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
14504400000028

第28章 绿色邮件

电子函件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传递函件的一种信息服务系统。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将数据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趋势。它的推动力来自一些计算机用户,他们为了更快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开发出一种称为“链接工具”的设想,目的是让计算机系统的两个用户终端处于连锁状态,使双方用户能彼此看到对方输入的信息。这种工具,曾为用户提供交换短消息、实现某些网络管理功能等服务。有些计算机系统用户,还开发出“邮箱工具”,使用户能以联机的形式,把短消息发送给同一系统的其他用户,或发送到尚未联机的用户空间。

我们把这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消息处理系统,称为电子函件系统。

70年代后期开始迅速发展的各种局域网,使电子函件系统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而且成为局域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局域网收发电子函件虽便宜,但覆盖范围有限。1972年,阿帕网的研究人员实现了远程终端访问、文件传送、资源共享和其他应用,为电子函件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

1980年,英国邮政总局开办了一项为“国际邮件传真”的电子函件业务,它还提供通过美国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联机服务。

次年,英国邮政系统开始利用计算机网进行传送电子函件的试验。

1984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为以存储转发方式为基础的电子函件系统制订出标准。

电子函件系统扩展了现有传真、电话等通信手段的通信功能。由于采用了数字传输技术,它的保密性比传真好,而且通信速度快,“邮费”只需传真通信的十分之一。发一封电子函件,只需几十秒,对方就能收到函件。

电子函件可以是通常的文稿,也可以把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据、图形或融声音、画面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迅速传递给收信人。不过,发信人应在电子函件中心申请一个或几个电子信箱,然后就可以在电子函件系统中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同时向一人或许多人发送电子函件。收信人可在自己认为方便的时候,在此系统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随时“打开”自己的“信箱”,查看其中是否有函件,可以只读摘要,了解函件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来的,也可全文读取信息。在收函件的同时,还可以方便地把此电子函件存储或转发给其他收信人。

1997年5月,中国开通全国漫游寻呼的中国联通寻呼公司等单位,联合推出一种电子函件寻呼服务。它可把进入因特网的电子函件的内容直接打到用户的寻呼机上,用户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不必定时打开电子信箱,就可知道是否收到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