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
14508700000044

第44章 现实版秘密特工——保密条款、竞业禁止条款与其对价条款

【案情概述】

刘某原系某药物技术公司职工,双方于2005年2月24日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自当日至2008年2月24日。同日双方签订《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刘某不得在其他同类或竞争性企业兼职,不得自行成立或参与其他企业与该药物技术公司的竞争;刘某在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终止后,不得抢夺该药物技术公司客户,亦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引诱某药物技术公司的其他雇员离职。但该协议未约定刘某在遵守上述约定义务的情况下可以享受的相关权利。刘某于2007年1月19日离职,公司未向其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并以要求刘某支付竞业禁止违约金30万元为由向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该委经审理,驳回了公司的申诉请求。该公司以同样的诉求向法院提起诉讼。

【司法判决拟要】

一中院经审理认为,该药物技术公司与刘某签订的《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是劳动合同的附件,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平等。但该协议仅约定了刘某的义务,并未约定刘某在遵守上述约定义务的情况下可以享受的相关权利,公司亦未举证证明曾向刘某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以及刘某在职期间向其支付的工资中包含有竞业禁止补偿金。法院认为,该协议内容显失公平,对刘某不具有约束力,遂终审判决驳回了该公司的诉讼请求。

一中院承办法官认为,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本案中,用人单位在与刘某签订的《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中只约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刘某不得在其他同类或竞争性企业兼职、不得自行成立或参与其他企业与该药物技术公司的竞争、不得抢夺该公司客户、不得引诱某药物技术公司的其他雇员离职等义务,而没有约定任何劳动者的守约权利;公司没有在刘某离职后支付其竞业禁止补偿金,亦无法证明刘某在职期间其工资中包含有该款项。因此,公司根据该协议要求刘某支付竞业禁止违约金30万元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公民行动法律指南】

劳动合同中的商业秘密条款与竞业禁止条款是紧密相连的。通常情况下,受商业秘密条款约束的劳动者都是一个公司掌握公司一定商业信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核心技术人员,这类人一般都对公司的经营有着实质或者重大的影响。说得通俗一点儿,签订商业秘密条款还得有一定的资本,没那个金钢钻儿,也没法给你揽这个瓷器活儿。所以一般情况下,受到这两项条款制约的人,都是劳动者中的精英,他们算得上是劳动者队伍里比较有地位和经济能力的人。商业秘密条款和竞业禁止条款不仅仅是约束具有这种被约束“资本”的劳动者,同样约束的也有(原)用人单位。无论什么性质的合同条款,有一个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公平,反映在这两个责任条款上,就是要体现对签订有这种合同条款的双方当事人的对价。用人单位要想占有劳动者的这项“资本”,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因为用人单位这样做是有利益可图的,而劳动者的付出,就是用人单位支付的代价。

总结陈词:保密期限一般为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之日起两年。保密责任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有关系,保密责任的承担应当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相适应。

关联法律条款援用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