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跟彼得·林奇学投资
14504100000026

第26章 林奇这样选择基金(2)

☆选择基金时常见的问题

1.基金波段操作好,还是长期持有好

对于大多数基金投资者,长期持有是较为理性的策略,波段操作不适合大多数投资者。投资者应当对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预期收益更大的投资,必然伴随着更高的风险。经验表明,大多数投资者很难预测阶段性高点和低点。此外,基金申购、赎回还有费用,波段操作会增加投资成本。还有,研究基金的投资时机,会耗费自己大量的精力,也不适合工作忙碌的人群。

2.买新基金好,还是买老基金好

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应因时而宜、因基金而宜。在股市上涨时,新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从发行到建仓要几个月的时间,基金的逐步建仓将错过部分涨幅,而持有一定仓位的老基金能“享受”到更多的涨幅。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从老基金的过往业绩中判断该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适时做出自己的投资选择。

3.如何投资老基金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恐高是心理上难以突破的防线,那么基金公司要做的就是降低让投资者感觉已经很高的门槛。这有两种方式:一是大比例分红,把高过1元的增值部分全部卖掉,再把实现的利润分给基金持有人,这样基金净值就降到了1元上下;二是进行基金净值的分拆,比如原来净值为2元的基金,一分为二,那么对于原投资者来说,原来假如有10 000份的基金份额,那现在就有20 000份,基金净值也打对折,这样总资本不变,但新申购者可以按照1元的面值来申购。

买基金是否要等这样的营销机会呢?如果是,那么同样是净值归一,分红好,还是分拆好?

(1)大比例分红基金赚钱能力或受影响。

由于一个基金将来的回报取决于目前该基金所拥有股票的上涨能力,而分红的实现则需要投资经理将持有的股票卖出,而卖出的这部分股票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将来股票继续上涨带来的收益。

如果在这些股票的阶段性顶点卖掉,获得新资金后再寻找其他估值偏低的股票,不影响基金的赚钱能力,但如果在这些股票的上涨过程中卖掉筹码,等得到新资金后,还得在更高的价位上把这些股票再买回来,那不仅损害了基金的赚钱能力,还会增加该基金的成本,并加大风险。

此外,在股票的大幅卖出和买入过程中,不但存在比较大的冲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建仓,有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存在很大的机会成本损失。

这无疑会损害原持有人的利益,而对于新申购者来说,估计也得花一段时间去等待这只基金恢复元气。

据中金公司对2007年初大比例分红的20多家基金统计显示,这些大多属于过往业绩优良的基金,在大比例分红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内,基金业绩表现比同期所有基金整体水平低18.64%,也大幅低于同期指数涨幅。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如招商先锋基金继在2006年11月28日实施10派5.4元分红后,其净值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大涨近40%。

(2)分拆基金收益能否复制还要看行情。

基金分拆自从2006年7月份富国天益首次实施以来,2007年初已有第二家基金大成精选采取了分拆的方法,后来,交银施罗德精选也实施分拆。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净值归一”的基金时需要注意“分红”与“分拆”的区别。与分红一样,当基金采取分拆方式后,同样能够降低基金净值并使之价格达到1元面值,满足投资者以低价格买到绩优老基金。

与基金大比例分红需要卖股票不同,基金分拆就像股票投资中的送股,将一份净值较高的基金分拆成净值较低的基金(如1元面值),同时基金份额相应增加,老投资者的总资产规模不变,新投资者在基金分拆后可按较低净值的价格继续申购和赎回基金。基金的已实现收益,原有的股票等也没有在分拆过程中改变。因此,基金的原持有人的收益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以2006年7月17日实施分拆的富国天益为例,该基金从1元净值起,截至2007年1月23日,收益再次达到了1.9160元,其后发力丝毫不亚于没有采取分拆或分红的基金,而相比大比例分红的基金,则显然要高出一筹。因此,在牛市之中,选择基金分拆的方式更为明智,因为这时持有的股票往往非常珍贵,采用分拆的方式,就不需要颇费周折地卖股再买股了。

(3)1元基金的魅力有多大。

不管是大比例分红也好,还是基金分拆也好,基金公司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净值归一来吸引有投资欲望,但又恐高的投资者。但对于大多数对净值归一颇感兴趣的投资者来说,喧嚣中,不妨冷静下来,弄清楚几个问题:一是基金的回报取决于什么,与净值有什么关系;二是高净值基金带来的回报多,还是低净值基金带来的回报多。

