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14506400000016

第16章 别做孩子的“阿拉丁神灯”(3)

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和举动后,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以正确方式来处理问题,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多表扬孩子。并且孩子每次在动手打人或是顶撞大人或是与大人唱反调时,家长不仅要正确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更应该从孩子的行为上加以引导,要让孩子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应该以哪种正确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让爸爸妈妈或是小朋友接受。这种引导需要家长有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如果孩子对爸爸妈妈不予以接受或是反抗,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睬他,用冷处理的办法去解决,孩子从中感觉到冷落后,他会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做爸爸妈妈会生气的,家长千万不要以“打”和“训斥”来面对孩子这些行为,也不要纵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然孩子会意识到这样做是解决的好办法,从而使孩子不能明白正确的处理问题方法,更加重了孩子打人、顶撞大人、与大人唱反调的种种行为。孩子从中也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倡议每一位家长都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尽快地度过这个“反抗期”(叛逆期)。

有时孩子好奇心很强,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但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强强正在做一件不对的事,爸爸让他不要干,他好像根本听不见。爸爸把他拉回来,他又去干。最后只好武力解决。事后他还是要去干。打过也不怕,强强现在2岁零5个月,喜欢打人、抓人,动不动就在别人脸上抓个血痕。这时不妨试试以下方法,看看孩子的反应。

指令清楚、实际。

当孩子把照顾者的指令当作“耳边风”时,爸妈在提出要求时就要做到指令清楚、实际,内容孩子可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做得到”。例如,“把房间清理干净”就太过模糊,孩子不知道是清理玩具呢,还是清理衣服,还是把房间扫一扫。“把房间地板上的玩具收到玩具箱里”,这就明白得多,同时也是宝宝能力可以做到的。

选择法。

当有些事情必须做但孩子不肯做时,可以采用选择法。所谓选择是要孩子选择“先做”还是“后做”,是“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而不是要孩子选择“做”还是“不做”。比如,头发长了,但孩子不肯理发,父母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你先理,还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发后,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转移法。

孩子不听话,有时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看见一件玩具,孩子闹着要买,怎么办?这时,父母可采用“转移法”,即不与孩子谈这件玩具该不该买,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他要买玩具的想法。

接纳孩子的情绪。

爸妈虽不接纳孩子的负面行为,但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听听孩子的心声,否则,孩子也听不进父母说的话。

商定规范。

父母要先讲规定,让孩子有遵循的方针,才能去谈孩子是否听话。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订的规范要具体清楚。在订规范时要让孩子参与,这样才知道他懂得什么,再依此共同订出规范,并利用孩子能看懂的字或图具体列在纸上。虽然孩子不一定能遵守,但至少已有提醒的作用。此外,订规范时,也可附加订出违规不执行的处罚方式。订规范时要注意合理性。

防患于未然。

事前模拟可能发生的状况并设想解决方案,可降低孩子负面行为的几率。例如,父母带孩子去逛百货公司,孩子要去买玩具,没买的话,就会在百货公司哭闹,赖着不走。其实父母在事先就应想到孩子可能有的反应,应先告知出门的目的是逛一逛,不会买玩具。

慎用处罚。

在没有安全顾虑的前提下,适度处罚五六岁的孩子,让孩子尝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可教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然而,父母处罚孩子往往一次比一次严厉,结果处罚越强,孩子反而越来越不听话。因为处分的次数一多,孩子会渐渐“习惯化”,甚至越禁止,就越想做,所以父母需要慎用处罚。

善于奖励。

若孩子总是动来动去、安定不下来,父母可与孩子约定,若他坐20分钟都没有跑来跑去(同时须为他安排一些活动),就可以得到一个“小星星”,累积7个“小星星”以后,可以换取一样他一直想要的东西。如此孩子不但可平稳下来,也有了努力的目标。使用奖励时应尽量避免物质奖励,也不要让孩子太快获得奖励。

于越今年15岁,经常觉得爸爸什么都不懂,平时从来不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也不愿意把朋友带回家。爸爸让他往东走,他偏偏往西走,如果爸爸唠叨上两句,于越就干脆躲出去。当高中分班时,爸爸让他选理科,目的是为了将来考大学时选择的范围广,可是于越偏偏选择文科,终于父子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在于越不听从爸爸劝告的时候,爸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实施高压政策,让于越屈服。结果通常以于越的委屈和爸爸的难受心情收场。

在爸爸的高压政策下会让于越失去良好的判断力,让于越认为:“在爸爸看来,我做什么都不对。”随之产生垃圾情绪,离开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从而通过冷战来解决问题。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通常会叫孩子停止这种行为或者给予孩子最后通牒,无论这些招数使用过多少次,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家长应该查出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和孩子之间僵持局面和激烈矛盾的方法。

孩子长大后难免出现叛逆,主要表现为越来越不听话。不让动的东西他偏要伸手去摸一下,不让他用的东西他就是要拿来用,还有穿衣服一定得穿他自己挑中的衣服,不然的话就干脆哭着不肯穿,好像没有小的时候听话了,这是怎么回事?

