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家庭来说,电冰箱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它,才能在炎热的夏天保持食品的新鲜,才能造出各种清凉的饮料。
古时候,有钱人家让人从高山上或结冰的江河湖泊把封冻的冰块取来,贮存在地窖里,作为食物保鲜之用。在过去的农村里,也有一种把新鲜肉类或果品吊在深水井里的办法,利用水井中的低温来延长保存的时间。
但这些方法都比较费事,不便于家庭使用。直到制冷机发明之后,才使人们找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保鲜方法。
制冷机是怎样发明的呢?制冷原理的发现者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他在1822年发现,给氨或氯之类的气体加压,就可以使它变成液体,取消压力之后,它又重新变成气体。
50年以后,德国化学家林德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利用法拉第发现的现象,先加压力使氨气液化,然后将此液化物向一个狭小的空间放出,它会立即蒸发成气体,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下降。如果使这一过程在密闭容器中反复进行,那就会实现人工冷冻。按照这一设想,林德进行了反复试验,终于在1873年发明了冷冻机。
但这种冷冻机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一旦发生故障,氨气外泄,就会臭气逼人,影响左邻右舍。
为了改进冷动机,193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所所长凯特灵受一家冷冻公司的委托,开始研制新的冷媒。凯特灵把研制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米吉里。米吉里和他的另外两位年轻的同事合作,经过有系统的研究,终于找到了二氟二氯甲烷这种最适宜的气体化合物,并通过动物试验,证明它无毒。他们给这种气体化合物起了个商品名叫氟利昂,并成立了一个化学公司,专门进行氟利昂的生产。
随着新冷媒氟利昂和小型制冷机的出现,电冰箱很快地进入了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相关链接
冰箱如何节能
1.远离热源,保持空隙。
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5℃,其内部就要增加25%的耗电量。因此,应尽可能放置在远离热源处,以通风背阴的地方为好。热食不要直接放进冰箱,达到室温时再放入。冷冻室内的食品最好用塑料袋小包包装,可以很快冷冻,既不易发干,又免湿气变成霜;食品不宜装得太满,与冰箱壁之间应留有空隙,以利于流动冷气;冷冻的食品,在食用前最好有计划地把它转至冷藏室解冻。
2.开门忌频繁。
如果开门过于频繁,一方面会使电冰箱的耗电量明显增加,同时也会降低电冰箱的使用寿命。由于电冰箱的箱门较大,如果开门次数较多,箱内的冷气外逸,箱外的暖湿空气乘机而入,就会使箱内温度上升。同时,进入箱内的潮湿空气容易使蒸发器表面结霜加快,结霜层增厚。由于霜的导热系数比蒸发器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小得多,不利于热传导,造成箱内温度下降缓慢,压缩机工作时间增长,磨损加快,耗电量增加。若蒸发器表面结霜层厚度大于10毫米时,则传热效率将下降30%以上,造成制冷效率大幅降低。另外,当打开箱门的同时,箱内照明灯就开启,既消耗电能又散发热量,显然也是不利于节能的。
3.停电保鲜,错峰用电。
如果你担心用电高峰期导致“电荒”的话,建议最好用科龙研制的具有“分时计电、停电保鲜”功能的冰箱。这种冰箱在拉闸限电、突然停电长达20小时的情况下,仍能制冷保鲜;而且,其“分时计电”功能可以避免在电价昂贵的用电高峰时段制冷,自动实现“错峰用电”。
以北京为例,如果晚上22点至次日凌晨8点的电价是高峰电价的四分之一,消费者就可将22点至8点的低谷时段信息输入冰箱电脑控制面板。这样,冰箱制冷系统在晚22点就自动开启,进行制冷和蓄冷,到早上8点电价上涨后,由蓄电池驱动微型风扇,将蓄冷器的冷量吹送给冰箱内的食物,从而充分使用低价的谷电,避开了昂贵的峰电。
4.注意事项。
天气开始热起来,冰箱的使用率更高了,但要知道,冰箱只能延长保存食物的期限,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保险箱”。若超过一定时间,冰箱内保存的各种食物就会失去原有的鲜美味道和营养成分。因为放进食物时可能已带进一些细菌及病毒,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并非零度,不少病菌可潜伏在低温环境中,等待时间长了就会伺机大量繁殖,兴风作浪,使保存的食物发霉、腐败变质。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放入冰箱内的食品必须是清洁、干净的。水果、蔬菜及其他生食品洗净、沥干后才能放入。生鱼及鸡鸭类应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后,方可放入冰箱。
(2)冰箱使用一至两周后,应用浸了温水的软布擦拭一至两遍,不可使用洗衣粉、去污粉及汽油去拭擦。
(3)生食和熟食不要保存在一个容器内,生的蔬菜、水果不要和生肉、鱼等接触,以防细菌污染。
(4)放入冰箱内的食品之间要有一定空隙,不要紧贴冰箱左、右壁及后壁,以便冷气对流,冰箱内放物不宜过满。
(5)尽量减少开冰箱门时间及次数,减少外界热气进入。笔者体会冷藏室放食品一般不宜超过五至七天,取出的食品如发现有发霉、腐败变味就不应再食用。
(6)盛夏炎热天气,从冰箱内取出的冷饮、冰冻饮料、水果、食物等应在室温下稍放置后再食用,避免突然受冷饮刺激引起胃痛、肠炎、腹泻或使原患有的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病加重病情,老人、小孩尤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