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形成拖拉的原因
拖拉并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拖拉往往是一种逃避行为,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拖拉。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绝不会拖拉半天不去接触。为什么?因为他喜欢。而且对礼物充满了好奇。而面对学校的作业时孩子们往往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表现,其中有很多原因。最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们对作业不感兴趣。他对学习任务有一种抵触情绪,不愿去面对,就会拖拉,拖到无法再拖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去完成。
(1)生理原因
个人天生的性格气质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多血质的,天生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而有些人是胆汁质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但准确性差;而粘液质的人则安静稳重;抑郁质的人则反应迟缓。先天气质后天改变的幅度非常小,非得要把一个抑郁质的人培养成多血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有的孩子的拖拉是由本身的性格气质决定的。孩子太拖拉首先要考虑生理上的原因。年龄过小的儿童因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神经连接还不完善,导致反应较慢;此外,天性安静稳重的儿童做事也容易拖拉。
(2)心理原因
做事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现代家庭物质丰富,对孩子的干扰很大,容易让他们分心,从而导致孩子做事拖拉。为了孩子能够专心高效的学习,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安静的环境。
(3)外界因素
孩子拖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现在物质丰富,干扰太多。某报刊上报道,要给孩子学习创造一个单纯安静的环境。按照文章所说,某家长将儿子书桌上的玩具和图书都收起来,只放功课必要的几件文具,并且在孩子做功课期间,家中不可开电视和音响。此举之后,小兴的学习效率有了一些提高。
(4)负担过重
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高了,学习条件好了,可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老师教学压力加大,给孩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学校里有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回到家,还有家长布置的没完没了的练习题。有些孩子刚开始上学,聪明伶俐,爱读爱写,完成了作业以后,爷爷奶奶督促背诵,饭后,爸爸妈妈考查听写。所有的节假日里,排满了孩子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弹琴、画画……短时间内,他们在亲人的鼓励中成长,苦中有乐。可是时间长了,家长的期望值高了,孩子学习的难度大了,所受的批评多了,表扬少了。直到有一天,孩子的确疲惫了,完不成这些作业了,于是,孩子希望得到的快乐游戏、自主活动没有了,甚至于连以前经常萦绕在他们耳边的赞扬也没有了。就从这一刻起,恶性循环开始了,他们不再有早些完成作业的希望,不再有做好作业的愉悦,横竖都是做不完的作业,索性边做边玩,做到哪儿算到哪儿吧!久而久之,做事磨磨蹭蹭的习惯就养成了。
(5)家长溺爱
小心服侍,百般疼爱,是当今好些家庭对待孩子的共同方式,以女性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早晨亲亲摸摸,拉出被窝,穿好衣裳,挤了牙膏,喂了早餐,送进学校;中午接进大门,端上饭碗,又哄又劝,吃完午饭,又拍又打,洗了手脸,整好衣服,再送学校;晚上一进家门,就说好累,书包一扔,打开电视,就势一躺,说是换脑,又催又哄,打开书包,作业摊开,家长陪着,好不容易,作业完了,家长赶快,整理书桌,倒好热水,刷牙洗脚,一双袜子,家长包了。以上所说,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不是瞎说。而所溺爱的这些孩子,却并不理解家长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事事依赖家长,起床慢,走路慢,作业慢,直到拖拉得让人头痛。
(6)对学习毫无兴趣
由于生活条件优越等原因,孩子学习缺少了动力。如果再缺少了师长的鼓励,孩子就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一来,要孩子做作业,他就会要东西、上厕所、找橡皮、削铅笔;他就会打瞌睡、抓鼻子、挠耳朵……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欣赏;期望值不要过高,尽可能地精简孩子的作业,让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有经验的家长往往重视在客人面前表扬自己的孩子,在逛商店、逛公园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把生活中孩子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解决,获得锻炼,获得赞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7)沉迷电子游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媒体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家庭,这当然十分可喜。但与此同时,电子游戏也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如果缺少了师长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当他们的头脑里装满了游戏,学习成为一种累的时候,他们怎么会精力充沛、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时,作业费时,质量差,做事磨蹭,也就成了孩子的特点。
2.如何看待孩子的拖拉行为
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华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聪明活泼,惹人喜爱,但是在做作业这个问题上却总让父母头疼。他妈妈说:“小华写作业太拖拉,你得时刻盯着他才会做。而且他的注意力一点也不集中,有个什么声音他就非得跑去看。我每天工作特别累,回家还得看着他。这些天他还学会了撒谎,叫他做作业,他要么说做完了,要么说没作业。”
对这个问题需要理性认识、对症下药,孩子做作业拖拉不仅是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还有性格、外界环境等原因。家长要找到真正的原因。
大多数做作业拖沓的孩子看上去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可一开始写作业,就显得心烦意乱。家长要了解,写作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视觉和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所有的作业材料都必须通过视觉来做文字的处理,这是材料输入的过程;同时还要有手的动作,这是输出的过程。
输入和输出过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视-动统合能力落后于自己的实际年龄,不足以应付大量的抄写任务,那么做功课的速度就会明显下降,再加上小孩子本身在自我克制方面就比成人要差,学习往往凭兴趣,所以做作业时一旦有点别的刺激,就会出现左顾右盼、拖拖拉拉的现象。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时,父母应该考虑到孩子在视-动统合方面可能存在着能力的落后,一旦“确诊”,就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克服学习上的障碍,补救或提升学习能力。
另外,孩子的学习习惯不佳、对学习没有兴趣等原因也会导致做作业拖拉。这时,家长就要因地制宜地找到解决方案:
①如果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家长可以给他的学习时间分段,比如说一次学20分钟,这20分钟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②如果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专注力不集中,那就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静下心来学习。
③如果孩子做作业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家长就要跟孩子多交流,采用寓教于乐或者其他的办法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④如果孩子书写困难、写字效率不高,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确保坐姿、握笔的姿势正确。
⑤如果孩子性格属于慢性子,做事总要比别人慢半拍,家长不要用“笨”这一类的字眼来辱骂孩子,应该起到榜样作用,自己养成干净利索、动作快捷的做事习惯,让“快”穿行在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活时,比赛看谁先做完。久而久之,孩子的慢性子会有所改变,移到学习上,也就可以快起来。
⑥如果孩子做作业缺乏自信,瞻前顾后,唯恐自己做得不正确,这就要求家长多鼓励他们,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此外,有的家长太宠爱孩子,把孩子的一些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都代办了,看见孩子拖拉就帮其做作业,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习惯,遇到问题只等着大人来替他解决,这更容易使孩子做事情拖拉。
家长要学会发掘孩子的潜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长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或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敢于讲出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要多给孩子一些成功的体验,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避免孩子产生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