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14508900000025

第25章 大师篇(3)

425.陈抟老祖为何长睡不醒

陈抟(871~989)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著有《九室指玄篇》81章,言导引还丹事。此外还有《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又称作《黾鉴》)等。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唐明宗皇帝听说了他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谒见天子。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长礼来对待的”。就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释心照料。陈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明宗三番五次驾幸礼贤宾馆,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感惊动他,就回去了。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根本不答应。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座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明宗点头称是,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万勿推辞。”陈抟欣然收下,开杯畅饮,对送来的美女,也不推辞。明宗见了龙颜大润。第二天派冯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见陈抟踪影。冯问:“陈抟先生哪去了?”美女说:“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就提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就飘然出门而去。”冯只好领三个美女回朝见驾。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

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了诗,叹息不已,派人四处寻访,毫无消息。

426.朱熹是如何成为兼职风水师的

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他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最大成就在于学术方面,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本人对风水问题也有一些独到的心得体会,这也是他自然哲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之所以说朱熹是一位风水大师,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风水先生有那么几大类:一类是专职人员,例如郭璞、张鬼灵等人,一生就靠替人相宅看墓混饭吃;还有一类就是兼职人员,这一类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或是政府大员,或是文学大儒,这些人重要的成就不在于风水学建树方面,但是,他们确实太优秀了,在古人眼里,优秀的人才就应该是全能的,所以有一些风水方面的疑问,自然要讨教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他们自然要给予一些指点,因此久而久之,朱熹也被传成了风水先生。当然,在封建时代风水思想盛行,大部分社会精英也是风水学说的坚定拥护者。

朱熹当然也有一些故事,可惜,关于朱熹在风水方面流传的文字甚少,及至后来,才有一段他对于北京风水的点评:“冀都(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

不过朱熹一直生活在南方,没有到过“冀都”。他说北京地区“好风水”,也是根据郭璞等前人归纳的“四兽”、“明堂”、“案山”等风水概念而发表的意见,所以他只是一位兼职的风水师。

427.张鬼灵为何未收门徒

张鬼灵,宋代三衢人,还在他青春年少的时候,他的父亲就送他跟一位同乡学风水之术。可是,他还没跟师傅学几天,却突然自己有所悟解,见地远在师傅之上,于是便辞别师傅,自号“鬼灵”,一个人单枪匹马到处给人相墓。

建中靖国初年,张鬼灵来到钱塘县,慕名来请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连钱塘县的周县令也没能例外。

这位周县令,原是括苍人,平时也对风水之术颇感兴趣。这一天,他特地准备好了丰足的饭菜,隆重款待张鬼灵。酒至半酣,周县令问张鬼灵曰:“凡是相墓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到具体的地址,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呢?如果不能前去,只是看看图形,先生您说能不能一样相看?”张鬼灵说:“只要所画的地势、方位准确,应该说不会出太大的差错。”

县太爷于是就顺手指着厅堂墙壁上挂的一幅地形图,向张鬼灵请教。张鬼灵仔细瞧了半天,才慢慢地开口说:“这幅图上有一座坟墓,依我看,坟前的这个小水塘是生的再好不过了。如果这座坟的后人中有一人骑马跌入水塘,差点没救上来,就说明这是一块大吉大利的风水宝地,这一家的兴旺、发达也就从此开始了。”周县令听着,并没说话,只是轻轻地附和着点点头。张鬼灵见状,接着又说:“就在这一年,这位坠马入水的子弟一定会因品学优异而被乡里举荐,第二年科举及第。”

听到这里,周县令才情不自禁地抓着张鬼灵的双手,对他大加赞赏,说:“我不知道青乌子、郭璞的风水术到底有多高,但我却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您的神机妙算。先生的风水术真是达到出神入化、丝毫不差的境界了!”接着,周县令就对众人说,这幅图其实就是他的老家括苍山。一年春天,周县令一家上山祭祀祖坟,有位子侄骑着马跟着一块去了。可是,行到水塘边上,马却突然大受惊吓,窜跳腾跃,无法控制,连人带马一同跌入水中,大家好不容易才把他救上来,却已是气息微弱,差点就没救了。到了这年秋天,此人却被乡里举荐应试,第二年即中科举。大家一听,这才知道张鬼灵的风水术果然是洞察秋毫,看得很准。于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鬼灵虽年少但技高一筹,年纪轻轻就身怀绝技,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著作流传后世,也没有招纳弟子。因为他23岁的时候曾预测:“我的寿命很短,看来我是来不及收弟子了。”果然,他25岁就死掉了,可以说是最短命的风水先生。

428.司马头陀是如何为同庆寺择地的

司马头陀,为宋哲宗时南康府人,原姓刘名潜,曾任官至司马(掌管军政官名,位在将军之下,参预军事计划),以之代称,头陀则为祖师出世之号。司马头陀于地理风水尤为精通,自始至终以之渡世,据记载,他的足迹遍布江西湖广,吉安葬地特多,著作有《地理铁案》、《达僧问答》、《司马水法》等。

据《江西通志》所记,“司马头陀习堪舆家言,历览洪都诸山,钤地一百七十余处,讫今犹验。”一日,司马头陀到了位于江西西北部的奉新县,参拜百丈长老,说:“近期在湖南寻得一好山地。”参拜百丈长老问:“老僧可以住吗?”司马头陀回答说:“不可,长老骨相不符。那可是为一千五百个善男信女作知识学堂的地方。”当时有多人在坐。首座华林觉也问同一个问题,司马头陀看看他,也说不可。但一见到典坐灵佑,司马头陀就说:“有了,他就是那山地的主人。”后灵佑果然入住那山,当地官员李景率众在那里修建了梵宇,并请准政府,获得赐号“同庆寺”。天下圣僧慕名而来,汇集此地交流禅学。

429.厉伯韶是如何为皇姑选墓地的

宋朝国师厉伯韶是当时的风水名师,据说嘉定年间,厉伯韶至广州为林某家看其先垄,以今中衰者,由祖穴向稍偏斜所至,因发地得石,有文曰:“布衣厉伯韶,为林某葬此千载谷食之地。后学浅识,不可轻改。”

而厉伯韶最有名的的风水名作是为皇室一位皇姑选的墓地。据邓氏重修墓记记载,“宋淳祐五年(1245年2月初7日),皇姑卒,享年87岁”,诏命官谕葬,并命当时的风水明师、大宋国师厉伯韶亲自主庚,选址造墓,立“坤申向之原”,赐祭田10顷。

厉伯韶国师当时在对面点有一穴,为富贵大地,但皇姑早已视富贵如云烟,但求丁财平安,它无所图,故厉伯韶从其所愿,点穴于此。后丁财大旺。今香港、东莞等地邓氏家族早已成巨族,声誉颇隆。邓氏后人每临墓凭吊,神交古人,心与古会,涌出难以言状的畅悦,徘徊良久,方虔诚鞠三躬拜别。

430.刘淼是怎样传倒杖法的

世称仙师“杨筠松”之倒杖法,实际则是“刘淼”的倒杖法。“倒杖”一法虽然是比“撼龙经”之规模小得多,然而却比较合乎实用。

古人扦地定穴之中心,是用倒杖之法,倒杖法乃是定穴之真诀。卦理是没用在倒杖法之中;当然卦理尚有其用途如趋吉避凶,知坐向峦头配理气,日课等等。所以倒杖法,无须用卦,用卦无须倒杖,这是两者功能不同的地方。倒杖定穴而用在寻太极之天心正位,及脉止气蓄之处。卦例则为坐山立向,消砂、纳水断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