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
14504400000054

第54章 飞机与莱特兄弟

莱特一家人住在美国俄亥俄州迪顿市郊。父亲密尔顿·莱特年轻时就读于神学院,后来担任牧师,娶了德籍女子苏珊·凯塞琳·果纳为妻。1867年4月16日,老三韦伯出生。1871年8月19日,四弟奥维尔出生。

韦伯和奥维尔弟兄俩都爱好机械,从小就喜欢拆拆弄弄,对时钟、磅秤等这些东西最感兴趣。他们常取出珍藏在“百宝箱”中的弯铁钉、断发条、锈刀片和一段段的铁丝玩耍,让它们散满屋子,叫人无从下脚。

春天,郊外绿草如茵,和风拂面,迪顿镇的居民都喜欢玩风筝,尤其是孩子们的兴趣更浓,彼此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高。这已经成了当地的一种习俗。韦伯做的风筝既别致,又飞得特别高,人人都很羡慕。

一天,兄弟俩放完风筝,躺在像地毯似的绿草地上休息,仰望着天空中时而振翅高飞、时而舒展滑翔的老鹰,韦伯对一旁的弟弟说:“假如身上装一对翅膀,也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那该多好!”

升任主教的父亲一年到头在外传教,很少回家。一次他给两兄弟带回一件礼物。这是一只纸扎的蝴蝶。父亲用左手把着纸蝴蝶的腹部,右手绞紧藏在腹部的橡皮盘。父亲手一松,纸蝴蝶就飞了起来。

兄弟俩看得目瞪口呆。一向喜欢动脑筋的奥维尔在心里想:小小的纸蝴蝶飞不高,只能飞几尺远,如果把它放大了,是不是会飞得更高更远呢?他把想做一只体积较大又有一定重量的会飞的“鸟儿”的想法告诉了韦伯。

大哥和二哥在外地上学,所以有许多家务事要在家乡上学的韦伯和奥维尔做。每天放学帮妈妈做完事,他们就埋头制作“大鸟”。几天后,缚有橡皮筋的“大鸟”终于完成。可它刚飞起来,就被树枝钩破了。

这使得他们非常沮丧。

韦伯高中毕业后,兄弟俩创办了《迪顿周报》。报社业务蒸蒸日上,他们手头颇有积蓄。母亲患有肺结核,兄弟俩买了不少滋补品,无奈她吃不下去,身体日益衰弱。母亲去世前,把兄弟俩叫到床前,叮嘱他们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众服务。

莱特兄弟的事业颇有成就,但他们仍念念不忘感兴趣的机械。1894年的一天,他们把报社典当给一家新闻通讯社,在闹市区租下间店面,挂上“莱特兄弟自行车行”的招牌,正式经营他们拿手的事业了。

“莱特兄弟自行车行”兴旺发达,他们请好朋友爱德帮助照料店务,又雇用了几个帮手。但只要一有空,哪怕电闪雷鸣刮风下雨兄弟俩都会跑到郊外去放风筝。这让周围的人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是在观察各种天气下的风力和气流。

他们还反复阅读动物学著作,了解鸟类的骨髓组织及振翅起飞的动作,常常到室外观察鸟的飞行。有一次,一群大雁从头顶上飞过,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出屋观看,使得店里的顾客大吃一惊,以为什么地方发生了火灾。

就在莱特兄弟研究飞机的几十年前,先后有几位英国人发明了滑翔机和飞艇,但他们的飞行都失败了。1896年8月的一天,传来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德国人奥托·李连达在试飞他发明的滑翔机时,不幸机毁人亡。

莱特兄弟并未因别人的失败而气馁。他们精心设计了一种箱形风筝。“箱子”的两测系着四根绳子,风筝上采用了某些自行车零件。设计这种奇怪风筝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浮在空中的物体如何才能稳定地飞行和自由改变方向。韦伯写信给华盛顿史密斯尼安研究所的蓝格勒教授请求帮助。蓝格勒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也热衷于飞行器的研究。很高兴有莱特兄弟这种志同道合的朋友,非常热心地给他们寄来许多这方面的文献和书籍。

