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青少年的10条准则
14503600000037

第37章 富贵与博大(8)

李嘉诚在投标书上,提出将两个地盘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的发展计划。这仍不足以挫败其他竞投对手。任何竞投者,都会想到并有能力兴建高级商厦物业。李嘉诚的“克敌”法是: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这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作一次冒险。

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各竞投公司频频与地铁公司接触,刺探地铁公司意图,准备投标书及附件,在限期内呈交上去。

1977年4月4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长江实业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金钟站上盖协议,则于日后签订。

舆论界称长实中标,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决断能力4:善于从积累“起跳”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很厚实的积累,所有的变化过程都会成为一个空壳。李嘉诚特别推崇“在稳中求发展,发展不忘稳健”的发展方式。

在1973年大股灾前,官地、私地拍卖场上,风头最劲的人物数老船王赵从衍的公子赵世曾。兼有花花公子之名的赵世曾,是众人心目中的地产强人,只要他出现在拍卖场,除洋人外,似乎无人敢与其竞投争锋。股灾翻船后,赵公子淡出拍卖场。人们渐把目光投向华资地产五虎将。五虎将中,除低调的陈曾熙,人们更关注的是郭得胜、郑裕彤、胡应湘等人。

1977年后,公众焦点聚在李嘉诚身上,只要他出现在拍卖场,记者会盯着他穷追不舍,采访拍照。李嘉诚举手应价,被誉为“拍卖场上擎天一指”。

这一年,他不仅力挫置地,夺得地铁中环金钟上盖发展权,还于挫败置地的当月,通过发行新股和大通银行的支持,斥资1.3亿港元,收购了美国人控制下的永高公司。

该公司拥有香港希尔顿酒店和印尼巴厘岛凯悦酒店的经营权。希尔顿酒店位于中环银行区,占地约3.9万平方英尺,房间达800间;凯悦酒店房间为400间,占地约40英亩,酒店四周是开阔的热带植物园。

1977年中期,李嘉诚购入大坑虎豹别墅的部分地皮——15万平方英尺。虎豹别墅为星系报业胡氏家族的祖业,据介绍该家族的一篇文章称:

“所谓别墅,其实不是一座私人花园住宅,而是规模宏伟、饶有特色的公园。有巍峨屹立的七层白塔,红墙绿瓦的亭台楼阁、展览馆,碧波荡漾的游泳池,动物雕塑装饰着崖壁,还有叙述警世故事的泥塑及假山、山洞等,参观、游乐、购物、休息场一应俱全,到过虎豹别墅的人,无不称赞它的丰富多彩,富丽堂皇。”

到此为止,李嘉诚所拥有的物业和地盘已由1976年的635万平方英尺跃升一倍,达到了1020万平方英尺,距置地所拥有的1300万平方英尺物业与地盘相比,只差一步之遥了。

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两座发展物业,为长江实业获得7亿多毛利。长江实业的盈利,低于地产高潮时地产业的平均利润,但李嘉诚获得无法以金钱估量的无形利益——信誉。这也是他参与竞投的主要目的。长实不再只是一个只能在偏僻地方盖房的地产公司。长实中标,为它取得银行的信任、继续在中区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最重要的是,1977年,李嘉诚参与了地铁遮打站、金钟站上盖兴建权的竞投,并赢得了胜利。这一竞标活动又给李嘉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978年5月,中环车站上盖建筑——环球大厦分层发售,时值地产高潮,用户购楼踊跃,广告见报后8小时内全部售完,交易总额5.92亿港元,创香港楼价最高纪录。

1978年8月,金钟车站上盖建筑——海富中心开盘,物业总值9.8亿港元,创开盘售楼一天成交额最好业绩。

地铁首期工程,于1979年9月底竣工,中环金钟两站上盖物业产生的利润,大大缓解了地铁公司的财政困难。地铁公司主席唐信,对与长实的合作非常满意,他说:“中环、金钟地铁车站上盖地产发展,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的车站上盖合作,树立了样板。”

1977年是李嘉诚事业上迅速发展的一年,这种发展不是偶然而至,而是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的结果,是多年来由量的积累造成的一次质的飞跃,值得认真研究。

决断能力5:多元化是不败之基

不善于多元化经营的商人,头脑都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意识更是不能缺少。

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炼,李嘉诚积累了许多经验,眼界更加开阔。他制定了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大力向海外和内地开疆拓土,另一方面把眼光投向了高科技产业。

1988年,鉴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香港电讯的垄断地位,港府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这一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非专利电讯服务(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已经拥有非专利电讯业务的和黄集团,捷足先登,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力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

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资发射、操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计划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李嘉诚双管齐下,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一手放卫星覆盖亚洲。1989年初,港府初步选定有实绩的和黄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另一个强大竞争对手,是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

港府要求的投资承担最低线是55亿港元方可取得有线电视经营牌照。和黄集团的首脑,对是否在港重点投资举棋不定。结果,港府转手把牌照给了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

然而,李嘉诚并未退出角逐。按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亚洲卫星一号”的原用途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黄通讯负责经营。李嘉诚“移花接木”,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刚刚起步的电视计划上。

后来,卫星电视不仅为李嘉诚、李泽楷父子赚了大钱,而且成就了李泽楷出山的第一功。1989年,李嘉诚在英国和黄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开始涉足英国的电讯市场。然而此番出师不利,新购公司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其后,李嘉诚又于1994年将电讯业务重新包装,改名为“橙”(Orange),推出GSM流动电话服务业务。起初也不被业界看好,但后来渐渐被接受。此举不仅使和黄获得1100亿港元的巨额收益,而且成为德国最大流动电话公司曼内斯曼的单一股东,待两公司合并后,和黄更可直接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

和黄财务顾问指出,此交易为全球有史以来的第22大合并收购,香港舆论则称其为香港公司前所未有的国际并购交易。

为了完成这桩交易,李嘉诚亲自指挥和黄,与曼内斯曼公司进行了一周时间的紧张谈判。一周时间虽不长,但也令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大大紧张了一番。为了随时获得最新消息,李嘉诚临睡前特意把手提电话铃声调高,把电话放在自己枕边,以免延误战机。

此役之后,李嘉诚控制的资产市值暴涨一倍。根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底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诚的排名由第12位跃升至第10位,成为世界前10位富豪排名榜上的惟一一位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