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14504500000026

第26章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的魅力人生(4)

达尔文曾说:“任何改正都是进步。”面对错误,能够真诚地说“对不起”的人,是敢于面对错误、勇于负责任的人,也是希望自己更加优秀的人。因此,面对错误,不要害怕说“对不起”,你不仅不会因此而没有面子,相反,你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智慧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谁都有可能犯错误,关键在于要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能纠正错误,这样就会向着美好的人生目标迈进。

(1)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对给予自己指正的人要表达感激,而不是打击报复,给穿小鞋。

(2)面对错误要坦诚地说对不起,以征得对方的谅解或宽容。

(3)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要及时、主动地纠正或改正,无论事情的大小。一旦来不及纠正而酿成后果的,除赔礼道歉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补贴。

勇于面对错误、承认错误,不失为人生的一剂良方。

您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案例

某日,一个调皮的孩子将校车损坏了,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因此,这个调皮的孩子只好每天步行去上学。

其实,这个孩子家境不错,完全可以坐自己家的车去上学。可是,令人们不解的是,他母亲坚决支持学校的惩罚,当人们问到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孩子去上学时,这位母亲回答说:

“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母亲的坚定态度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他必须为自己所犯的过错“买单”。

案例分析

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会怎么处理呢?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家长出面与学校交涉,请求撤销对孩子的处罚;另一种是家长亲自开车送孩子去上学。家长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这样一种信念:没关系,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妈妈处理。

因此,我们总能在学校看见为粗心的孩子送书本、文具的家长,也总能看见想方设法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逃避学校处罚的家长。

也许这些家长也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很生气,但是没有想过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此,家长的一次次宽容、溺爱,逐渐让孩子养成了缺乏责任感、任性的性格,以至于孩子漠视学校的纪律,轻视学校、社会的规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智慧感悟

梁启超曾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纵是很多家庭抚育孩子的方式。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这些从小娇惯、过度保护、养尊处优、为所欲为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又怎么会具有对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责任心呢?

所有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怜子”不是“纵子”。父母在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知感恩、不懂珍惜的同时,也应该问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了他们什么?请放开呵护的双手,硬起心肠,让孩子在跌撞中历练,让他们懂得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测测你有多强的依赖性

测试说明

独立自主是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面,但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必须相互扶持,久了,自然会产生依赖心理。那么,你身上的依赖性到底有多强呢?

如果你明天必须要早起,你定好了闹钟。那么,你会把闹钟放在哪里呢?

A.需要伸手才能拿到的地方

B.放在枕边,轻意能够听到

C.尽量远点,但是保证能听到

测评分析

A.你很想什么事都自己做,不想有求于人,而且凡事表现出一副我自己能行的潇洒样子。其实,你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因此在遇到重大决定时,你仍然会征求他人的意见,因为你不想给人留下嚣张跋扈的印象。

B.你属于人见人爱的类型,你非要把闹钟放在耳畔,这样让你觉得可以按时起床,才能安心入睡。你容易依赖别人,同时这个特质也使你容易融入一个群体,让人产生亲切和保护你的欲望。

C.你是一个拥有过人领导力的人,因此在团体中总是充当领导者的角色。你遇事镇定,拥有独立的判断和行事能力。这种性格给你带来很多荣耀,但往往也使你树敌很多。所以,适时地软弱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您孩子会在错误中反思自己吗

案例

小凡现在是高一新生,作为成功考入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她总结自己的学习时深有感触,其中她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在错误中反思自己,绝不犯两次相同的错误。

一天,小凡从学校回来,愁眉苦脸的,吃饭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细心的妈妈发现她不开心,就问怎么了。小凡抬头看看大家,说:“没什么,只是老师布置的一道题我做错了,现在还没找出错误在哪儿。”晚饭后,爸爸妈妈和小凡出去散步,一路上小凡都在思考做错的那道题。回到家之后,小凡就钻进自己的小屋。她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想要帮助女儿解决问题。妈妈过来敲门,说:“乖女儿,要不妈妈帮你一起看看?”小凡说:“谢谢妈妈,让我自己先想想吧。”过了半个小时左右,父母看小凡还没结论,爸爸过去敲门了,说:“小凡,你的数学一向很好的啊,要爸爸帮忙吗?”小凡说:“不用了,爸爸,我要自己把它做出来,我已经找到一处错的地方了,一会儿就能OK。”果然,很快她就把题目做出来,并且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

