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
14504400000052

第52章 中国书写——五笔字型

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化工具和书写方式发生过四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公元100年,由我国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第二次是我国宋朝的毕昇,于1048年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以及1452年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活字印刷机。第三次,是1829年,由美国人伯特发明的英文字母打字机。第四次,也即现在的这一次,是用电脑处理文字的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字数多、笔画复杂的汉字难以用电脑处理日益成为事关汉字命运的世界难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舆论:中国的汉字必须废除,否则中国便不能广泛地使用计算机,中国也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时间,“汉字不亡,中国必亡”、“中国文字注定要走拉丁化”的论调比“五四”时期更加高涨起来。汉字,这一记录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似乎成了中国现代文明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王永民似乎听到了命运的叩门声,他庆幸自己早在几年前已选定了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大事”,那就是解决“汉字输入电脑”的这一世界难题,登上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个巅峰。

他要挽救汉字的命运。这一庄严的使命感,是从王永民对中国文化的朴素感情中生发出来的。当他从“一二三”开始学习汉字时,那优美的笔画、奇妙的结构以及古典诗文中所包含的深邃内涵,把他一步步导入了中国文化的美幻境界。从上小学开始,他就背古诗、刻图章、练书法、写古体诗词。那婀娜多姿的汉字造型、那抑扬顿挫的诗词韵律,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形成了华夏文化的基础旋律。那以横、竖、撇、捺、折为基本笔画的汉字,记载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书写过盛唐气象,并作为中华文化的遗传密码,融入到世界上每个华人的血液之中。

汉字文明的血脉长河,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中国人身上断流!难道中国的汉字还要等外国人来拯救吗?王永民由此看到,自己的课题,远不只是一个键盘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更广、影响更深远的崭新的学科。他在极为简陋的10平方米工作间里,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一边治病,一边以惊人的毅力抄录编写了摞起来有12米高的10万张卡片。从甲骨文到简化汉字,王永民对汉字进行了浩繁的历史研究和分析,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汉字字根组字频度表》和《汉字字根实用频度表》,以他文、理兼备的学科优势,在多学科的接壤处,对汉字电脑化的基础理论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1982年6月,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当时的河南省副省长兼科委主任罗干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王永民以实干家的魄力,当场给罗干立下了“军令状”:一年为期,拿出成果。

1983年8月29日,面对信手每分钟打出100多个汉字的测试结果,来自全国40多位专家教授鉴定:五笔字型是一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汉字输入方案。与会的著名学者郑易里先生激动地宣布:“从今天起,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同日而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我国民众心中,谁是最有影响的发明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国发明家协会联合开展的发明与专利问题调查活动统计显示,在被调查会选择的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前五位发明人依次是:杂交水稻的发明人袁隆平、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人王永民、激光照排的发明人王选、散货抓斗的发明人包起帆和“倪志福钻头”的发明人倪志福。

五笔字型,这是一项石破天惊的重大发明!这是汉字文明史上的一次辉煌壮丽的当代涅槃。世人把五笔字型誉为“王码”。此后的10年之间,中国的书报公文的印刷告别了“铅与火”,以五笔字型这一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为桥梁迈入了“光与电”,实现了中国文字工具的历史性变革!

相关链接

五笔字型字根表

11G王旁青头戋五一

12F土士二干十寸雨

13D大犬三羊古石厂

14S木丁西在一四里

15A工戈草头右框(匚)七

21H目具上止卜虎皮

22J日早两竖与虫依

23K口中一川三个竖

24L田甲方框四车力

25M山由贝骨下框几

31T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

32R白手看头三二斤

33E月彡(衫)乃用舟家衣下

34W人八登祭把头取

35Q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叉儿一点夕,氏无七41Y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

42U立辛两点六门病

43I水旁三点小倒立

44O火里业头四点米

45P之宝盖,摘示衣

51N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

52B子耳了也框向上

53V女刀九臼山朝西

54C又巴马,丢矢矣

55X慈母(纟)无心弓和匕,幼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