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
14504400000011

第11章 偶然中的发明

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由于避雷针的发明,人类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几分安全。关于避雷针的发明,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巧合提醒了一位伟人突发奇想,导致了发明和创造。

相关链接

我国古建筑避雷针

公元17世纪(1688)时,法国著名旅行家、修道士卡勃里欧列·戴马卡连在游历中国之后,曾著《中国新事》一书,书中谈到中国建筑时写道:“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雕饰有一个仰头张嘴的龙头,龙嘴吐出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着一根细铁丝直通地下。这些奇妙的装置,在遇到雷电时,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跑到地里,这时的雷电就起不了破坏作用。”说的就是我国古建筑上的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