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姐妹俩商量的过程中,一只狐狸过来了,说:“早上好,鸭小姐,你们是去池塘游泳吧?”妹妹说:“对啊,我们每天都要走这条路,不过今天我们想去那边的小路上摘两朵花给妈妈。”然后它又过来跟姐姐说:“姐姐,那只狐狸看上去很绅士啊。”毕竟还是姐姐稍微懂事一点,坚持要走每天经过的熟悉的大路,这里的动物比较多,更安全一些。但是,妹妹很不听话,自顾自走到小路上摘野花去了。这时候狐狸又出现在小路上,说:“嗨,鸭小姐,你好啊!”此时狐狸的眼里露出了凶光,鸭子妹妹吓得赶紧跑回了姐姐身边,气喘吁吁地说:“我真是傻透了,连狐狸都相信。”姐姐安慰说:“别这么说,我们已经逃脱了,现在已经安全了。”
姐妹两个回家之后将路上的事情讲述给妈妈听,妈妈说:“无论待人还是处世,千万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案例分析
很多人都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单纯善良的小红帽起初并不知道狼是坏家伙,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如果没有猎人的及时赶到与相救,估计小红帽和奶奶就成为狼的一顿美餐了。
经常从报上看到:“×小学因为踩踏造成死伤××学生”;“某儿童长期遭受虐待”、“×××小学有××名学生走失”……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孩子缺乏相关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以教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讲授生活常识、自我救助方面不多。品德教育也以正面教育为主,对社会丑恶现象、危险因素、公民权益、青少年生理卫生知识传授不多,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生活是残酷的,并不因为我们的回避而减少,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小贴士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意外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孩子因意外伤害事故死于非命。这是惊人的惨痛的事实。有些事故,如乘车、坐船出事故,房屋倒塌,公共场所突然灾害等应由社会有关部门、学校努力预防,有些事故则应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在家里的自我保护如下。
孩子常常自己一人在家,家长要教给他常发事故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1)着火: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能随便玩火,火柴、打火机不能点着玩儿。用炉火或煤气灶要按操作规程使用,具体方法一步一步教给孩子。热饭、烧水要及时去看,怕忘记最好上闹钟。家里应预备一些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粉,教孩子如何使用。告诉孩子,一旦发现火情如何用正确方法灭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同时打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如家里或近处有电话,应迅速拨119报警。告诉孩子哪些是贵重物品,发生火灾时先搬出屋外。
(2)跑水:家里跑水也会造成损失。家里跑水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水龙头损坏,一是水管破裂。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能用坚硬的东西砸管子,以防破裂。告诉孩子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一旦发生跑水情况,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要赶快请邻居帮忙,等家长回来再找人修理。对于中学生,家长应教给他们简单修理水龙头的方法,家中预备修理工具和小配件,这对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有好处。修不好就不要再修,关闭总开关,等家长回来处理。
(3)煤气:炉火、液化气和管道煤气使用不当或管道泄漏都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每年各地都有惨剧发生,必须高度警惕。要教给孩子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特别要教给孩子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冬天也不例外。一个人在家感到不舒服时,赶快开门开窗,检查炉火、煤气灶有什么问题。及时请邻居帮助查看,给家长打电话。
(4)防盗:孩子一人在家,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钥匙放在固定位置。如果有人叫门,不能轻易开门,先问清是谁。如果是至亲好友,再开门迎进来。如果是陌生人或仅仅似曾相识的人,不能开防盗门,应委婉拒绝:“实在对不起,父母不在,请您晚上再来,有什么事情,我可以转告。”若来人借口非要进来不可,也不能开门,可以这样说:“我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请他马上回来,麻烦您在外边等一会儿。”看看来人的反应,居心不良的人会离开。如果来人强行进门,则应大声呼救。
在外边的自我保护如下:
(1)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抢行,不闯红灯,不骑快车,不骑车带人。不与同学比赛,不拉手搭肩,经常检查车闸灵不灵。
(2)教育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要按老师要求,做好准备活动,进行单杠、双杠、高低杠、木马、吊环等运动时,一定要有人保护,不能单独做有危险的动作。掷铅球、手榴弹躲开危险区域。游泳时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学会游泳再进深水。跳水要有人指导,不能盲目胡来。
(3)教育孩子在劳动中注意安全。教育孩子听清注意事项,按操作要领干活,不可蛮干。有些化学制品会有毒性,不能乱动。许多劳动现场,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听从指挥,按要求去做。
(4)教育孩子上学放学、外出办事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如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
(5)教育孩子如在外发现火灾、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会游泳,不会救护,千万不能下水救人。
(6)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孩子受骗上当。
教育孩子在精神领域学会保护自己。现在社会上乌七八糟的东西很多,报纸、图书、杂志、电影、录像、录音,都有不健康的东西腐蚀青少年儿童。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讨论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有毒害的,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有人诱惑,要勇敢拒绝。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良好言行保护孩子的纯洁心灵。
教育孩子识别骗子的骗术,不受骗上当。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骗孩子的钱,甚至诱惑孩子走歪门邪道。有的骗子诱惑孩子赌博,有的以赊账的方式卖给孩子吃的东西和玩具,有的用讲故事的方法散布封建迷信或淫乱思想,有的组织孩子去捡废品挣钱,有的向孩子兜售摇头丸、迷幻药等毒品……家长要给孩子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告诉他这些坏人、骗子的真实面目,遇到这类事,一定动脑子想一想,绝不盲从;而且回家以后要向家长说清楚,还要向老师汇报。
现在还有许多拐卖儿童的不法分子,他们常常在孩子单独行动时,以认识孩子父母或亲友、带孩子出去玩儿等为由拐骗孩子。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能跟陌生人到任何地方去,即使是认识的人也要坚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有人强制干什么就大声呼救。
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很多,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多给孩子讲实例,加深孩子印象。讲自我保护方法要简明、具体,有可操作性。