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试。

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

约法三章法。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与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24.还不是因为爱——尊重是前提

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认错习惯。——罗达·邓尼

(1)让孩子感受尊重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无论是写在脸上,还是“憋”在心里,孩子都能感受得到。孩子就是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的。如果孩子自己没有感受到应有的尊重,要他如何去尊重别人呢?

今天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吃、穿、玩方面的吗?不是。是知识吗?今天的孩子已经学到了许多以前需要成人后才能学的东西。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是来自父母的真爱。娇惯、溺爱或恨“铁不成钢”的指责孩子都不是真心爱孩子的表现,尊重孩子才是对孩子的真爱。耐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或要求,认真倾听。

不要因为太忙太累而简单应付:“问这问那,有什么好奇怪的?”“我正忙着呢,问你们的老师去!”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敷衍他。或许有的问题你一时难以回答,说声“抱歉”,并说明你的原因,表明你的诚意,孩子会理解的。

不轻易给孩子许诺,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实现,让孩子觉得你是值得他信任的。而一旦孩子失去信任,他就不会把“心”掏给你,你也就会失去影响力,即使采用严厉的责罚,也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不要把孩子拿来同别的孩子做比较。比较不仅会使“强”的孩子变得骄傲,使他在其他的小朋友面前“神气”、“特殊化”,而且会使“不如别人”的孩子变得自卑。要多对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关注孩子的“今天”与“昨天”,发现并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哪怕进步是一丁点,它都会给孩子带来惊喜与鼓励。

多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包括谈话,大人只顾自己说话,或者只顾自己看电视、娱乐,将孩子“晾”在一边,这样会使孩子感受到冷落。你不能说:“小孩子家懂什么,自己玩去!”或“小孩子能干什么,还不如我自己利落。”应鼓励孩子参加进来,让孩子觉得你是真的把他“当回事儿”,他的努力对你来说很重要。孩子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并体验到平等,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

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多深入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圈子之中,知道他们想些什么,愿意做些什么,与他们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关系,使之在一种理解、信任、宽松、和谐、积极奋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作为家长,要能帮助孩子解除忧虑,排解困惑,让他相信你,佩服你,愿意与你交朋友。若能如此,那你一定是位非常成功的或特别优秀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家庭的、在人格上平等的一个成员,而不是作为消极的、被动的“管束对象”,应该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支持他们有益、有趣的活动。父母想要孩子做的事,如果和他商量,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先去公园玩,回来再收拾你的玩具柜呢?还是先收拾玩具柜再出去玩呢?”经过孩子同意先做什么,他们就会认真对待,积极地整理玩具和图书。孩子通过父母对他的态度,使其情感得到了愉快和满足,因此愿意听父母的话,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总是一味的命令,对孩子大声吆喝,孩子玩得兴趣正浓,非逼着他去洗澡不可,当然会使孩子不高兴。即使需要去洗澡,也可用缓和的口吻跟孩子商量着说:“毛毛该洗澡了,你还准备玩多久,5分钟行吗?”孩子会高兴的点点头。过一会,妈妈可以说:“就要到5分钟了,赶快收玩具吧,不然水要凉了”。孩子情绪愉快,会很快地按妈妈的要求去做。

尊重孩子还必须了解孩子,不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要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和特点,真正地理解他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孩子的要求、教育,才能做到适时、适度,不仅有分寸,而且能被孩子接受。

俗话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得先尊重别人。对孩子也是这样:要想得到孩子的尊重,你就应先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无论写在脸上,还是“憋”在心里,孩子都能感受到。孩子就是在尊重中学会尊重的。如果孩子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要他如何去尊重别人呢?

那么,怎样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呢?我这儿有几点做法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或要求

认真倾听,不要因为太忙太累而简单应付或者嫌烦,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你在“打发”他。或许有的问题你一时难以回答,请说声“抱歉”。

不当着孩子的面与别人谈论他的不是

大人不喜欢被当作别人的“谈资”,孩子同样如此。特别是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与别人说他的不是之处,这会让孩子觉得暴露了缺点,很没面子。也不要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要求他向客人展示什么,这样会让他觉得被摆布。

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

犯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脚印,不犯错的孩子是没有的。对于孩子的犯错,不能不管,关键是怎样去管。不是粗暴干涉或者严厉惩罚,而是民主地就事论事。可以这样问孩子:“喂,我觉得你今天好象变了一个人,怎么回事啊?”或者可以这样问:“这不象是你应该做的事啊!”或者可以严厉地指出:“我没想到你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你令我很失望!”父母要给孩子思考并改正的机会,因为即使犯错,孩子也是值得尊重的。

另外,大人最好少用命令、教训的口气、语调同孩子说话,要尊重孩子,多用情感交流的语言,让孩子觉得你是在与他谈心,始终保护他的自尊心。还有,要多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包括谈话。应鼓励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觉得你真的把他“当回事儿”,他的努力对你来说很重要。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并体验到平等,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