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自负的原因
平常所说的“自负”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有些家长也许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事实上,许多有专长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易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一般来说,自负多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或是表现在家庭条件较优越、具有某种先天优势的孩子身上。自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过分宠爱
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亲戚朋友们赞不绝口,加上他又具有会拉小提琴这项专长,更使得许多同龄人对他刮目相看。过分的夸奖客观上使他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因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这说明,孩子还缺乏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如果成年人对孩子评价不适当,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像人家评价的那样毫无瑕疵。
(2)过分地鼓励
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皆倡导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而手段多使用鼓励。比如,全班小朋友一起画画,每一张画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这样才不会使在此方面缺少天赋与训练的孩子感到自卑。孩子在赞扬声中成长无疑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和认知能力的成熟,完全的鼓励似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分地鼓励,会让孩子产生自负心理,即便不好也不能允许别人指正,或是批评,因为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赞扬”。过分鼓励是造成自负最直接的原因。
(3)孩子自身的有意回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够知道自己那一方面是强项,那一方面是弱项。他们会有意识地回避自己的弱项,展现自己的强项,长此以往,弱项永远都是弱项。而有些方面,由于此年龄阶段未成熟的身体、心理机能造成的相对“弱项”是需要后天训练才能够顺利完善的能力,由于受到他们情绪上的抵触而无法顺利完成。
孩子带着这些进入校园,无疑是对他们的一次身心历练。很快适应则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反之则是之后“问题儿童”存在的“源头”。但是,中国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反映在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上。而如此之大的“环境(外在、内在两方面)变革”,很多孩子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
2.自负的表现
自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1)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有的孩子对大人傲慢无礼,不尊敬长辈,瞧不起成年人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陷;也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
(2)喜欢自夸
自负的人常会感觉他人不如自己,自负表面上近似于自信,但是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所表现的多是夸张的自我,或是幻想中的自我。而实际上,对自己的夸张和炫耀本质上正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3)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
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孩子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4)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这种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种孩子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5)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孩子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3.认识自负及其潜在危害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在适当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勇往直前。但前提是自负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现实的自负将产生负面的效果。
自负往往会导致骄傲自满,使人丧失进取心,容易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自负往往使人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对事物的复杂性、曲折性缺乏认识;自负的存在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到人的学习和成长。
反映到考试上,自负同自卑一样,危害甚大。自卑的孩子因为缺乏信心,总是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自负的孩子则因为骄傲自大,在高考时往往因粗心大意犯错而遗憾终生。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过分自负对孩子的发展将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自负者往往自视过高,他们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不愿意主动和其他人交流。他们通常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另外,自负心理还容易使儿童意志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例如,有一个少年歌手去国外演出,因为过于紧张,不小心唱跑了调。这位少年歌手初露头角时一帆风顺,习惯于掌声、鲜花、奖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太弱,一旦在国外演出失败,便失去心理平衡,结果以自杀告终。可以这么说:自负心理是他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负的孩子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其他孩子更加容易遭受失败的体验。最后,他们往往也更容易与外界形成某种隔膜,心胸变得狭窄。
自负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去理睬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其实,自负与自卑相似,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不同的是,自负者是过高地评价自己,他们仿佛通过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视缺点为优点,而在看别人时,则总是容易贬低他人的优点,夸大对方的不足。
当然,自负的孩子也许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他们还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
4.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自负
(1)教会孩子接受批评
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2)让孩子学会与人平等相处
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3)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
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孩子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4)引导孩子提高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