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陨落的军神岳飞
14500000000023

第23章 南宋自毁长城(1)

一、王权与兵权

南宋与金人的战事暂且消停了,赵构得以抽出空来,转而对付朝中反对他的势力。他真正的敌人是金国,但对于金国,他是不敢对付的,所以,他只能拿自己人开刀。而对于一心想和金人议和的赵构来说,抗战派的岳飞和韩世忠等人无疑是他最大的阻碍,况且大将在外,手握兵权,也一直是为他所忌讳的,因此,他决定伺机把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兵权收回来,铲除他们的势力。

自宋朝开国以来,对武人的防范一直很严,南宋政权刚刚稳定不久,赵构就想着要夺取诸大将的兵权了。张俊掌权期间,他曾预备把刘光世部队的兵权给收回来,赵构也同意他这么做。但当时他们并没有什么经验,夺兵权靠的只是硬抢,结果兵权没夺回来,郦琼反而带兵叛逃了,给朝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连岳飞也在这件事中对朝廷产生了不满,可以说是极其失败的一个举措。

张俊因此被罢相,赵鼎取而代之登上相位,他也有计划夺取大将们的兵权,但他的做法和张俊明火执仗地硬抢不同,他是一个劲地给大将麾下的将官升职,让他们独当一面,以此架空大将们的权力,避免武将尾大不掉,擅权自重。当时赵鼎决定先拿张俊的部队开刀,因为他的部队作战能力最差,和岳飞与韩世忠比起来,作为大将的他,能力也最差,和金人打仗,战斗力极为低下。

张俊得知这件事是很反对的,但是后来他改变主意了,与秦桧日渐打得火热之后,张俊也不在乎是非公义了,反正顺从赵构,顺从秦桧,总没有错,这样不仅能够升官发财,还是一个明哲保身之举。后来赵鼎被罢相之后,预备夺取兵权的事也就延宕下来了,直到秦桧掌权,这件事才重新被提上日程。

对于秦桧来说,他比张俊和赵鼎更迫切地想对付岳飞和韩世忠两人,因为他们是朝廷与金人议和计划最大的阻碍。当时有人就向他建议,借着柘皋之役的胜利,把岳飞、韩世忠和张俊这三大将召到行在,然后给他们升官,升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明升暗降,夺取他们的兵权。秦桧觉得这是个极好的主意,上书给赵构,提出这一建议,赵构同意这么做,他和秦桧的态度是一致的。

岳飞、韩世忠和张俊到了行在之后,秦桧设宴邀请他们,在席间向他们宣布,把韩世忠和张俊升为枢密使,把岳飞升为枢密副使。秦桧当时其实是很害怕的,他怕岳飞和韩世忠识破他的计谋,会因此反抗,赵构其实也怕这个,以至于接连好几天没睡好觉,但他们并没有反抗,尽管他们心里很明白朝廷的意图,可还是遵从了。张俊更是毫无怨言,乖乖交出兵权,还率先上书摇尾乞怜。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天下之后,因为害怕武人专权,因此设法收回了大将们的兵权。他请大将们喝酒,然后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大将们个个非常识相,第二天马上就上书称病,要求致仕。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赵匡胤能登上皇帝的宝座,那些大将是功不可没的,没想到即位后他却想着削他们的兵权,实在不地道,但比起汉高祖或明太祖残杀功臣来说,他还算厚道。

赵构现在也学了他的样子,让秦桧请岳飞、韩世忠和张俊喝酒,然后收回他们的兵权。尽管赵构并没有明说这件事,而是升了他们的官,但其实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彼此心里都明白。因此,收回兵权之后,赵构和秦桧非常高兴,计谋总算是得逞了。这时候有位大臣向秦桧提出建议,要他注意处理善后事宜,尽管诸大将并未反抗,但他们走了之后,问题还是有很多的,得去关注。

本来,他们和金国连年大战,边界地区的百姓就非常不安宁,全靠诸位大将镇守,倚兵为安。现在他们忽然离开了,虽然是朝廷升他们的官,但是边远地区的百姓并不清楚。如果有任何传闻或谣言传到此处,肯定会引起百姓们的忧惧。因此,必须尽快写一封告谕,进行安抚,避免引起不安和骚乱。