说到底,投资基金有不错的回报是吸引投资者购买基金的唯一原因,而基金的回报取决于其所投资的股票或债券等未来的回报。换而言之,你买基金时,图的不是其现在,而是其将来。

这和买洗发水不一样,洗发水消费者关注的是其当前价值。正常情况下,一瓶洗发水随着时间流逝不会增值,而只会提高变质的可能性。所以同样的容量和质量,当然越便宜越好。

同样的金额,投资净值低的基金所能买到的份额就多;买净值高的基金则份额就少。道理如同1张百元大钞和100个1元的硬币。我们通过举例来看看净值低的基金是否回报更高?

有两只基金A和基金B, A的净值1元,B的净值1.5元。你有30 000元,各投资一半在A和B上(均选择后端收费),这样就拥有了15 000份A和10 000份B。假设A和B持有的股票带来的回报相同,之后3个月单位净值增长率都达到20%,A净值涨到1.2元,而B净值为1.8元。这时候,你盘算一下自己的投资市值。

投资在A上:1.2×15 000=18 000(元)

投资在B上:1.8×10 000=18 000(元)

你会发现,两只基金带来的实际回报是一样的,并非净值低的就回报高。

因此净值变化可以反映回报,但不是回报的源泉。在考虑自身投资目标、投资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基金的回报、风险、基金经理和管理人、投资组合以及费用,才是选择基金时应该关注的重点。

4.是否需要同时投资不同种类的基金

部分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只投资股票型基金,实际上承担了很大的市场风险;另外一种情况是,投资者为稳妥起见,投资品种仅限于债券类或货币市场基金,虽然规避了股票市场的风险,但是也会错过股票市场上涨带来的机会。应该像通常所说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适当给自己投资的基金分门别类进行组合,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小来配置不同类型基金的投资比例,是理性的“投基”策略。

5.是不是要根据排名来比较和选择基金产品

基金排名的确反映了一只基金一段时间内在同类基金中运作的水平。国内的基金研究和评价机构很多,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排名。然而,过分看重排名,特别是短期排名,容易造成“投资近视眼”,以致决策时摇摆不定。国外评价一只基金的表现着眼更长时间,一般要看3~5年甚至更长。中国基金业只有10年的历史,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相对较短。因此,投资者依据基金排名选择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时,最好从一年以上的表现来综合考虑,此外公司股东背景、治理结构、投资团队整体实力、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等各个方面都是投资前不容忽视的考虑因素。

6.如何判别基金经理人的投资水平

(1)基金管理人的运作能力。

在实际的基金运作中,基金经理通常比较保守、稳健,表现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对股票的投资比率较低,而对债券和现金类资产的投资比率较高。因此,投资者可根据基金在其投资组合公告书中披露的资产配置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并结合大盘的走势,推论基金经理对收益与风险的偏好态度(保守型还是激进型等)及其资产配置的思路,判断基金经理对证券市场走势进行研判的准确度。另外,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险、投资策略及投资组合也可以成为投资者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

(2)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

基金管理人的各个发起人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形象,它们的盈利状况如何,是否比同行更加出色?其研究发展部门实力是否雄厚,研究成果如何?其股票投资业务是否运作良好?这些都可以作为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的衡量标准。基金管理人本身的一些情况同样可以反映其优秀与否。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是否有丰富的基金管理或证券投资经验等。投资者还可以从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的整体表现来评估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

(3)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在评价基金的表现时,投资回报率自然是直截了当、易为人们接受的指标。投资回报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投资回报率=期末价格-期初价格+现金分红期初价格×100%

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投资回报率后,投资者可以和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股价指数变动等指标进行比较,衡量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表现好坏。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更注重把握中长线的投资方向,给投资者提供稳定、持续的投资回报,对业绩表现大起大落的基金管理人须谨慎对待。

(4)基金的收益分配比例和政策。

基金管理人在收益分配比例和政策上有不同的地方,一些基金招募书规定,管理人取得业绩报酬有以下四个条件:

①基金年平均单位资产净值不低于面值。

②基金可分配净收益率超过同期银行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0%以上。

③基金资产净值增长率超过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

④基金收益分配后其单位资产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在取得好的成绩的同时,会以好的收益分配回馈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