1900年,经过几个月的忙碌,莱特兄弟用木头、布料制成一架滑翔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大西洋沿岸的吉迪赫克,这个荒凉的小渔村外有一望无垠的沙滩和适合起飞的小山丘,常年吹着强劲的海风,是个理想的试飞点。

头两天风太小,试飞没成功。第三天,风速达到每秒8米,韦伯再度爬上机身,俯伏在下层机翼上,奥维尔拉着绳索往前跑。机翼轻飘飘地浮起来了。韦伯小心地操纵着,只见机身离地2.5米向前滑行,沙滩急速往后退去。

虽然只滑翔了30米,但毕竟能够飞行了。这第一次成功鼓舞了莱特兄弟。他们回到迪顿镇后,立即模仿鸟的翅膀,做成各种曲面的机翼在自己设计的风洞中做试验,测定机翼上产生的阻力和浮力。

1901年春,韦伯和奥维尔改进了奥托·李连达的计算,制造了第2号滑翔机。这不是对前人的模仿,而是基于自己实验产生的新飞机。新飞机更大,机前有升降舵,机后装有方向舵。这些装置可以使机身保持平稳,并能变换飞行方向。

这年秋天,改进后的第3号滑翔机升空了。第3号滑翔机在强风和微风下都能飞,在空中逗留了30秒之久。这样的成就,连他们自己都深感意外。他们接着又着手制造了第4号滑翔机。在吉迪赫克共进行3000余次滑翔飞行试验。

滑翔机再好,不借助风力就不能飞行。两兄弟的脑海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们一回到迪顿镇,立即将自行车改为飞机制造厂。可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人类可以在天空飞行,就连某些著名的科学家也不例外。

动力飞机的关键部件是引擎,莱特兄弟加紧研制自己的汽油发动机。在此同时,华盛顿史密斯尼安研究所的蓝格勒教授得到政府的资助,在试制用蒸汽引擎带动螺旋桨的动力飞机。但蓝格勒的两次试飞都失败了,不久他便去世了。

汽油发动机制成后他们根据精确的计算制造了一架机翼长12米的新飞机,又将两支螺旋桨分别装在发动机的左右两侧,用齿轮和链条将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螺旋桨。他们还设计了一架速度计和计时表,安装在飞机上。

他们带着“飞行家1号”再次来到吉迪赫克。1903年12月17日,飞机停在沙滩上先铺设的木轨上,木轨外包着铁皮,是供飞机滑行的。奥维尔迫不及待地登上飞机,俯伏在下层机翼的中央,手握升降器的操纵杆,心脏不住地狂跳。引擎发动,螺旋桨开始旋转,机身缓缓地向前滑行,它迎着强劲的海风冉冉升空。飞机向前飞行了260米,在空中逗留了59秒,平平稳稳地着陆了。划时代的59秒!韦伯兴奋地奔过去,握住弟弟的手。

他们把试飞成功的喜讯首先报告给《迪顿日报》,希望与家乡的人们共享光荣,然而得到的却是冷漠的怀疑。在把飞行当作妄想的当时,谁会相信没有堂皇学历和声望,仅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的莱特兄弟会在飞行事业上一举成功。

只有父亲和妹妹对他们竭力鼓励和支持。莱特兄弟拿出所剩不多的全部资金,制造了一架发动机功率更大的飞机。韦伯起草了一份辞意恳切的报告给美国政府希望得到资助,可是寄往华盛顿的报告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经济状况日见窘迫,研究几乎中断。此时,经热心于飞行的法国军官法培尔牵线,法国政府向他们发出邀请。韦伯让弟弟留在国内,1908年6月,只身去法国作首次公开表演。多年心血的结晶就要得到承认了,兄弟俩兴奋不已。

韦伯在法国的表演引起巨大的反响,欧洲各报均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了飞行表演的盛况。韦伯在法国创造了一次飞行时间达2小时20分23秒、飞行距离达1175千米的纪录。他因此获1908年度的“墨修朗奖”。

法国政府派人来谈判收买飞机的专利权。由于开价低于莱特兄弟向美国政府提出的50万美金,韦伯断然拒绝。这年冬天,韦伯在法国南部的波尔城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飞行学校。欧洲各地慕名求教的青年纷纷拥向波尔城。

