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浚于晋咸宁六年(280年)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埋没的。
岂料王浚克敌致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
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惧。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离开朝廷。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凯旋归来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王浑能不惭愧吗?”
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立了功,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上司给你安个“居功自傲”的罪名把你灭了,很得正嫉妒你眼红你的同事的心。你不了解这种孤立无援的后果是不能自保的。把功劳让给上司,是明智的捧场,稳妥的自保。还是把红花让给上司为上策。
藏匿锋芒,不要让领导感到不如你。多数领导对下属都希望有多方面的优势,然而事实却经常与他开玩笑,工作中他会时时发现下属在某些方面有杰出表现,甚至超过自己。为了不伤领导的面子,明智的下属应该尽力收敛锋芒,尽力不刺激领导那固执的自尊。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巨子招致杀身之祸。人际交往中,学会藏锋,才能在诡谲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43.出头的椽子先烂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但不懂得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还会招致厄运。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要想能够长久,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适当地收起锋芒,才能做到明哲保身。
西汉有位杨惮,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洁奉法,大公无私。然而,好人很难一路平安,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大概是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好只是为了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皇帝当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厌恶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是你才干再好,品德再好,你如果敢对他稍有异议,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就把他贬为平民。没有让他身首离异,就已经是宽大为怀了。
杨惮官瘾不大,又乐得清闲,他并不感到十分难过。清官们往往都能这样对待官职的升迁,不为金银,不为名位,在官位的升降沉浮中毫无羁绊,不愿计较。免了就免了,做平民百姓自有平民的乐。杨惮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下野了,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无关,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许多快慰。
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听说这件事,敏感到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写了一封信给杨惮,信里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免得人家怀疑。你不应该置办家产,四处交朋友,这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惮心里很不服信,回信给老朋友说:“我自己认为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理应一辈子做农夫。农夫很辛苦,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喝酒,唱唱歌,来慰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难怪杨惮做不好官,他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常识都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向皇帝告发说,杨惮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的那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命令迅速将杨惮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还把他的妻儿子女流放到酒泉。
杨惮以不满皇帝而戴罪免官之后,本来应该学得乖点儿,接受友人的劝告,装出一副甘于忍受损害与侮辱、逆来顺受的可怜样子,说不定皇帝和故人还会放过他。即使是最凶恶的老虎,看到羔羊已经表示屈服,他不会再穷追不舍,杨惮没有接受教训,他还要置家产、交朋友,这不是明摆着是对自己被贬不满吗?不是明摆着叫皇帝老子下不来台吗?好吧,治你一个大逆不道之罪,这是中国特有的罪名,杀了,你还能不满吗?还敢跟老子叫板吗?不能忍住自己的不满情绪,不会提防皇帝和敌人抓住自己不满的把柄,终于酿成了自己被杀、家人遭流放的悲剧。
44.智者卖憨,憨者卖乖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他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为糊涂更难。”指的是官场上做事的艰难、曲折与苦衷。俗话说得好:智者卖憨,憨者卖乖。其实,何止官场上需要这种心态,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也是同样的道理,也需要你掌握这种难得糊涂的做人智慧。
假装糊涂是要你不糊涂装糊涂,在平常处世交往中有些事情收缩性大、变通性强,问题的真相也不甚了之,这时你就应该用装糊涂的办法来化解矛盾,摆脱被动局面。
卖憨与卖乖的情况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闪烁其词,也叫闪避法;另一个就是所问非所答。也就是所说的假装糊涂。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言辞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对此,又不好不予理睬,拒而不答。这时,只有想方设法的闪避,才是上策。一般来说,当你对别人的问题采取闪避的策略后,别人就不会不知趣的穷追不舍。
闪避是言语交际中从礼貌的角度出发的,他的要求是:对别人所问,应当回答,但要回答得巧妙,迂回地达到躲闪、回避别人的初始目的。既要让别人不致难堪下不了台,又要维护自己不能回答、不便回答的原则。
有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里一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然猝不及防但却非常冷静,他立即回答道:“只有两个人。”乾隆皇帝不明白什么意思,就接着问:“此话何意?”刘墉答道:“人再多,其实只有男人和女人两种人,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又有几个人去世?”刘墉说:“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帝问:“此话怎讲?”刘墉回答说:“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同属一个属相的人,岂不是只有一人出生?今年死去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的均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帝听了大笑,深以为然。这就叫所问非所答。
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能遇到这类问题,要么是敏感隐私问题,要么是别人故意刁难。因此,要想即另对方无话可说又巧妙地解决问题,就需要你装憨卖乖,紧急应变了。
45.把自己放低,将别人抬高
怎么才能使别人喜欢你?因为你在他面前,能让他感到很舒服、很自在、很优越、很有成就、很有自信……周星驰深深地了解这一点,所以,他成功了!
