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14510000000015

第15章 父母怎么做,孩子才爱说(5)

妈妈的幽默带来了好效果。孩子停止吵闹是因为她从妈妈的举动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好笑,因此不好意思再催促妈妈了。

例三:医学研究所

恩恩的父母从小就让恩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包括清洗自己每天穿过的袜子。但是孩子都会有偷懒的时候,恩恩有时候就会攒起一大堆脏袜子一起洗。这样做的结果通常就是当恩恩在柜子里已经找不到可以穿的干净袜子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脏袜子还没有洗。

这天恩恩上学去了,妈妈在家打扫卫生。当打扫到恩恩的房间的时候,从他的床底下翻出了一大堆还没洗过的脏袜子,妈妈不禁摇摇头。本来妈妈想帮他洗了,但是一想不能养成孩子依赖父母的习惯,于是又给他放了回去。不过这确实太不卫生了,妈妈决定跟恩恩说说。

恩恩放学回来了,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听到他的声音就走了出来,对恩恩说:“儿子,你觉得你的房间怎么样?”

恩恩说:“妈妈,是不是今天你帮我打扫房间了?一定干净极了,谢谢妈妈。”

妈妈说:“不用谢!不过,我认为医学研究所的人会比较愿意住在你的房间里。”

恩恩奇怪地问:“为什么?”

妈妈笑着说:“因为你的臭袜子上准有许多细菌让他们研究。”

恩恩立刻反应过来了,妈妈翻出了自己没洗的脏袜子。恩恩一边笑,一边红着脸,一溜烟跑到自己房间里把袜子抱到洗手间洗了。

谁说督促孩子做家务一定要?e3fe?e3fe嗦嗦?妈妈几句风趣的玩笑话就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把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做了。气氛轻松和谐,效果一点不差,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

例四:果酱会冻感冒的

安安是个“忘性大王”。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他在从冰箱里拿了果酱涂抹面包以后,总是忘记把果酱的盖子盖上就放回了冰箱里。所以现在只要一听到他打开冰箱的门,妈妈都要叮嘱他:“安安,记得把果酱瓶子的盖子盖上哦。”安安总是答应着:“好。”不过一抹完果酱,他立刻又忘了。

妈妈对此大为头疼。不过当她想到那个好办法的时候,她就觉得其实让孩子记住盖上果酱瓶子的盖子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安安到厨房里拿果酱的时候妈妈跟在他身后一起进去了。安安抹完果酱,看见妈妈站在自己身后。他说:“妈妈,你是不是进来提醒我给果酱瓶子盖上盖子?”

妈妈笑笑说:“不是的,我只是来告诉你,冰箱里很冷,如果你不给果酱瓶子戴上‘帽子’,那么果酱会冻感冒的。”

安安愣了一下,笑了起来。从那以后,每次他把果酱放回冰箱再面对妈妈询问的目光时他都会笑着说:“妈妈,别担心,果酱戴了‘帽子’,它不会感冒的。”

这时母子两人总是会不约而同地笑出声。

妈妈带给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当指责与絮叨都化成欢快的笑声时,孩子将会成长成一个健康活泼的少年。这种无与伦比的欢乐与说教无关,与幽默有关。

2.父母没有意识到的缺陷———潜意识里蔑视孩子

对许多成年人来说,孩子的尊严感几乎可以是忽略不计的东西,他们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蔑视常常将孩子陷入自卑的境地。事实上,孩子尊严感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

有的父母也许会问这样的问题:蔑视?为什么会用这个词语?对自己的孩子我们爱还来不及,哪里会蔑视他们呢?这些父母对这个字眼非常的敏感,因为他们也知道“蔑视”这种行为给人带来的只会是伤害。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对孩子的这种“蔑视”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里。当你告诉他们这种“蔑视”体现在他们日常教导孩子的行为中时,他们就会更加不平。因为对父母来说,帮助孩子决定他们不能决定和做到的事情,这种行为被划分到“蔑视”的范围里,这对父母们是极其不公平的,但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办法决定和做到。“认为”,这代表的不是孩子真正的能力,而不过是父母们一相情愿的想法而已。也正是这种想法,让父母陷入“蔑视”孩子的怪圈里而不自知。

例一:你该去散步了

赛赛每天傍晚都会出去散步,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非去散步不可,不过既然爸爸妈妈说吃完饭散散步对身体有好处的话,那他也就听话地跟着爸爸妈妈去了。