韦伯在欧洲公开表演的同时奥维尔在国内多次创下飞行记录。9月中旬的一天当他与一名志愿者作双人同乘飞行表演时,马达突然停转,机身急速下坠,随即轰然一声巨响,撞落地面。司机当场身亡,奥维尔被送进医院。

1909年春,韦伯载誉回到美国,奥维尔也痊愈出院。6月,华盛顿郊外的梅耶要塞车水马龙,盛况空前,美国陆海军高级将领、总统和政府官员都前来观看。这天,莱特兄弟驾机创双人同飞1小时35分20秒的世界纪录。

这年11月,“莱特飞机公司”在迪顿镇正式成立。莱特兄弟日夜孜孜不倦地埋头研究。他们生产的飞机性能优异,飞得高飞得快,而且安全。英、德、法各国都向莱特公司购买了制造权。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生意日益兴隆。

20世纪初,航空事业突飞猛进。1910年春,美国的卡地斯驾复翼飞机完成了从阿尔巴尼顺着哈得逊河到纽约的长途飞行;英国人怀特创造了每小时102千米的高速度;莱特兄弟的学生威尔逊飞上了4千米的高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争相拨出巨款研制和建造军用飞机,更剌激了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不幸的是,1912年春,韦伯突发高烧,一病不起,5月29日逝世,这位毕生献身于飞行事业的伟大发明家与世长辞,年仅45岁。

奥维尔继承哥哥的遗忘,担当起领导管理“莱特飞机公司”的重任。长期的研究工作,使奥维尔健康每况愈下,他甚感疲倦,自觉已无力应付繁重的领导事务。1914年,奥维尔放弃全部股权退休。

奥维尔退休后,对机械的兴趣不减当年。他先后发明了自动烤面包机以及能调节靠背角度的躺椅等等。他还一心想对实验中应用过的公式和理论作系统的整理,以便留传下去。

奥维尔和哥哥韦伯一样,为了飞行事业,终身没有结婚。1920年,奥维尔被推举迪顿镇的荣誉市民。1932年,美国政府在昔日的小渔村吉迪赫克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大理石纪念碑。

相关链接

飞行之最

1.最大航速。

最大航速是飞机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下列若干历史上的最大航速纪录:

1910年106千米/小时,飞行员:Leon Morane,法国,Bleriot XI

1913年204千米/小时,飞行员:Maurice Prevost,法国,Deperdussin

1923年417千米/小时,飞行员:Harold J.Brow,美国,Curtiss R2C-1

1934年709千米/小时,飞行员:Francesco Agello,意大利,Macchi MC.72(水上飞机,此项纪录保持至今)

1939年755千米/小时,飞行员:Fritz Wendel,德国,梅塞施米特

Me 209 V1

1941年1004千米/小时,飞行员:Heinrich Dittmar,德国,梅塞施米特Me 163(火箭式歼击机)

1947年1127千米/小时,飞行员:Charles“Chuck”Yeager,美国,Bell X-1

1951年2028千米/小时,飞行员:Bill Bridgeman,美国,道格拉斯Skyrocket

1956年3058千米/小时,飞行员:Frank Everest,美国,Bell 52 X-2(火箭式)

1961年5798千米/小时,飞行员:Robert White,美国,北美航空,X-15(火箭式飞机)

1965年3750千米/小时,飞行员:W.Daniel,美国,洛克希德SR-71黑鸟(喷气式飞机)

1966年7214千米/小时,飞行员:William Joseph Knight,美国,北美航空X-15(火箭式飞机)

2004年7700千米/小时,无人驾驶,美国,波音X-43A(喷气式飞机)

2.最大航程。

2004年的6月28日,新加坡航空公司重新开通了新加坡与美国纽约纽华克机场之间的每日不停站直航航班,航班号SQ21/SQ22,超过了之前新加坡至洛杉矶的航线,成为全球最长不停站商业飞行的航线。新航以空中客车A340-500客机飞行该航线,整个航程达到了16600公里,飞行需时18小时。

3.载重及载客能力。

目前载重能力最好的是前苏联安托诺夫设计局所制造的An-225梦想式运输机,离陆重量超过600公吨,酬载重量可达300公吨。

目前载客人数最多的是2005年初发表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在最高密度座位时可载8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