见,在现代这样医学发达,预防及时的情况下仍防不胜防。

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如平常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喷出许多唾沫,就有可能传播流感。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就是病毒起源出发的地方。

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说很难治疗,一般依靠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通常的所谓对流感的治疗基本上都是采用针对症状的治疗。高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阿司匹林),中药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在发病最初1~2天使用,可减轻症状,但无抗病毒作用。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予以输液与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并发症,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有两种药物能阻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相对比较有效,那就是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这两种药物在发病最开始最有效。目前新研制的药物达菲,对流感病毒很有效。

今年流行的猪流感,其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也就是说,猪流感的特点是禽猪人流感“三合一”。

猪流感病毒通常不会感染人类。偶尔发生,通常是那些直接接触受感染猪的人,如农场工人等。

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通过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等传播;但人不会因吃猪肉或猪产品感染猪流感。猪肉加热至71℃,就能杀死猪流感病毒。流感的高发季节在冬春季节,当前夏季即将来临,阳光的照晒就能杀死流感病毒。所以,当流感流行时我们不用恐慌,做好四点就可预防:

第一,经常洗手,包括你的鼻子和嘴巴。如果生病了,留在家里和限制与其他人接触。

第二,居室勤通风换气,衣被多晾晒,吃熟食,尽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

第三,避免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

第四,出现流感征兆或病症者应及时就医。

为什么我们人类不能在流感流行之前用流感疫苗来预防呢?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有很强的变异性,每次流行的病毒都不一定是前面流行过的病毒,而是一种新的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可以轻易地进化和交换基因,病毒的遗传物质包括8个独立的RNA片段。为了复制自己,病毒进入到活细胞并在那里霸占细胞体系,使其制造新的病毒蛋白质和其他的病毒RNA拷贝。然后这些片段组装成新的病毒,并脱离宿主细胞,继续感染其他细胞。所以只能在有新的流感病毒出现后我们才能研制出新的流感疫苗。

二、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人体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俗称“痨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在19世纪,结核病不知道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被称为不治之症。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

结核病的治疗主要是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晦(bǐ qín xiān huì)、乙胺丁醇和氨硫脲(niào)。应用化疗应遵照以下5条原则:

(1)早期。一旦确诊立即用药;

(2)联用。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以保证疗效和防止产生耐药性,减少毒副作用;

(3)适量。

(4)规律。切忌遗漏和中断;

(5)全程。一般均需服药一年以上方可停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短期强化治疗,由医生全程督导,疗程一般在6~8个月。

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洗手前不要用手触摸脸、眼、口,改掉抠鼻子、揉眼睛的习惯;避免手上病菌侵入体内;在外不能即时洗手,可以用消毒湿纸巾进行双手消毒。

(2)常通风,房间的通风换气十分重要。如果在疾病的流行季节,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3)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能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与生活作息的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4)饮食均衡,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力量。

(5)坚持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注意保暖,天气的变化比较大,衣物应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