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跟彼得·林奇学投资
14504100000017

第17章 林奇这样长期持有股票(2)

2.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一般地,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来说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越多。但是,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我们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上要求我们以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管理目标,但是,行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不同数额的资金存入具有不同用途的账户中,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我们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无论市场多么狂热,身边有多少人最近在股市中赚了多少钱,也不管有多少机构投资者的多少专家呼喊“十年牛市”刚起步,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一旦股票市场转向下跌,就必然有人因为流动性需求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准备新参与股票市场或者加大参与度的投资者们尤其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免成为股市向下波动的下一个悲剧反面教材。

3.实现投资组合的充分多样化

在众多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即使是林奇素以选股灵活性出名,有“股票多情种”的美称,他买卖过的股票有15 000多只,给巴伦周刊推荐股票时,动辄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似乎没有林奇看不上的股票。特别是在他基金经理生涯的起初阶段,换股频繁,买进卖出像走马灯似的,跟今日中国普通股民没有什么两样。奇怪的是,他成功了,而很多像他一样频繁买卖股票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只赔不赚。

理论上,充分多样化要求投资者将资金按市值构成比例分散在全球所有股市上的所有股票上。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能接受的。投资顾问实践界的建议是个人投资者将股票投资资金分成大小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被称作核心组合(Core Portfolio),主要投资于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市值股票以抗拒下跌风险;金额较小的那一部分被称作外围组合(Satellite Portfolio),主要被用来投资那些可能带来意外惊喜或者超额利润的中小型公司股票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投资方式上,核心组合主要以指数或增强型指数类的被动投资策略为主,而外围组合则主要采用主动投资策略。

在银行、保险、能源、电信等产业领域里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逐步控制国内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的大环境下,这种“核心—外围”投资组合方式是值得国内的个人投资者们借鉴的。我们不妨将主要的资金投资在那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垄断着行业经营权或者占有大部分国家经济资源的企业上,将少部分资金用来交易,满足自己展示“炒股天才”的虚荣心。

4.坚持长期定期投资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相对于短期政府债券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股票的内在风险溢价特性。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的话,股票投资只有溢价,几乎没有风险。根据先锋基金(Vanguard)研究部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投资者如果在1926~2005年间的任何一年投资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代表的美国股票并持有10年的话,他只在1926~1936年间遭遇负的回报。同样,堪萨斯城联邦储蓄银行对1926~2002年间债券和股票的研究(Shen2005)发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资回报肯定优于同等期限的债券。

由于股票最终必然反映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成就,因此,期限极长的股票投资应该也是必然赚钱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长期投资,而且要坚持在这一长时期里定期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中国的A股市场为例,如果一个投资者从1993年12月31日起坚持每个月底投资100元在道-琼斯中国指数上的话,到2006年11月底他15 500元的投资将变成21 703元。由于缺乏统计,我们无从知道同时期内在各证券营业部交易大厅盯着大屏幕的散户们和享受特殊包间服务的大户们的具体投资绩效。但是,如果股市真如目前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还有“黄金十年”,定期投资能够让大多数的投资者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参与股市并分享其长期回报。

5.慎对专家建议,适当运用逆向思维

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除了资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门槛,而且确有一些既无投资知识又无操作经验的人成了幸运儿。这就导致了股市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即宣称自己是股市专家连资金的门槛都没有。因此,市场中充斥着带着不同面具的所谓专家们,尤其是当市场处在极端状态时,这些专家的数量还会急剧攀升。如何区分专家和忽悠者是全球投资者正面临着的一项巨大挑战。唯一的应对之策在于投资者加强对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不当操作建议的受害者。

股票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场,即在一定时间段里所有投资者的回报总和等于该期股市指数的回报。但投资实务界的警言是,对所有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实际上是一场“负和”游戏,因为投资者还需要承担股票市场的监管维持成本、交易成本、投资管理及市场营销等费用。所以,投资者在决定听取专家建议时必须仔细审视可能带来的成本。

股票投资者不仅可以对大多数的专家建议置之不理,甚至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增加自己的收益。比如,多数的专家在股市下跌时建议投资者卖出头寸,而在股市上涨时建议投资者加码。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下跌时买进更多,而在上升时拒绝加码,投资者的收益将要好得多。

☆长期投资需要耐心

指望依靠短线投资赚钱谋生就像指望依靠赛车、赌牌谋生一样,机会非常渺茫。

——彼得·林奇

有耐心的投资者往往能成为最成功的投资者。长期投资则是这一类人偏爱的投资类型。在股市中进行长期投资,把握市场长期走势是非常必要的。用经济周期的规律来寻找其中的契机无疑是个好方法。

比选股更重要的是耐心持股。在这方面,林奇在投资生涯的初期有切肤之痛。他很早就发现了家得宝建材公司,当时股价只有25美分,他买进持有一年后就卖掉了,15年后上涨了260倍。同样的股票还有阿尔伯逊、联邦快递,都因为没有耐心持股而错失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由于有了早期的教训,林奇在后来的投资生涯中,一旦找到好公司都是长期耐心持有。