陈安之在《看电影学成功》中是这么说的:一般人是如何获得自信的?是通过比较:你比较好,所以我就没有自信;我比较好,就变成你没有自信。而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得到自信。所以,周星驰演的角色,十部片子有九部都是演一个常被嘲笑常被欺辱的人,演一个最被人看不起的人,能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一定会赢过你”的人,结果影片最后,周星驰一定会一反弱态,战胜强敌,扬眉吐气……
这就叫“Tee-up法则”——Tee是打高尔夫球用的小支球托,up就是把它垫高起来的意思。所有人打高尔夫球,在开杆的时候,他都必须插下那个Tee,才有办法把球打飞起来。
这就是Tee的作用——把自己放低了(像没有价值),再把对方垫高了(对方显得高大而有价值),结果自己就成了对方离不开的,最有价值的“Tee”。
周星驰的票房之所以会高,不是因为他善于演喜剧片,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心理学专家”,他懂得真正的成功之道——把别人垫高了,把自己放低,让别人有了“安全感”。让别人有了“快乐”;让别人有了“自信”;让别人有了“希望”,这样别人才会喜欢自己,让他顺顺利利地成功。
柯南道尔很少给别人签名留念。
有一次,他收到一封从巴西寄来的信,信中说:
“我很希望得到一张您亲笔签名的照片,然后,我会将它放在我的房间里。这样的话,我不仅可以天天看见您,而且我坚信,若有贼进来,一看到您的照片,肯定会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
收到信的当天,柯南道尔就很爽快地给对方寄去了一张亲笔签名的照片。
结交朋友,发展关系,不光要抬高别人,还要放低自己。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就是一个很会放低自己的人: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发电机不能正常运转,公司里的几位工程技术人员百般努力都无济于事。福特焦急万分,只好请来德国籍科学家斯特罗斯。
斯特罗斯来到福特公司后,爬上爬下地在电机的各个地方静听空转的声音,然后用粉笔在电机的左边一个长条地方划了两道扛扛。
“毛病出在这儿,”科学家对福特说,“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圈就行了。”
技术人员照此一试,电机果真奇迹般运转了。
大家对斯特罗斯表示非常的感谢。
“不用谢了,给我1万美元就行了!”斯特罗斯说。
“天哪!划条线就要1万美元?”技术人员大吃一惊。
“是的!”斯特罗斯傲慢地说,“粉笔划一条线不值1美元,但知道该在哪里划线的技术超过9999美元!”
看着傲慢的科学家,福特不仅愉快地付了1万美元酬金,并且表示愿用高薪聘请他。谁料,科学家毫不心动,他说现在的公司对他有恩,他不可能见利忘义去背叛公司。
福特一听,干脆花巨资把斯特罗斯所在的公司整个买了下来。以福特的地位和财势,竟敢于“丢下面子”忍受斯特罗斯的傲慢和冷嘲热讽,这是因为福特清楚成大事者必须以人为本,而斯特罗斯就是他取得更多财富的无价之“宝藏”。为了留下这座“宝藏”,福特竟然花巨资买下了他所属的公司。看来,要想求人必须厚起脸皮,放下身段。
刘备为求得千古难遇的人才,三顾茅庐,感动得诸葛亮忠心耿耿,为了蜀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良为学到失传的兵书,三次起早摸黑去桥边等候,才得到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的《太公兵法》。因此,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要放下架子,以诚恳平易的心态对待他人,才能够为自己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赢得好人缘。
46.隐忍不发,坚挺蓄势
《菜根谭》中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意思是说,一只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来必能飞得很高,一棵开得很早的花木,等到凋谢时必然凋谢得很快。人只要能明白这个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除急于求取功名利禄的念头。
楚庄王即位三年,整天狩猎或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进谏者,杀毋赦!”的大牌子。
一天,大夫伍举进见,楚庄王正手端酒杯,口嚼鹿肉,醉醺醺地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饮酒,还是观赏歌舞?”
伍举话里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猜不出,特来向您请教。”
楚庄王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
伍举说:“谜面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请您猜猜,不鸣也不翔究竟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
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楚庄王从此振作起来。整顿内政,起用人才清除异己。
周定王九年(前598年),在邱城大战中,楚军击败拥有六百辆兵车的晋军,一战即使晋军几乎全部覆灭。三年未鸣的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此后,楚庄王又陆续迫鲁、宋、郑、陈等国归顺,他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也当上霸主。他在位23年,使楚国强盛一时。
其实,楚庄王决不是一个沉溺于玩乐之徒。不过是在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楚庄王以三年时间,使国力得到休养生息,也对楚国的大臣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使其他诸侯国放松对楚国戒备。
韬光养晦是一种大智慧。
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曾以种菜为掩护,在曹操帐下韬光养晦,演绎了一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经典名剧。而清朝的曾国藩集功名富贵于一身,他的韬光养晦也值得后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