诸位大将的部队平时分而用之,各安其主,彼此之间是不同的,如今大将们走了,麾下将士难免有顾恩念旧而不能忘者,“安慰人心,当有混一之道”。加之诸大将离开之后,各个统制官分兵在外,一旦有警,“使谁纠合而前”?如果等朝廷的命令,派遣指挥,肯定来不及,因此必须要想好应对之策。

在诸大将的营中,有一些将官根本就是之前收服的绿林大盗、游寇匪贼,他们的纪律是最难维持的。之前有诸大将管理,他们可能还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但现在大将们走了,谁能保证他们再像之前那样守纪律?而且,这之中有些将官重利轻义,如果有金人前来劝诱,保不准他们就要叛逃。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必须尽快想好解决的方法,尽可能地避免这些事情发生才行。

这些意见都是非常中肯的,最后更是还恳切地对秦桧说:“相公以道佐人主,提纲挈领而收其成功。军旅之事,宜尽以责右府,经画曲折,一一使之思虑;相公酌其可否,裁其议论,付之施行,他日进退攻守,彼皆不得以为言矣。”语气之中并未带刺,十分温和,但秦桧根本听不进这些意见,只将之放在一边,不去理会。

对于秦桧来说,单单只收取大将们的兵权,是远远不够的。张俊也就罢了,岳飞和韩世忠的心里,明显有着不满,尽管表面上他们故作悠闲,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实际上他们的心里是充满激愤的,这大家都知道。现在,他们一个是枢密院使,一个是枢密院副使,虽然名不副实,但毕竟也是最高军事长官,他们对各自军队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这是赵构和秦桧无法容忍的一件事。

秦桧决定进一步瓦解岳飞和韩世忠对各自部队的影响,拆分他们的部队,继而罢他们的官,使之彻底断绝联系。他打算先拿韩世忠开刀。在赵构的授意下,他派遣岳飞和张俊到韩世忠部队中去视察审阅,利用大将们彼此之间的嫌隙,互相攻击。张俊对此心领神会,他对岳飞和韩世忠本来就没什么好感,乐于做这件事,但岳飞不愿意这么做,当着秦桧的面就表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秦桧对岳飞恨得牙痒痒,张俊对岳飞也极为不满,岳飞知道自己眼下的情况是不妙的,他也不想遭遇这种处境,但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汉子,别说他和韩世忠并无矛盾,就算有矛盾,他也不会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法去对付他。因此,到了韩世忠的军营后,岳飞并没有故意找茬,张俊想要诬陷韩世忠,可是找了一阵,发现找不着茬子,这让他感到十分无奈。

后来,张俊对岳飞说,要把韩世忠的亲卫军拆分开来,编插到别的部队去。岳飞立即表示反对,说道:“不可,今国家惟自家三四辈以图恢复。万一官家复使之典军,吾曹将何颜以见之?”虽说现在朝廷把他们的兵权收了,但是万一以后和金人打起来,说不定还要重新起用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到前线去,与金人作战,现在把韩世忠的亲卫军拆散,以后战场遇到,他们还有脸相见么?

张俊见岳飞反对自己的意见,心中恚怒不已,暂且也没说什么,两人又去楚州城检阅韩世忠的部队。看着楚州城墙颓败,张俊说道,这城该修一修了。岳飞听了不置一词,张俊又说了一遍,非要岳飞回答不可,岳飞因此回答道:“吾曹蒙国家厚恩,当相与戮力复中原,若今为退保计,何以激励将士?”

岳飞义正词严的话再次把张俊激怒了。在岳飞身边,张俊的弱点暴露无遗,狭隘、怯懦,甚至是卑鄙无耻。看着岳飞处处高过自己,他是怎么也无法容忍的,因此回到朝廷之后,他也不说韩世忠坏话了,光顾着说岳飞的坏话,造谣他说楚州不可守、城墙不必修之类的话。这下韩世忠倒没事,岳飞倒霉了。本来朝廷接着就要对付他,现在既然无法对付韩世忠,那就拿他开刀好了。

