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14506400000020

第20章 别做孩子的“阿拉丁神灯”(7)

怎样消除代沟也成为值得所有家长探讨的话题。我们给家长朋友以下几点建议:

(1)父母要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作为现代合格的父母应该认识到,家庭不能停留在家长制甚至封建专制时代,要自觉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学会善于同子女交朋友,平等地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排扰解难,使家庭内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气氛和新型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经常抽空与孩子交谈,陪同孩子参加活动,如买书、选购物品、体育锻炼、听音乐、看电影等,同欢同乐,增加接触孩子的时间,拉近感情的距离,增进互相了解,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疾苦

父母也不妨适当地向子女敞开心怀,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让孩子理解你的心情,也请他帮助父母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这样,子女才会逐渐懂得家长们原来也有这么多的难念的经,才会感受到子女应该关心体贴长辈。

(3)教育态度要温和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温和的态度,谆谆教导的方式,可以增加他们的信任感,也就容易接受善意的劝导。不能用粗暴的训斥、轻蔑的态度、讽刺的语言、过多的禁止与批评等,这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信任、不合作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差。

(4)教育的方法要讲究

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开始,坚持一贯,严格要求。要有相对稳定的一些“家规”“家法”,从小注意加强训练和培养。比如,晚上无故不在外逗留,不背着家长向别人借钱,不占小便宜,不撒谎,不准偷看黄色录像、黄色小说等,家长对这些是不能放松和迁就的,必须让孩子从小树立是非观念,爱憎分明,养成服从道理,讲究礼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样,子女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才能领悟自己在某些问题上还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和正确的理解能力,仍需要长辈的帮助和指导,对父母的劝告和限制才容易接受。不然,假如父母从小溺爱孩子,让孩子习惯不讲道理,自我中心,毫无约束,我行我素,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无法管教。当然,只要不是“大逆不道”,又不超过家庭经济能力,也当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有自己相对自由的空间,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项目上,不要帮孩子作主。

当孩子产生一些过激行为时,有些家长可能曾采用了打和骂的武力手段教育方法,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简单粗暴的惩罚,只会引来孩子更深、更强的逆反心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阻力,沟通愈为困难。对此专家建议应适当的给予惩罚,怎样才是适当的惩罚呢?后文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

从某种意义上说,代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也是困扰交流与沟通的难点,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见和歧视的可能性,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所以要通过种种途径,做各种努力来跨越代沟、填平代沟。代沟是一种心理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代际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的顺畅和相处的和谐。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从而使亲子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分歧,因此出现了一条心理鸿沟,致使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有事宁可与同学商谈,而不愿向家长诉说;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形成代沟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发展、角色差异等原因。

生理上,青少年正处在发育阶段,体力和智力发展迅速,好运动、敢创新,但却耐力不足;成年人的身心已发展到最高峰,对人生、社会已有全面成熟的认识,态度和观念也已基本定性,缺少变化。

心理上,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独立思考的要求,他们易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恰恰相反,成年人心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个性也趋向稳定,对子女寄托的希望不断升值,他们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子女。现在,一些子女的青春期与母亲的更年期重合,处于更年期的母亲们很容易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再加上繁杂的工作和家庭重负,使她们成为心理负担颇重的“易燃易爆”体。

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两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不同。父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能和孩子的想法相去甚远。另外,两代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对上一代人冲击较大,他们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而正处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融入这个时代,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两代人之间因此出现摩擦。

再者,二者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作为父母,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履行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听话、有出息。而少年则处于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他们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父母的溺爱常常被他们看成枷锁。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谁不想父爱母慈,儿女听话,有出息?要想一家和乐,缩短代沟,需要家长做出更多努力,尤其是精神准备。

那又如何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膜呢,对此我们的方法是:

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创建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

(1)倾听——满足孩子的“交流饥饿”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生活圈和父母的生活圈同样重要,他们每天遇到的“大事”,同样值得关注。父母不能以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认为,孩子所遇到的、所讲述的都是小事,而应当以孩子的角度看到,这是孩子“交谈饥饿”的需要,是建立代际亲密关系不可缺少的一环。

有些父母也注意倾听,但只注重听的动作,忽略了以怎样一种心理听,应该作何反应,因而也效果甚微。具体地说,倾听要有效果,应做到以下三点:

①多听,听是增进对孩子的了解,了解孩子自己的看法,了解孩子交的朋友,了解孩子的老师,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总之,通过听,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

②如果只是听,而没有任何反应,久而久之,孩子会感觉索然无味,停止讲,不愿讲。犹如成人间的交流,需要心领神会的神情支持,双方才会兴致勃勃地交流。孩子也一样,只有大人饶有兴趣地听,有积极的情感反应,孩子才会更喜欢讲,更滔滔不绝地讲。父母的积极倾听就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也是对孩子心理需要的极大满足;

③在倾听的基础上,要参与到孩子的讲述中,以大朋友式的身份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这种参与式的谈话,可对孩子起到意想不到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当然,要注意,父母不是主角,只是听者,父母应着重于引导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倾诉——让孩子与父母平起平坐

