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14515000000005

第5章 团结的意义(5)

在实战当中,我们总是攻击同一个怪物,弓箭手、法师在外攻击,战士近身战斗,虽然有时候损失也不小,特别是近身攻击的。但是直到最后,却没有一个“挂”掉。那天,我们每个人都升了好几级,比自己一个打快了许多,危险系数也减少了许多。

人生如游戏,社会亦如是。从游戏中可以得到许多蕴涵了丰富人生哲理的内涵,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觉,就可以明白。

人生如戏,在某某游戏中使我更加明白了团体合作对我们而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至少在某某游戏里,十个中国人不是一条虫。而如果我们将某某游戏所赋予我们的人生意义充分地展现出来,那么在实际的人生中,无论多少人,中国人都是一条龙。

团结人才终成强国

燕昭王即位时燕国刚刚被齐国打败,他为了重振燕国,礼贤下士,并用重金招揽人才,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魏国人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等都先后来到燕国,这些人团结在燕昭王身边,出谋划策,使得燕国又重新强盛起来。

大人大量只为团结

陆逊(183~245年)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出身江南名门望族,是孙策的女婿,也是吴国一个出则能带兵征战、入则能治国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陆逊21岁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上任职,早年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并兼县令。他当县令时,遇上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勉励耕织,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后来他又向孙权建议,整治内政,剿灭匪患,使吴郡得到了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陆逊极善谋略。公元219年,他与吕蒙定下袭取关羽之计,在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大破关羽。公元221年,刘备率大军进攻吴国,他任大都督率军抗刘,两军相接,他坚守不战,等到第二年,当蜀国军队疲惫不堪的时候,他利用顺风放火,大败刘备,取得了夷陵(今湖北宜昌)之战的胜利。公元228年,他又在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大败魏国名将曹休。后来陆逊任荆州太守,官至丞相。

会稽太守淳于式曾经上告孙权,指责陆逊用不正当的手段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也听说了淳于式告他状的事。后来,陆逊去京城拜见孙权,两人谈到淳于式,陆逊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能体恤民情,爱惜民力,治理会稽郡有政绩。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而你却在我面前赞扬他,推荐他,这是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告状的目的,是要保养民力,这是我们治理国家的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事情啊!现在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如果我又在您面前诋毁他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做法不妥吧。”

孙权高度赞扬了陆逊,说:“这确实是贤德的人应有的品行,只不过别人做不到而已。”

公元221年,刘备率大军进攻吴国,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兵抵抗。那些将领们有的是孙策时的老将、开国功臣,有的是皇室贵戚,都各有所恃,自命不凡。自然,当他们奔赴前线作战时,就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陆逊指挥调度他们很是困难,使吴军在战争开始时陷入被动。等到吴军用火攻的计谋打败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后,将军们才发现,这次大战的兵员部署、作战谋略大都是陆逊的主意,陆逊立了头功。将领们都叹服不已。

后来,孙权知道了陆逊手下的将领在战场中的表现,就问陆逊:“当初你为什么不把诸将不听节制的事报告给我呢?我一定把他们召回京城处置。”陆逊回答说:“臣受陛下的恩德深重,而所担任的职务则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才能。再说,将领们有的是皇上心腹,有的是能征善战的勇将,有的是开国功臣,都是国家可以重用并与他们决定大事的人。我虽然愚钝,内心却非常敬慕昔日蔺相如和寇恂谦让下属以成全国家大事的宽阔胸怀啊。”孙权听了开怀大笑,连声称赞陆逊:“好啊!有气度,有气度。”

陆逊宽容他人,谦让下属的品德,使大家同心协力,共创吴国基业,受到了朝野上下的称誉和尊敬。

日本人为何这样团结

纵观世界各国民族,不团结的是很难找的,但如果说到最团结的民族,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日本。前几天,在路上遇见几个在某日企上班几个工人,闲聊起日本公司的治理制度,感慨在中国人眼里,日本的公司的治理经营制度是那么苛刻,那么无情,可人家的治理制度或治理团队的精神值得我们的思考。而正因为这样的治理制度与团队精神造就日本企业的在全世界的发展壮大。让我们中国的市场到处是日货,但这我只想把日本的这种治理制度与团队精神的来源说一下,也顺便反思或比较一下我们自己的情况吧。

1.生存环境导致日本国民必须学会团结一致。日本国民的团结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其生存环境造成的。

日本国民生活在一个面积不大、四面环海、多山的狭小岛国里,可耕地面积少,只有国土面积的15%左右,矿产资源贫乏,而且饱受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自然灾难的侵袭。

面对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日本国民只有团结起来,借助群体的力量,共同对抗天灾,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日本国民的房子紧密相连、彼此支撑,就是为了抵御风灾。面对大海和贫乏的自然资源,古时候的日本国民多依靠出海捕鱼为生,而这种工作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凭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他们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因此正是不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国民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团队精神。

2.社会规则要求日本国民绝对服从集体。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对日本国民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久而久之,日本社会形成各种行为准则,人们遵守的程度非常高,一旦某人违反了这些准则,就会受到四周人的一致指责和唾弃,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