另外,小凡给自己下命令,一定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为了严格执行自己的命令,小凡在每次犯错误之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把分析的心得体会好好地记在专门准备的改错笔记上。她经常拿出改错本来看看,回顾回顾,以便常常提醒自己,发现自己的一些习惯性错误,引起注意,以后就可以避免犯这样的错误。找到病源,对症下葯,将错误防患于未然,是小凡学习优秀的一个重要方面。

案例分析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担心:

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孩子做错了几道题,老师要求改正之后将试卷交回,并要求学生好好反思。可是,孩子似乎并没有领会老师的苦心,他只是改正之后马上交给老师,之后就再也不去管它们了,认为只要改正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和父母都有些哭笑不得。

孩子由做错题到改正错误,他们没有从学习中获得益处。错题显示了孩子在学习上的错误、在知识掌握上的漏洞。因此,面对错题,绝不仅仅是“改正”这么简单,而是应该从错误中反思自己知识的缺陷。

智慧感悟

在错误中反思自己,是很多人成功的关键。那些善于在错误中反思自己的人,常常能对自己做错的事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总结,并且能在需要的时候对自己进行及时的提醒,大大减少同类错误出现的可能。

另外,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反思可以缓和由矛盾引起的紧张气氛。

例如,一些孩子对父母的话常常有一种逆反心理,彬彬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彬彬做错了事,不听妈妈的告诫,反而大发脾气。面对儿子的过激反应,妈妈常用冷静的口吻说:“妈妈请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种行为对不对?”说完坐在一旁观察儿子的反应。过了一会儿,彬彬起身走到妈妈跟前,面带愧色地说:“妈妈,我要做个好孩子,刚才是我不对。”这时,妈妈亲切地抱起孩子,告诉他错在哪里。

孩子在发脾气时多半表现为“歇斯底里”发作,如果这时父母立即给予满足或强行制止,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父母暂且不理睬他,也不流露出迁就和怜悯之心,更不要对孩子说一些赌气的话,而是给孩子冷静思考的时间。虽然从表面上看,在这段时间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终止了,但孩子的不良情绪在宣泄中渐渐减弱,家长也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让孩子有反思的机会,并不等于放弃教育。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品质、事情发生的背景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当孩子确有真诚的认错态度和改正的表现时,父母要及时接受孩子的请求,然后与他一起分析错在哪里。通常来说,对年龄小的孩子,留给他的反思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一长,他们往往会忘记先前所发生的事情。

您孩子能快速融入一个群体吗

案例

一位一生行善无数的老人,在他临终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帮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完成的愿望。”

大善人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当中最遗憾的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我死之前,你可不可以带我去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天使说:“这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所以我先带你去地狱吧。”

大善人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地狱的生活看起来很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悲惨!”大善人很疑惑地问天使。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

“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

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案例分析

天堂里的人之所以很愉快,那是因为大家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但还是很单薄,无法战胜看似简单的困难,而一个群体的合作却能够聚集强大的力量,完成个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学会团结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大家也会学会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使得整个集体更加融洽,合作更加愉快。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人合作呢?

向他人请教是第一步。这是很多人都尝试过而且证明了是十分有效的妙招。没有人会拒绝你的请教,也没有人不愿意和你交朋友。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开口向他人请教,你就可以收获友谊。

凡事要想到别人。我们要培养慷慨大方的气度,要经常想到别人。如果自私自利,凡事都只想到自己,遇事斤斤计较,就难于与别人友好相处,又怎么谈得上与别人团结呢?

学会经常换位思考。如果别人遇到困难,你不愿意帮助别人时,设想一下,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困难,希不希望别人帮忙,会不会从心里感谢帮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