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于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此人虽无才情,但会溜须拍马,所以为皇帝宠幸。他对郭子仪的才干、权势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诽谤攻击郭子仪,却没有成功,愤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盗挖郭家的祖坟。
郭子仪知道这是于朝恩的卑劣伎俩,当时他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一举手、一投足,都关系大唐帝国的存亡,所以连皇帝都敬着他三分,更何况要除掉一名奸宦,真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当他从前线返回朝廷时,满朝公卿都以为他必须有所行动,岂料郭子仪却对皇帝说:“我多年带兵,并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残暴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墓坟的事也有不少,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下不忠不孝,获罪于上天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祖坟被挖,历来被视为奇耻大辱,而郭子仪却能隐忍下来,足见他的气度之大。也正因为他能屈能伸,能忍能让,他才能在那个奸佞横行、国君昏弱的时代,逢凶化吉,度过一次又一次政治险滩,享尽富贵,以85岁的高龄,安然去世。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后来做上了宰相,执掌大权。他把持政局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又贬至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这位朋友正垮台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东坡听到这个消息,给他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还安慰他的老母亲,并对他儿子说过去的就别提了,多想想将来云云。可想而知,苏东坡如此大度,这位朋友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东坡心存感激。
苏东坡的胸怀就是比一般的人宽广,对一个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他在落难时,还能尽朋友之责。
一个人不仅要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宏,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那么容易弥补了。甚至可能为自己树起一个敌人。
朋友的自尊伤害不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做“绝”,表明自己的正确或胜利才罢手。如此,就会伤及感情。在一些小事小节上,你大可让朋友“赢”上一把,高兴高兴。
要想重视友人的自尊心,必须先抑制自己的好胜心。不过,越是神吹海侃,旁若无人地使自己出尽风头,一味地过把瘾,不仅得不到友情,更会伤了友人的自尊心。
易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5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成功者大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广阔的人脉网络。而要想使自己拥有广阔的人脉网络,惟有大肚量,能容世上形形色色之人才可以。清代有首诗说得好:“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保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幸勿多苛求。”所以,要想以强大的人脉来助自己成大事的话,就要有容人之量,胸怀全局,不可因一己之好恶,被随意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以致失去他人之心,误了大事。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要想成为人上之人,必须要能容人、容言、容事,看人长处,赞其优点,求同存异,以大局为重。在《三国演义》中蜀国宰相蒋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他以德报怨,化敌为友,对不认同自己的人,对污蔑、诽谤自己的言论,都宽容对待,大度能忍。最后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出色的治国才华,征服了众人,收拢了人心,建立自己强大的人脉网,更使蜀国上下一心,稳定住了变动的局势。
蒋琬凭借其“以安定民众为根本,为政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的务实、稳重的作风,深得诸葛亮的赏识,留下遗言推荐他继任丞相一职。蒋琬上台后,有许多人不服气。蜀国另一位大臣杨仪,自以为自己做官的时间、资历都比蒋琬要深,但官阶却位于他之下,并且未得到重赏,所以自恃功高经常口出怨言,对别人说要是在诸葛丞相初亡时,我带着人马投靠了魏国,就不会有如此抑郁不得志的下场了。后主刘禅听到此传言,大怒,就要治他的罪问斩。
蒋琬虽知杨仪不服自己,但罪不该死,反而替他求情。
蒋琬手下有个谋士杨戏,和他讨论事务时,他常常一声不响。有人借机中伤杨戏,向蒋琬告密说他傲慢无礼,不把现任丞相放在眼里。蒋琬深知一个人若对另一个人没有好感的话,甚至是怀有敌意,那么无论用何种方式都很难改变对方,而且,若计较一时一事,就有可能演变成门派斗争,不利于国家安定。于是他反过来替杨戏辩解说:“杨戏不过是性情内向,言语谨慎罢了。以后不许在我面前说人是非。”
蒋琬就是以其宽容大度、求同存异的处事气度,赢得了众人的敬仰,赢得了广泛的人脉,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时期里,对稳定蜀国民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与人交往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被羞辱,或被误解,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挑战。面临这种状况不外两种处置方法:一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二是以退为进,强忍自安。实践证明,有时候,能忍者恰恰是强者。这里所说的“忍”,是指为了大局、为了长远利益而把他人强加给自己的痛苦、怨愤强咽下去,不予反击,求得息事宁人的一种处世方法。有句俗话说:“百忍成金”,它从某种意义上道出了“忍”的意义和价值。
56.不要事事都较真
人生苦短,活着更是不易。因此,在争取拥有的同时,懂得学会放弃,凡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计较,那才是真正的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非常精明的人。他们处处要显得比别人更加神机妙算,更加取巧投机。他们总在算计着别人,以为别人都不如他们聪明,而可以从中弄点油,讨点便宜。好像他们这样做就会比别人做得好。这种人功利心太重,把功利当作人际关系的首要,他们的日子过得太累,很紧张,过得缺乏乐趣。
真正的聪明人,其实就是洞穿世事但是万事通达的人,为人厚道些,做事给别人多留余地,不要斤斤计较。可能有的时候看似“吃亏”,但是为人厚道绝对会给成功路上铺一层金,一路走过,闪闪发光,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可以信赖,路就越走越宽了。
杨玢是宋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树叶长在树上时,哪个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么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侄子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的,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计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生活的路上总有沟沟坎坎。你的奋斗、你的付出,也许没有预期的回报;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也许永远难以实现。如果抱着一份怀才不遇之心愤愤不平,如果抱着一腔委屈怨天尤人,难免让自己心态扭曲、心力交瘁。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别人会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会受到别人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受到别人误解和中伤。又何必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又何必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导致两败俱伤呢。
57.给人面子道路宽
1922年,土耳其和希腊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后,终于决定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
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终于展开了,最后土耳其赢得了胜利。当希腊两位将领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对被他们击败的敌人大加辱骂。
但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出胜利者的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