举一个例子,在日本的乡村,到了晚上,大家一旦发现某个人没有回家,全村的男人都会提着灯笼去找。这样的情形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日本国民多么重视团队。

再举一例:日本的机场有四个特色。第一是夏天温度高。机场是一个国家的大门,代表国家的形象。因此,每个国家都会尽量让自己的机场保持最佳的环境。比如,一到夏天,世界各国的机场一般都会把温度调得很低,以便让人们感到凉爽,但是日本的机场是个例外。夏天日本机场的室内温度是相当高的,为什么?因为日本提倡节约能源。在日本国民看来,节约能源是个正确的观念,全国上下都在执行,机场又怎么能浪费呢?对日本国民来说,只要确定目标,不管有没有硬性规定,都会全面地、一致地实现目标。

日本机场的第二个特色是预备登机的日本国民神态紧张。在飞机场预备登机的日本国民聚精会神,如临大敌一般。不仅在飞机场如此,在火车站也是一样。列车进站时,工作人员都是立定站好的,没有人敢乱动,仿佛正经历庄重神圣的时刻。

第三个特色是日本国民的服务态度世界一流。假如你要向他们咨询事情,他们在回答之前就会先给你鞠好几次躬;讲话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鞠躬;讲话结束后,他们还会向你鞠躬送别。鞠躬似乎已经变成日本国民的习惯性动作了,有人甚至说,日本国民之所以腰很细,就是因为他们一天到晚做腹部运动。

第四个特色是航班准时。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准时多数情况下是指时间差不多,比如说,火车12:00到达,实际上经常会晚一两分钟。很多人时间观念不强,说是准时到达,却经常迟到,而且会找出上千个理由。而日本国民则不同,说是几点几分,就是几点几分。在日本,假如预约出租车,出租车一定准时报到,不会差一分钟。

3.社会一致性造就日本国民工作习惯。

日本社会的这种高度一致性使得日本企业的员工都不敢跳槽。跳槽在美国是平常事。美国的年轻人进入某公司后,两年得不到升迁,他就会跳槽,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没有希望。但是,日本企业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员工一进入公司,就会一直工作到退休。每一个民族都有高度的约束力。中国人的高度约束力是什么?那就是中国人很现实,重功利。美国人不同,美国的学生并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们考大学很轻易,当然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除外。美国人大学毕业后,随便找个工作就可以轻松地生活。他们认为职业没有贵贱,所以不必辛辛劳苦争取高薪工作。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也常说职业没有贵贱,但是心里还是有贵贱之分。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读名牌大学,以便将来找个“好工作”。在美国,问一个妇女,她的丈夫是做什么的,她会老实地告诉你。而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中国的妇女在谈到自己丈夫的时候,假如她丈夫所从事的工作不能使其面上增光,她就会含含糊糊地说:“他有他的事业……”中国人还有一点势利眼。美国人看到一个小孩子,只会问:“你叫什么名字?”而中国人却常问:“你爸爸是谁?”有个穷爸爸还是有个富爸爸,境遇截然不同。这种差别使得中国人从小就很争气,一定要出人头地,不然一辈子让人家看不起。

4.基础教育就开始培养团队意识。

日本国民为了保持这种社会约束力,在教育方面花了很多的工夫。日本国民从小就被教育服从集体。日本大多数时候天气都很冷,但是,日本的小学生都穿短裤。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一队小学生来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假如红灯亮了,就排队等着,冻得实在受不了,就蹲下。等绿灯一亮,又都站起来,动作非常整齐,根本不需要有人发号施令,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一致性的行为。

可见,日本国民的高度团结,是经过长期的培养所形成的,并非天生如此。

日本国民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是世界一流的。

举例:日本的很多学校都统一订制营养午餐,一到中午下课的时候,值日生负责把饭盒抬过来,分发下去。这种做法在很多国家都一样,但是,日本国民有个做法却与众不同,就是日本的学生一定要等到全班所有人都吃完以后才可以出去玩,只要有一个没有吃完,全班同学都不可以出去。

对小孩子来讲,这一点很难做到。一般男同学都是狼吞虎咽地吃完,争取多玩一会儿。但是一些女同学,尤其是比较斯文的女同学,经常吃得慢吞吞的。男同学吃完后,会围着吃得最慢的女同学:“拜托,快一点!时间都被你耗掉了。”于是,那个女同学为了不影响他人,就加快速度,甚至连平时不吃的食物也一股脑地吞下去。

吃营养午餐体现了日本的学生们所具有的团队精神:男同学即使很想出去玩,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女同学为了不影响团队的其他成员,强迫自己加快吃饭速度,并吞下自己不愿意吃的食物。

日本的小孩子居然如此重视团队,实在令人感动。可见,日本国民浓厚的团队意识、高度一致的团体行为,不是天生如此的,而是从小教育的结果。

一个民族形成的生活习性或工作习性或生活态度,其实都是与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延续下来的,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保护延续我们优良的传统与继续发扬光大,并不断改进我们的生活习惯与态度,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