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14504300000022

第22章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2)

有缺点的孩子也有上进心,他们更需要父母们的激励。父母一定要学会去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且予以鼓励和赏识,这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投入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能给有缺点的孩子以进步的动力,使这些孩子自觉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最终成为健康、快乐、积极上进的孩子。

3.重视孩子的求知欲

儿童的天性是好学好问的,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云电风雨、日月星辰,下至海洋生物、河流山川,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且认为家长什么都知道。于是从会说话起,就不管家长有事没事,缠着提些稀奇古怪或被家长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的问题。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一定要正确对待,切莫等闲视之,甚至批评不该提这些有时连大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好奇好问的天性说到底就是一种渴求知识欲望的“幼芽”,且这株“幼芽”是十分娇嫩和脆弱的。如果家长能精心保护、耐心教育、科学地为之“施肥浇水”,“除草灭虫”,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保护不当,就会使之遭到摧残、甚至被扼杀。

(1)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在答复孩子的问题时父母绝对不要轻率地说“不知道”、“忘记了”等,否则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知道”、“忘记了”。父母更不可不懂装懂胡乱编造或说假话欺骗孩子。父母不是万事通,知识也有限,如果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而你又回答不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比如你问孩子“你看,树上的叶子落到地上了,这是为什么呀?”这样的问题可以有许多种答案,要鼓励孩子从多种角度思考。但是也有的父母却把提问当成了考察孩子的知识。明明孩子很清楚家里的沙发是黄色的,可还是问“沙发是什么颜色的?”如果父母想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要鼓励他进行积极的调查和探索,而不是每天反反复复地和孩子进行常规知识问答。提问题的方法也很重要,如果你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不如问他“今天在幼儿园里学的歌还记得吗?”明确的问题才好做答。同时,每天的谈话也是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的好办法,回忆和描述对将来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很有帮助。

(2)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

所谓兴趣,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而也是推动他们探求知识的一种激发剂。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是个体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孩子如果对学习有兴趣,他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就会产生积极主动、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反之,孩子如果对学习失去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积极主动、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常这也是导致孩子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心强烈,求知欲很旺盛,本来就是孩子的一大显著特点。换言之,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通常都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只是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这些纯真而宝贵的心理特点越来越难以见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在于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和社会评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重在知识灌输,而对孩子如何才能获得知识重视不够。传统的社会评价是用一种约定俗成的所谓成熟标准来衡量一个人,不然的话,在我们的词汇中恐怕就难以见到“老顽童”这个字眼了。正因如此,在教育中才大力提倡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护、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应该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①培养健康而有益的兴趣。

根据兴趣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兴趣可分为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和无害兴趣。区别兴趣的好坏,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考察兴趣的本质是否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所谓积极兴趣,就是指那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兴趣,如学习求知、体育锻炼等。要培养孩子的积极兴趣。如果孩子有一些不良的兴趣,即消极兴趣,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抽烟、赌博等,家长要及时加以制止和正确引导。

②培养兴趣要与人生规划、职业设计联系起来。

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家长要注意与孩子将来的人生规划、求职就业结合起来。例如孩子喜欢下棋,但他并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以下棋为业,你也没有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个职业棋手,那你就只能把下棋作为孩子的无害兴趣来培养,即把它当成一种业余爱好来培养。

(3)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

和孩子交朋友,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和朋友关系,使孩子敢于在你面前敞开心扉、无拘无束、毫不保留地把内心世界展示出来,然后家长才能真正地透过孩子的表情、眼神、姿态、动作来窥探孩子内心的秘密,知道他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干。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开阔孩子的视野,思索始于惊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多走走、多看看、多感受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五光十色的艺术品,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用表扬唤起孩子的求知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经常为孩子提供或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诸如提些简单的题目让孩子思考,安排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孩子操作,使孩子从中尝到成功的欢乐。

把孩子引进书的世界。书本是孩子认识、了解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的窗口,家长在引导孩子通过这个窗口认识世界时,应选择符合孩子兴趣爱好的书,以培养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家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能引起孩子对书本的厌恶。

做孩子的榜样。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自己必须先做出样子,这是教育孩子的一条捷径。