您孩子见人会主动打招呼吗
案例
童童今年7岁了,不爱说话,无论见了谁都不爱打招呼。每次出门遇到熟人时,爸爸妈妈都告诉他要主动打招呼,他都答应了,可下次还是不说话。而且整天就喜欢一个人在家,不肯出去玩,放假时天天在家看电视,也没几个朋友。他自己也没觉得这样不好,家长看了都着急。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孩子有这种变化是正常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发育的必然过程。幼儿心理特征是从幼稚走向成熟,起初多为感性认识,主要依靠家人的诱导。大一点后,孩子认知功能逐步完善,也就有了自己的意识,而不像以前那样仅仅服从父母安排了,不想做的事就不去做,胆小的孩子也可能想做而不敢做。此时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不与人说话打招呼的行为,一定要避免恐吓,然后是逐步引导,鼓励他们多与人交流,使其从中感受探索世界的快乐。
专家支招
文明礼貌就是一切谦虚的言语和行动。著名作家赫尔岑曾经说过:“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这句话说得很对。凡是讲文明、讲礼貌的人,都特别受到大家的喜爱。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从小就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其实,做一个文明人并不难。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做好,你也就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了。如在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或其他熟人时,主动打招呼,说声“您早”、“您好”;对长辈、老师说话时,用 “您”来称呼,能表现出你对他们的尊敬;请求别人做什么或请求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当别人帮助自己时要记得说“谢谢”;当别人感谢你或向你道歉时,说声“别客气”或“没关系”;当你无意中妨碍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主动说“对不起”;进入别人的房间前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进入……
所以,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明礼貌知识和礼仪规范,做个人人夸奖的小绅士、小淑女。
1.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
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论是老师、家长或者同学,要多听少说。在倾听对方说话的时候,眼睛要注视说话的人,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
2.不要说粗话。
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孩子一定不会说粗话,因为说粗话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它直接影响着个人形象。
3.主动和他人打招呼。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遇见老师、邻居、同学等相识的人,应该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问候致意。
4.公共场合要懂礼貌。
在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场所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遵守规则。
5.到别人家做客要懂礼貌。
如果你和家人去别人家做客,要注意避免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登门造访。拜访前,最好打电话告知,约定一个时间,以免扑空或打乱对方的日程安排。
大家要学习的文明礼仪知识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和彬彬有礼的人相处。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那就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知礼仪。
小贴士
孩子不爱打招呼,家长如何做
1.让孩子认识到文明礼貌的重要。
告诉孩子人无礼时别人的感受和因自己的无礼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果孩子“认生”,或有“人来疯”的现象,不妨轻柔地提醒他们注意礼貌。
2.妥善利用客人来访的机会。
在客人来访之前,和孩子将介绍、寒暄过程演示一番,并且告诉他们说“请”和“谢谢”的重要性。客人离去后,适当指出孩子行为失当之处,但对于他们表现得体的方面,也不要忘记称赞一番。
3.关心孩子,互相尊重。
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即使批评孩子也应心平气和,并采用文明的语言,明确指出孩子错在何处,不要出言粗鲁,不分对错地笼统责骂。
4.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
孩子擅长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由自己的礼节着手,是最根本的方法。父母平日要做到语言美,不用不文明的话开玩笑,也不在背后恶语伤人,以免孩子形成不好的说话习惯而不知这样会伤人。
一个有知识、有能力并富有进取精神的家长,才能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真正赢得孩子的尊重。
您孩子会倾听别人诉说吗
案例
“讲了多少遍了,大人说话不要插嘴!”“你刚才都在想什么?怎么老让我重复对你说话?”“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听!”……当家长气得满脸通红、怒气冲冲,孩子则暂时安静下来,而3分钟后还是屡教不改地继续我行我素。
案例分析
孩子通常都有表现欲极强这样一个特征,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有时候孩子虽然在听,但听的注意力大多只是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或者是想抓住别人讲错误的地方进行狠狠的反驳,而往往忽略了别人说的内容;同时又争先恐后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更不会进一步研究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此,家长要提醒孩子:每个人的发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讲过的内容,因此听别人说话时就不能只听不想,而要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笔作作记录,记下别人与自己意见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不相同的,就一定先要弄清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对别人所讲述的内容,不一定要赞同,但是要做到弄清别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能把别人的话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要随便断然否定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意见时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比较温和的方式参与交流。
在孩子与大人交流时,家长可引导孩子:“你同意刚才爸爸的看法吗?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鼓励孩子与人进行讨论及辩论,引导孩子思考别人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样孩子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出有区别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培养,使孩子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以前的专为找茬而听别人讲话的情况。而当他们讲得精彩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大人的掌声和肯定,更大大地加强了他们的信心,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