长期投资往往是成功投资者偏爱的投资类型。长期投资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买入后静等,长期投资需要将经济周期等因素考虑进来。经济周期分为4个阶段:复苏期或成长期,通胀期,减缓期,衰退期。

1.利用规律

在复苏期,政府一般会加息或维持不变;在通胀期,政府一般都会大幅度加息;在减缓期,政府则会减息或维持不变;在衰退期,政府则都会大幅度减息。

在复苏期中,由于整个社会刚刚走出衰退的阴霾,经济还很脆弱,政府不敢大幅度加息。此时,政府加息的幅度通常跟不上公司利润的增长,于是就会出现越加息股市越走强的情形。

在通胀期间,虽然政府扩大了加息的幅度,但因为经济对加息的反应有个滞后效应,即利息的变化不是马上起作用的,通常根据当时经济的强度,会有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反应期。此时就可能会出现利息上升,股市同时也走强的现象。

在减缓期中也有类似的效应,因为经济刚刚经历了通胀期,政府不敢大幅度减息。此时,减息的幅度跟不上公司利润的减缓,于是就会出现越减息股市越走低的情形。

在衰退期间,虽然政府加大了减息的幅度,但由于经济对于减息的滞后效应,导致了利息降低,股市同时也走低的现象。

不难看出,利率的滞后效应使得股市的走势与经济周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致的情形。政府总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因为它给经济预测和政策实施效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职期间就一直致力于经济预测和消除这种利率的滞后效应,以求经济的平稳增长。

2.长期投资适时而动

一般来讲,买股的最好时间是经济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即所谓的长期投资要逆势而非追涨。许多市场经验也表明长期投资要逆势。

2000年中期,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当时美国的GDP为4.8%,隔夜拆借利率为6.5%。随后,GDP很快就一路下滑到2001年第四季度的0.2%。美联储开始紧追着骤然降温的经济大幅度减息。然而,美联储怎么做都阻挡不了经济的降温之势,它怎么减息,股市就怎么跌。标普500从2000年6月的1 454点跌到了2003年2月的最低点841点,随后开始回升。事实上,美国经济在2002年期间已经开始有所回升了,但美联储为了保住革命果实,让经济能够回升到历史的平均水平4%,因而继续减息到2003年。可见,经济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是买股的最佳时机。

尽管很多人认为,我国股市是政策性市场,许多经济分析难以适用。但事实上,经济规律无处不在。无论政策合理与否,经济分析都可以发现投资机会,只是落脚点不同而已。而且,不合理的政策反而使市场里有更多的套利机会。比如人民币被低估就是由于我国政府长期不合理的汇率管制制度而造成的。贸易顺差的飙升,外商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投机资金的如潮涌入都说明人民币被低估了。美国华尔街的业内人士大都认为,赌人民币升值是个风险很小的投资,虽然它并不是无风险套利。

可见,用经济周期的规律来寻找股市长期投资的机会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注意的是:耐心的投资者是最好的投资者。当资金充裕时,不要马上跳进市场,而是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先看看目前市场正处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然后再开始选股。通常,最好时机是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其次是复苏期和通胀期的前期。由于股市走势比经济周期要超前一些,所以通胀期的后期应开始抛售股票,此时就不是买股的时机了。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选股框架

林奇认为: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肯定与其股价表现是完全相关的。弄清楚短期和长期业绩表现与股价表现相关性的差别,是投资赚钱的关键。耐心持有终有回报。

对投资者而言,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西格尔通过对1957~2003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的数据分析,找出了长期投资中成为赢家的三个部门,它们是卫生保健部门、日常消费品部门和能源部门。前两者占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20家最佳幸存公司90%的名额。

寻找伟大公司,首先要理解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西格尔得出的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扩张产业、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常常带给投资者糟糕的回报(西格尔教授称之为“增长率陷阱”)。显然,增长率陷阱是投资者通向投资成功之路上最难逾越的一道障碍。

大部分表现最好的公司特征:(1)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市盈率。(2)与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3)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长期利润增长率。

表现最好的股票名单中找不到科技或电信类公司的名字。

投资市盈率最低的股票,投资于增长预期较温和的股票的投资组合,远远强过投资高价格、高预期股票的投资组合。

准备好为好股票掏钱,不过要记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在任何价格下买入”。

所以,增长率并不能单独决定一只股票长期收益的高低,只有当增长率超过投资者对股价过于乐观的预期时,高收益率才能实现。根据这个原理,只要真实的利润增长率超过了市场预期的水平,投资者就能赢得高额收益。

投资者对增长率的期望都体现在股票价格之中,市盈率是衡量市场预期水平的最好指标。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预期该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价永远是重要的。那些为了追求增长率舍得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最终将会被市场狠狠地惩罚。定价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影响到股利的再投资。股利的再投资是长期股票投资获利的关键因素。股利的再投资策略将会是你的“熊市保护伞”和牛市中的“收益加速器”。

总之,价值投资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其精髓,那就是“安全边际”这个词。而西格尔教授“定价永远是重要的”忠告,正好说明了“投资者的未来”用历史数据验证了价值投资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