4.激发求知欲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孩子的求知欲

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奥秘和丰富知识的环境,为孩子布置小实验角、数学角、天文地理角等等,给他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望远镜、放大镜、地球仪等。这种环境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除了给孩子准备大量的物质材料外,还应该给他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敬互爱、民主平等,家长本身应有很强的求知欲,热受知识,经常用知识充实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对错,家长都应该表示赞赏,孩子从中得到了满足,以后他们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如果家长表示不耐烦,就会泯灭孩子求知的欲望。孩子发现一种新的现象,或提出一个问题时,家长不能漠不关心,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也和他一样十分兴奋、十分惊讶,这样孩子会感到自豪,更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2)让孩子负担家庭责任,让他们有独立做事的习惯

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愈来愈多,其中大部分是个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岁的孩子只吃喜欢的面包款式,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孩子不会使用筷子;9岁的孩子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0岁的孩子不懂系鞋带;12岁的孩子不敢单独过马路……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特别是当父母的,会认为这些是生活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反映出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万别当小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最好给孩子提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让他们发挥出人意料的想像力,创造一个新奇的手工艺世界。陪孩子共同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更可以随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孩子自我创新、探究、观察以及感觉、分类、解释、沟通的机会。

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如,通过小实验和日常观察等活动,让儿童自己去获取知识;还可让儿童自由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想出来的东西,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动动手:制作陀螺,激发孩子求知欲。

准备硬纸片、火柴棒、贝壳和彩色画笔。家长问孩子:“你知道陀螺吗?它是什么样的?怎样玩的?”让孩子知道,陀螺是一种玩具。形状有点象海螺,下面有个尖,用力转动后,能直立旋转不会倒。

步骤:

①硬纸片剪圆,图上七色。

②纸片中央插入火柴棒。

制作好后,让孩子玩,先说出七色名称,再看转动后是什么颜色。提问:为什么旋转时不倒?

说明:复习七色名称及剪圆技能,自制小玩具,发现七色迅速旋转后成白色的现象,激发孩子求知欲。

(4)适时地激励孩子

激励是培养孩子求知欲的营养剂。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会让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自信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呢?

①有效地赞美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喜欢得到赞美是人的天性,但在夸奖孩子时,最好是提出孩子自己都没有感觉到的优点,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各方面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没有鼓励和赞美,孩子会在精神上有失落感。适时适度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

②有效奖励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奖励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要。奖励不但能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但对孩子奖励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对学龄前孩子的奖励应以精神为主,适当来点物质奖励;对低中年级孩子的奖励应持续不断,使他们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并形成习惯;对高年级孩子的奖励,一定要真实诚恳、有的放矢,否则,孩子会怀疑你是在敷衍他。对各种年龄阶段皆宜的鼓励方法是立标杆、树榜样,如果把榜样建立在孩子们渴望模仿学习的基础之上,那么,就特别有效。

但是有时奖励也要慎重。孩子帮你倒掉了垃圾,你会给他“劳务费”吗?有的父母是这样做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做事更积极。可也有的教育专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们的理由是,这种做法会减弱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时的成就感和帮助别人的快乐。就读书这件事来说,阅读本身已可以给孩子带来乐趣,相反,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读书而奖励他,那么,阅读的动力可能脱离了阅读本身而落在了阅读后的奖励上。假如你想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请鼓励他读书而不是鼓励他争取阅读后的额外奖励。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既不会厌烦,也往往能做得很出色,此时,奖励或许帮的是倒忙。

(5)适宜的环境刺激

人类周围的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展现在儿童面前时,要让他们亲自去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这实际上就是孩子探索他们生活中的世界的奥秘之过程。对于幼儿,可以让他们看色彩鲜艳的或者能活动、能发声的玩具,如各种娃娃、带动力的小汽车、飞机及小铃铛、玩具乐器等等。从一开始认识世界就丰富他们的眼界。对于小孩子,可以让他们玩七巧板、骑小自行车、荡室外秋千、坐跷跷板以及看各种小人书。在节假日还可以带他们去看电影、戏剧,参观儿童活动中心、动物园、博物馆等。从而增长其见识。认识到周围世界之博之大。家长应正确引导儿童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等都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儿童有无穷的吸引力,可利用散步机会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