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
14509400000036

第36章 你在读别人,别人也在读你——读心识人术之大成解码与反解码(2)

【本章小参考】社会新鲜人,如何从头展现你的专业

你仔细校对了简历,你还认真规划了未来的工作打算。可是,如今的用人市场如此苛刻:一次精心准备的面试可能会因为最小的细节毁于一旦。不够“专业”的头发也许是你求职碰壁的元凶。那么,该如何利用发型给面试加分,让自己在求职路上立于不败之地呢?运用我们今天所讲,你先想一下,你要去的场合和行业是什么?然后你就知道你的针对性发型是什么了。

销售业和广告业

规则: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内行,而不是个花瓶。

如何打理: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推广一种新产品,你首先需要推销的是你本人。一头自然、平滑的卷发会帮助你传递出善于交流、值得信赖、充满创意的信息。专家认为,“对多数公司、尤其是小公司而言,简单的发型显示出你是个有效率的人。”

艺术业和娱乐业

职场规则:要表现得有创造力、内敛而感性。

如何打理:不用考虑大面积的发卷。建议把头发高高地梳起,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辫。如果你碰巧留着时髦的短发,千万别让长短不一的发梢破坏你的形象。如果没有时间去美发沙龙打理,可以花10分钟在家里稍微染色,改善头发的色调。

金融业

职场规则:充分展示你的商业才华,不要把头发堆在头顶上。

如何打理:你要显得能够胜任大宗金钱交易,不会为头发这种区区小事困扰。梳一个整齐、平滑的发髻,这种发型最能无声地传达出一种权威感。至于留短发的人,可选用永不过时的BOBO头。

医护人员

职场规则:对病人表现出耐心和爱心。

如何造型:你的发型既要显得自信,又要使自己看起来谦逊,不妨参考DKNY秋季发布会上的模特发型:将部分头发梳到后面,扎一个简单方便的髻,发型师建议:考官一定希望看到有工作能力的形象,所以,你必须使自己看起来能够随时处理任何类型的突发事件。

最后你需要知道的小细节:

将发饰精简到少而又少,采用和发色相近的发夹,为了和他人保持视线接触,不要让头发遮住脸。

永远不要给人留下这种印象:为了一鸣惊人,花费好几个钟头收拾自己,这会让人觉得你把本应给工作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打扮上。

作最有利于自己和当前形势的决定

注视是一种权力。评价是一种权力。要想尽快地拥有这种权力,亲爱的读者,先从读人这一课做起吧。当然,你先得表现最好的自己。表现最好的自己并不就意味着伪装和作假。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的,你只是选择了展现你认为的那个场合和那里的人,最愿意看到的你的最好和最为合适的一面。你应该时刻清醒地认清眼前的形势,知道什么是你在意的、不愿失去的,什么是你失去了也可以承受的,什么是你能争取的也愿意争取的,什么是你该放弃的。你最不需要的就是迷茫。你要知道,没有目标的前行,无论你走得多么艰难,你最后还是会在达到目的的时候,怅然若失。所以,看清自己,读懂别人,学会自己做决定,作正确的决定、作损失最小的决定、作最有利的决定。如果你愿意顺心而行,那么作你喜欢的决定。

希望在本书结束的时候,你已经可以熟练地知道读一个人应该从哪看起,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注意哪些细节,又有什么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如果在不能够确定你是否真的读懂他了的时候,就去看他的家人、朋友以及他所生活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永远重视你的直觉,学会从直觉中发掘信息。接下来,就是做一个针对他这个人的正确决定。作决定的时候,你永远都不能害怕失败,但你永远都要知道你这次有可能看走了眼。不过,不要担心,无论情况多糟糕,你只要掌握了读人的技巧,善于分析,以及敢于作决定,你总归不会太倒霉的。

【本章提醒】如何作正确的决定

不管是选择买新车或新房子,甚至是该嫁谁、娶谁,我们的每一项决定都是在预测未来。我们想象着自己的取舍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而且通常选择自认为最满意的决定。我们其实并不擅长预测未来,不论是好事、坏事,都习惯于高估后果。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说:“大多数事件的结果,痛苦或快乐程度都没那么强烈,也比较短暂,这跟大部分人的想象不同。”

那我们该怎么办?与其“钻牛角尖”想象着结果会带给你什么感受,不如去找个曾做过相同抉择的人,了解他的感受。

承认我们都可能有偏见

假如我们相信自己是在充分权衡各种替代选项后再作“正确”决定,而其实你早已有偏爱的观点,一心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在这个时候,你的偏见就会制造问题。

要作出最好的决定,就不能只是死抓住已经认定是最好选项的相关事实与数据。美国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尼克尔森说:“了解自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或许就够了;只要承认有这种偏见存在,而且我们都受到偏见的影响,或许就是件好事。”

别落入“定锚效应”陷阱

我们每次走进商店,看到有商品挂着“特价优惠”的牌子,就可能落入定锚效应的陷阱。因为商品原先的标价就给当作定锚,而我们用它来比较打折后的价格,因此感觉很实惠——其实还是很贵。如何抗拒定锚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吉洛维奇建议你自订一个折中平衡的定锚,但即使这么做还是有问题。吉洛维奇说:“因为你不晓得自己受定锚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所以很难补得回来。”

有时不妨让别人来选择

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做决定最开心,但有时候,不论结果如何,决定的过程就让人很不开心了。此时,不如放弃选择权。例如,试试看让别人来选择红酒或餐厅好了。有些取舍留给政府或专家去做,你可能觉得比较开心:“我们往往执著于取舍,认为选择就可以带来快乐,其实并不尽然。”

情绪不稳时不要做决定

你可能认为情绪是作决定的大敌,其实情绪早已整合在取舍的过程当中。当你准备打定主意的时候,大脑的侧边系统(就是情绪中心)就会处于活跃状态。

然而,任凭情绪主导去作决定,却会严重影响结果。以发怒为例,三位美国学者共同研究发现,发怒的消费者更容易人家拿什么出来就买什么,而不考虑其他选项。所以当你情绪发作时,最好不要作重大决定。

凭直觉做决定也一样好

大家总是认为,理想的决定得多花些时间才能作出,但有时候凭直觉做出的决定也一样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利斯与托多洛夫两位学者发现:我们见到一个新脸孔,瞬间就对他或她的性格下了判断。再看久一点,还是极少修正原先的印象。

选项多不如少

你或许认为选项多多益善,但以下这一点谨供参考:譬如选购巧克力,五选一的乐趣大于三十选一。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爱颜嘉说:我们总以为有更多选择才是最好,其实多不如少。

想做更好的选择,就必须动用更多的信息处理技巧,而过程本身就令人困惑,又非常耗时,同时也会增加出错的几率。

假如你只想找“大致上还可以”的东西,很多压力就消失了。

所以,与其全面搜寻信息想买到最理想的数码相机,还不如问问朋友是否满意他们的相机。假如能让他们满意,大概也能让你满意。即使碰到似乎事关紧要的抉择,不能仅以满意为足,也应该限制考虑的选项数目。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做事后诸葛亮

以下的情形是否常见?衣柜深处有一件很不合身的衣裳,你一直不肯丢,原因是当初花了很多钱买的。支持你如此不明智决定的叫“沉没成本”谬误。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我们越是投资在某件事情上,就越觉得难以割舍。为了避免让“沉没成本”影响你的决策,得随时提醒自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