倾听让孩子感到得到关注,而倾诉则能让孩子感受平等。孩子喜欢父母把自己看作大人,比如小孩打针怕疼,如果我们说:“你好勇敢呀,就像大人一样”,孩子立即会做出一副不怕痛的大人架势。

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是不觉得自己小的,他们渴望能和大人平起平坐的讨论,孩子有这种渴望,而且,孩子也有这个能力。但在父母眼中的孩子是柔弱、单薄、不堪重负的,什么也不懂,大人的事情给孩子讲也没用,因此不愿也不习惯对孩子倾诉什么,或者在倾诉时,只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不与孩子分担自己的忧愁。

其实,孩子的潜能巨大,他们不仅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时甚至能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柱。父母应把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告诉孩子,相互探讨。

倾诉给予了孩子极大的信任,从而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许刚开始,孩子的观点略显稚嫩,但他们简单的想法、不同的角度,有时也能带给大人以启发;随着一次次的锻炼,听父母对问题的剖析与解决,孩子的社会经验就会逐步提高,甚至能提出父母不曾考虑到的方法。而且在孩子还没步入社会时,就注入一些社会元素,有助于增强他们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还能提高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创造、学习、批判的能力,能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两代人“无话不谈”的习惯。

诚然,构建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倘若在裂痕出现之后,再开始缝合,这种缝合是困难又疼痛的,但只要父母放下架子,坚持科学的、艺术的交流,痊愈也是能够做到的。

平等关系需要从孩子幼时开始就长期经营,从有意到无意,逐渐变成父母和孩子的习惯,这样才最自然、和谐。如果两代之间的交流不是为了打破隔阂,而只是大朋友对小朋友的信任与意见;如果交流是孩子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民主的观念也就扎根于父母和子女心中,并不会出现让彼此感到别扭的相互交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孩子健康自由发展的保障,而如何建立这样的家庭环境,需要父母和孩子平等的沟通:倾听与倾诉,从小孩幼时做起,父母与小孩的隔膜就不会出现;从现在做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膜就会消除。

解决“代沟”关键在父母。

首先,要走出现代家庭的教育误区。有的父母特别苛求孩子,一不满意就体罚孩子,造成孩子暴躁、憎恨的心理;有的父母放纵孩子,家庭中孩子的行为没有可以遵守的规则,这样的孩子很任性,又特别依赖他人;还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这些孩子外表很坚强,内心很软弱。因为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才觉得孩子难以管束,无法沟通。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做民主的父母,尊重孩子,这样才可能构筑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父母要通过学习跟上时代。

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是好的,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与孩子说话的关键是“说什么”,有的父母与孩子谈话一说就崩,以后孩子就再不愿与父母说心里话了,这说明找孩子说话的形式不能解决父母与孩子的冲突。

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只是“代沟”的表面现象,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一位女大学生爱上了修房工人,父母坚决反对。父母反对的原因是这种爱情不符合传统社会价值观,而女儿认为“爱是不需要理由的”,这是一种现代爱情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碰撞,仅仅靠多说话、多沟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的,孩子是在变迁了的社会中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如果父母用旧的价值观与孩子去沟通,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惟一的办法是父母不断去学习,跟上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发展。过去的文化传递方式主要是父辈模范文化,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父辈的言传身教。现代社会的文化传递是“平辈模范文化”,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平辈。而将来的文化传递方式是“子女模范文化”,父母要向孩子学习,全社会进入一个学习的时代。

要让孩子找到幸福感。

与孩子沟通父母首先应该称职。比如要喜欢孩子,经常与孩子亲近;与孩子一起解决困难;考虑孩子的感受,善于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按照孩子的能力为孩子设计目标,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家庭中有确定的行为规范准则,让孩子有所遵循。

此外,父母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现代社会孩子面临的压力很大,有学习的压力、发展的压力、与父母冲突的压力、与同学交往的困惑等。现在全社会都有成功焦虑,成功的标准又很单一,对孩子来说,考试成绩好、能上好大学成了成功惟一的标准。而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标准不是惟一的,人最大的满足是精神满足,片面强调考上好大学,孩子自己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寻不到幸福感。社会在转型期价值观混乱,孩子自我选择价值观出现困难。父母应该了解孩子,才能沟通好。

作为家长,要对孩子宽容。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对孩子的不安、不满和不同观念不要紧张,要善于接纳。孩子有很多行为的背后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父母没有发现。

31.惩罚也要讲原则和底线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情景一:

妈妈想要宝宝关了电视去洗澡,小家伙却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坐在电视机前不动窝。于是,妈妈提高了声音,继续下达指令。直到妈妈的声音都变了调,变成了一种怪异的吼声,小家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慢悠悠站起身走向洗漱间。再过些日子,即便妈妈对着宝宝吼叫,他也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跟妈妈顶上一句:“我不洗澡,我要看电视!”非要妈妈巴掌相向,小家伙才会哭哭啼啼听从指令。

情景二:

奇奇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