但是,赛赛并不是每一天都想出去散步的,比如他在看着动画片或是小人书的时候,他并不愿意被爸爸妈妈打断而要求他出去散步。不过这些都不由赛赛自己做主,毕竟他还是个小孩子,爸爸妈妈说什么,他就照着做了。在散步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熟悉的叔叔伯伯,他们都夸赛赛有很好的习惯,而且每天坚持,是个很听话的乖孩子。赛赛这个时候就很纳闷,他觉得其实自己没有叔叔伯伯们说得那样乖那样听话。很多时候他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才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来的。

赛赛每天吃完晚饭都很不喜欢听到爸爸妈妈对他说:“赛赛,你该去散步了。”他其实真的很希望能待在家里玩玩自己的玩具车,或者拿起五颜六色的水彩画自己喜欢的画。但是只要爸爸妈妈一开口,他就知道,他想做的事情又要被打断了。赛赛不明白,为什么他不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你能说父母的这种行为不是对孩子的蔑视吗?他们不认为孩子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不认为孩子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为孩子做出决定比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要好得多。邻居们的反应不是说明了这点吗?至于孩子的想法又有什么重要呢?或者父母根本认为孩子是没有想法的。于是,当孩子不情愿地跟随着父母的步伐的时候,他丧失的不仅仅是童趣,也许还有决定自己人生的能力。

3.“价值连城”的瓷碗

可可家有一些很漂亮的瓷碗,可可很喜欢上面精美的图案,她常常一看它就可以看上半天。可可很想把这些瓷碗拿在手里仔仔细细地看,不过她似乎没有这个机会。

可可记得她曾经拿到过一个瓷碗的,不过当她刚刚把它拿到手里的时候,妈妈的手就伸过来把瓷碗从她的手里拿走了。当时她非常的失望,但她太小,她没办法用言语向妈妈清楚地表述她想捧着这个瓷碗并且清楚地看看上面的花纹的愿望。自从那次以后,可可就更没有可能拿到那个瓷碗了,因为妈妈会时刻关注着她的举动。

后来有一天可可又有了一次机会。当时妈妈拿了好多瓷碗出来,并且把它们摆在餐桌上。随后她又进厨房去拿东西了。可可很开心,她立刻跑到餐桌前,伸手试图拿一个瓷碗。就在这时妈妈从厨房里出来了,她惊叫着:“可可,你在干什么?”

可可被妈妈的声音吓坏了,她把刚刚碰到瓷碗的手快速地缩回来。然而她还是弄翻了一个碗,那个碗从餐桌上滚下来,在可可眼前摔了个粉碎。妈妈尖叫着把她拉开,可可没听清她在叫喊着什么。但是可可还是伤心地哭了,因为第一次她离那些美丽的花纹这么近,不过她终于还是没有办法把它们看清楚。

后来可可再也不去碰那些碗了,她想那一定都是很宝贵很宝贵的东西,不然的话,妈妈为什么都不肯让她拿一下呢?

如果你问这个妈妈:“你瞧不起自己的女儿吗?”她一定会对你大加反驳,而且会告诉你她在自己女儿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期望。她也许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以后会是一个独立、勇敢、有成就的人。但是,当女儿的手碰到那个“价值连城”的瓷碗的时候,她却宁愿放弃让女儿学会成长的机会而去保护一件微不足道的东西。她重视那个碗是否会被女儿打碎远远胜过重视女儿的成长。但假如那只碗碎在一个成年人手上,妈妈会带着微笑说:“没关系,那不过是一只吃饭的碗罢了。”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例一:被迫停工的“城堡”

西西正在后院子里用泥筑一座他梦想中的“城堡”。他表现出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所没有的建筑天赋。他做的“城堡”是那么精致,城墙、窗户、大门,尽善尽美。天色渐渐暗下来,他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因为在太阳落山以后,爸爸妈妈是不会允许他继续待在院子里的。西西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造的“城堡”是什么样子的。假如不赶在天黑以前把“城堡”建好的话,等到第二天早上妈妈打扫院子的时候,他的“城堡”就会被扫把和铁锹碾成“废墟”。

然而就在西西努力“修建”的时候,妈妈走进了院子,她对西西说:“宝贝儿,妈妈的同事来了,他们想见见你。”

西西抬起头:“可是妈妈,我的‘城堡’还没有完工。”

妈妈走过来看了看,笑了:“这是什么‘城堡’,不过是个脏兮兮的小泥屋子。”

西西说:“不是的,这是我的‘城堡’,妈妈,我想把它修完。”

