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跟彼得·林奇学投资
14504100000028

第28章 林奇这样买入基金(2)

☆购买基金巧打时间差

适时进出法是在投资者看好后市的时候将资金投入,而当市场行情反转时,把手里的基金赎回。林奇提醒投资者,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投资者购买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省去较多的资产配置时间。通过专家理财,来实现既得利益。但在人们实际购买基金时,常常具有时间管理的意识,而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对基金产品的购买时点、资金组合等缺乏应有的时间观念,不能巧打“时间差”,从而错过了很多获取收益的机会。

1.认购期和申购期的“时间差”

开放式基金其认购期一般为一个月,而建仓期却需要三个月。从购买到赎回,投资者需要面临一个投资的时间跨度,这为投资者选择申购、赎回时点进行套利,创造了“时间差”。因此,对于偏好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只要掌握了股票型基金的建仓特点,就能获取不菲的基金建仓期收益。

2.前端和后端收费的“时间差”

为了鼓励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时间更长,同时增强基金持有人的忠诚度,各家管理公司在基金的后端收费上设置了一定的灵活费率。即随着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时间越长而呈现后端收费的递减趋势。

对于资金量小,无法享受认购期大额资金费率优惠的,不妨选择交纳后端收费的方式,做一次长期价值投资。

3.价格与净值变动的“时间差”

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交易价格和净值波动价格是随时变动的,而且交易价格的变动和净值的变动没有一定的波动规律,但在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之间却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即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与净值之间的价差越大时,其折价率就越高。这为进行交易价格和净值之间进行套利的投资者提供了“时间差”。

4.场内与场外转换的“时间差”

在基金的投资品种中,有一种LOF、ETF基金既可以进行场内的正常交易买卖,还可以进行场外的申购、赎回,并存在多种套利机会。怎样研究分析和把握套利时点,对投资者购买此项基金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投资者只要善于把握不同基金产品的特点,捕捉基金产品投资中的机会,就能因巧打“时间差”带来获利机会。

☆买基金要注意后续管理

有很多投资者认为投资基金可以“坐享其成”,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基金购买后,投资者还要注意基金的后续管理,这样才能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1.收集基金信息

基金公司每日都会公布净值。另外,基金的中报、年报、基金市场指数及各类基金升降名次也会通过媒体向客户披露。因此,投资者要通过媒体了解基金最新的买卖价、净值等。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判断出基金的投资价值,如可以从支出及平均净资产值的比例、净股

息收入与平均净资产值的比例中,看出一只基金的内在成本是否很高、回报率是否可观。

2.关注分红状况

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目的是能够获利,除了抛售基金收回投资外,基金分红也是投资者获得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一般来说,投资成长型基金的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较强,注重资本的成长和积累,比较适合选择基金分红再投资的分配方式,而投资平衡型基金和收益型基金的投资者,比较注重平稳和现金收益,可以考虑选择现金分红的分配方式。

3.调整投资组合

虽然证券投资基金属于一种中长期投资品种,但是投资者还是应结合自己的资金状况,调整投资组合。

投资者买入并持有基金一段时间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例如投资目标发生改变、业绩表现不符合预期、基本面发生变化、当初对基本面有误解等,这时就应该果断地调整基金组合。

☆买基金时需注意六大问题

1.“炒基金”的做法不足取

利用“波段”炒作是许多短线客投资股票的方法,但是如果用在基金的投资上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基金不是股票,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不像股票一样受供给需求影响,它由基金管理人的运作业绩决定。即使去“炒波段”也并不容易做好,易方达基金做过一个统计,以公司旗下某股票基金的实际申购赎回情况为例,2007年7月5日,市场处于阶段性低点,当日该基金的申购笔数为566笔;2007年10月16日,市场处于阶段性高点,当日该基金的赎回笔数为1 540笔。能够同时做到低点买入,高点卖出的又有多少笔呢?只有2笔,这足以证明,要准确把握波动是多么困难。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选好基金、进行长线投资才是可靠的方法。

2.关注基金的长期评价,不要太看重短期排名

我们都知道,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能代表它的未来表现,基金短期的排名更不能作为评价一只基金好坏的标准。一些基金投资专家认为,衡量一只基金的表现是否稳定,至少要观察3~5年。

晨星、银河等基金评级机构会定期为基金的表现打分,给出不同星级的评价和排名,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我们购买基金时的参考,但是排名和星级不是完全靠得住的。以美国市场为例,1972~1982年的十年间,业绩表现排在前20名的股票型基金,在下一个十年的平均排名为142名,只有三只基金在第二个十年中,依然留在前20名的行列。中国市场的情况也差不多,2004年排名前10名的基金,到了2007年,平均排名降到78名,说明常胜将军在哪个市场都不容易找到。

3.要小心对待换手率较高的基金

由于业绩压力和排名因素的存在,不少基金经理倾向于频繁进行股票交易和仓位调整。对那些调整特别频繁、组合换手率很高的基金,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因为较高的换手率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对基金收益造成影响。有关机构统计显示,按照2006年基金平均股票换手情况计算,因印花税上调直接导致基民平均少赚1%左右。对于投资换手率达到1 000%的几只基金的投资者来说,损失甚至会达到 4%以上。

换手率高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导致基金的投资风格变得难以掌握。投资者通常根据基金的投资风格等因素考虑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方案,如果一只基金交易频繁,风格经常变换,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无法确定它在组合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此将其纳入组合未必是明智之举。

4.新老基金各有优势,要详细了解其特点

部分投资者认为老基金申购费用高,净值也有了较大升幅,买老基金比买新基金贵,不划算,不愿意选择老基金。其实,老有老的好处,比如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一家经历牛、熊市都能取得较好整体业绩的基金公司,通常可以证明其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并且拥有一流的投资管理团队。同时,由于有丰富的市场经历,这样的公司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通常也会比较强,在震荡市中,这种能力尤为重要。而且老牌绩优基金的客户群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基金的稳定运作。新基金和老基金都有各自的优势,不分新老,只分好坏,作为投资者,关键要了解它们的特点,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5.不要频繁地申购与赎回基金

市场的巨额赎回潮,造成了一些持有人的恐慌心理,另外还有一些投资者担心其他投资者的赎回会导致基金净值的下降,这是对基金认识的一个误区。股票升值,许多投资者选择在高位大量卖出,会导致股票市值的下跌,基金不是股票,其净值并不会因为遭遇巨额赎回而下降。实践证明,大部分投资者在赎回后,都会以更高的价格再申购回来,这样很不划算,一般的申购费率为0.25%~0.5%,一个来回,1.5%~2%的收益率便化为乌有。另外,分红后,基金净值会出现突然下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投资者的收益会减少。分红使得基金的净值下降,但是基金的累计净值依然是不变的,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也是不变的。因此,投资者不要频繁地申购与赎回基金。除非你有这样的理由,你才应考虑赎回:需要用钱了;达到目标收益率了;基金表现不好,想做基金转换了;打算彻底离开证券市场了。

6.净值高低不是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

很多新“基民”认为,基金净值越低,其上升空间越大,收益越有保障。投资者的这一常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理解误区。基金业绩的好坏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在同一时点,无论净值低的基金,还是净值高的基金,面临的市场条件都是相同的,而基金未来的投资收益完全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水平,与目前基金的净值没有太大关系。虽然基金产品的过往业绩也是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的标准,要考察基金的历史运作业绩,真正应该关注的指标是“累计净值增长率”。另外,有的投资者认为基金因为“便宜”比较容易涨,净值高的基金不易获利,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因为净值高低和是否容易上涨并没有绝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