妈妈已经没有耐性了:“好了,现在站起来跟我走。去见叔叔阿姨比你的‘城堡’重要得多。在见他们之前我还得带你去打扫干净,我可不想让你像个‘泥猴儿’一样出现在他们面前。”

“妈妈……”

西西还来不及说出自己的愿望就已经被妈妈一把拉了起来,妈妈拽着西西快步地往洗手间里走去。西西回过头,看着被妈妈的拖鞋碰塌了的一堵“城墙”,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父母完全不认为突然闯进孩子梦想的世界并粗暴地打断他们有什么问题。他们认为操纵孩子的生活天经地义,不需要跟孩子商量。他们的行为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正在从事的行为完全没有意义。这种感觉令人沮丧,孩子将彻底丧失行动的欲望。

6 给孩子“留面子”,保护孩子幼小心灵———呵护

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意识到“留面子”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带来的神奇功效。简单地说,“留面子”就是顾及孩子的尊严和自尊心。它可以使人从容地摆脱尴尬的境地,有效地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斗争”。毕竟父母和孩子不是竞争的对手,是用不着非要分出“赢家”和“输家”的。

教育博士简·内尔森说:“说教、威胁和惩罚产生距离和敌意,而留面子的方法产生的是亲近与信任。”佐治亚大学的教育博士玛丽莲·古特门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上学的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和同龄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公开的对抗只会使他们感到愤怒,尽可能疏远你,很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不良行为。”强行将孩子置于屈从父母命令的位置只会扭曲他们的心灵。而当反抗的心理产生的时候,距离和敌意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亲子关系中。因为心灵上的距离扩大而产生的裂痕是难以弥补的。

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优秀的个性品质最宝贵的时机就是孩子年幼的时候,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作为对孩子的人生有着最重要影响的人,父母必须做孩子幼小心灵的保护者。如果不愿意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就请给孩子留足面子,让他们始终怀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人生的经验。对于敏感脆弱的孩子们来说,自尊心一旦受损,他们就极有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和行为孤僻,他们会失去与人交往的信心。对所有人,包括父母缺乏信任感。相信这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1.倒翻了的果汁

维维带他的朋友丝丝来家里玩。妈妈听见两个小家伙在厨房里窃窃私语,不知道在做什么。过了一会儿,妈妈听见了打开冰箱门的声音,随后就是重物掉在地上的声音和两个孩子的尖叫声。

妈妈赶到厨房门口的时候,正好听到了丝丝的惊慌的声音:“维维,你把果汁倒翻了,怎么办?你妈妈一定会骂你的。”

妈妈走进厨房,两个孩子紧张地看着她。但是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向维维递过一块抹布。维维赶紧接过来,擦干净了地上的果汁。

妈妈说:“孩子们,你们到客厅去,我来重新榨一壶果汁。”

孩子们听话地出去了,妈妈很快榨好了一壶新鲜的果汁招待维维的朋友。

丝丝离开以后,妈妈对维维说:“你自己到冰箱里去拿果汁,是因为你想自己款待你的朋友,对吗?”

维维点点头。妈妈接着说:“不过对你来说,装果汁的瓶子太重了,如果下次你想自己倒果汁来款待自己的朋友,你可以先告诉我。我帮你把果汁先从大瓶子里倒到小瓶子里,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拿不动瓶子把果汁打翻了。”

维维感激地扑进妈妈怀里:“妈妈,我爱你。”

妈妈成功避免了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是因为她体贴地顾及了孩子的面子。假如她大吼大叫地指责维维的笨手笨脚,她将永远失去这个让孩子平心静气接受教导的机会。责骂不能让洒了的果汁重新回到瓶子里,当然妈妈的体贴也不能。装果汁的瓶子虽然空了,但是妈妈的举动却可以让孩子的心里装满了爱。

2.没说出口的问候

齐齐的妈妈带他去参加自己的同学聚会。在去同学聚会的路上,妈妈对齐齐说:“儿子,妈妈跟你先约定个事。”

齐齐问:“什么事啊妈妈?”

“一会儿见了叔叔阿姨的面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好吗?妈妈到时候就不提醒你了。我想现在先和你讲好,总比到时候当着大家的面讲好嘛。我的儿子是大人了,也要面子了,对吧?”齐齐立刻点头答应了,显然,母亲表现出来的对他尊重的态度让他觉得很容易接受。

到了聚会的地方,齐齐一见到妈妈的老同学就很有礼貌地问候他们。大家都夸他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听到大家的夸奖,齐齐也很高兴,跟别的小朋友有说有笑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