二、赵构投降了

金国在这时改变了对南宋的策略,他们发现打仗占不到便宜,因此就决定改用议和的方式,压榨南宋的财富。兀术把关押在金国的南宋使臣莫将和韩恕二人放了回去,让他们带信给赵构,但是在信里面,兀术并没有表露自己要讲和的意图,只说南宋政府的做法让他们感到大为不满,因此,他们决定,择日就要率大军杀过来了:“已会诸道大军水路并进,师行之期,近在朝夕。”

正如兀术在信中所说的那样,他的确率领部队进攻南宋了,并使得“淮南大震”。但这次用兵和以往不同,以往兀术是真的想吞并南宋,这次却只是装模作样地打一下而已,意在让南宋政府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赵构和秦桧接到信的时候,吓得手足发麻,不过同时他们也知道,兀术这次进攻不过是一场表演而已,因此并未组织抵御,而是立即向他表示投降,派人送回信给他。

金国这些年来把南宋打得千疮百孔,但是在信中,赵构却还觍着脸对兀术说什么“不知所以图报”。赵构说,他其实是无辜的,之前淮西战役之所以会和他们打起来,全不是他的意思。那时候不知怎么的,他们发兵来打他,他是不愿意还手的,也不敢还手,但是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有些大将,看到他们打来了,因为恐惧的缘故,所以就出手抵御了,“虽加诛戮有不能禁也”。

现在金军来兴师问罪,事先居然还特地来通知他,对他实在是太好了,简直让他不知道要怎么报答。从中也足见,金军对他是未忍弃绝的。赵构的这话把他那无耻的一面全部暴露出来了,金军一直在揍他,现在又要揍了,他不怪金军,反而因为金军揍他之前通知了他一声,就对金军表示感谢,真的是太不要脸了。当然,话说回来,赵构也并不真是不要脸,实在也是事出无奈。

把自己作践一番后,赵构派了使臣前去金国,要与之讲和。金人很快就给了回信,他们并没有反对议和,只挑出赵构信中一些言辞不当的地方,加以指责一番,给他一点惊吓,然后让他派遣级别更高的官员,前来商议讲和的事情。赵构得到金人的回复,高兴得简直要手舞足蹈了,他终于可以投降金人了,终于可以不用担心金人再来打他了,因此他马上遵命,派人前去商议。

在兀术的回信中,有“敷陈画一”之句,意思是让赵构自行提出一个方案来。赵构说了一大堆话,什么“窃惟上令下从,乃分之常,岂敢辄有指述,重蹈僭越之罪”,等等,意思是说,他不敢这么做,只待上国提出方案,他“顾力可遵禀者,敢不罄竭以答再造”。不过,在这之前,求求他们先退兵。

在这段话中,只有求金国退兵是真的,赵构说的什么他不敢提出方案,却不是事实,他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案,并让使臣魏良臣和王公亮转述给兀术了,他愿意以淮水为界,然后每年向金国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同时,他还接受金国藩属的地位,以此作为条件,换取他们同意议和。

兀术对这条件是不满意的,魏良臣见此就使劲叩头,抱着他的腿,苦苦哀求他,希望他能同意。兀术见此只能答应,在回信中,他也说到了这件事,原本他想着要以襄江为界,但顾念到江南凋敝日久,如果没有淮南地区相为表里之资,国家也难以支撑起来,加之使臣再三叩头,哀求甚切,于情可怜,他看着也不好意思了,所以同意以淮水为界,至于纳贡的银两等,也一并同意。

赵构接到这封回信,喜出望外,虽然这是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他根本不介意。大家都认为,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赵构却认为,主权是神圣的,但是完全可以侵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什么主权完整、领土完整,他都不去考虑了,因此,能以割让土地作为条件换取和平,依旧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至于别人怎么说,他才不在乎。

得到兀术的允诺之后,赵构就迫不及待地和秦桧商议着议和的事情,马上撰写了一封“誓表”,表达对金人的忠心,说什么“猥荷全存之赐,敢忘自竭,仰达殊恩”、“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云云,然后向金人提出一些细节,包括割让土地的边界,何时把纳贡的银绢送达等等,以期能够尽快落实议和。

在那阵子,金国与南宋的使臣频繁地来回奔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总算订立了合约,史称“绍兴和议”。之后金国便册封赵构为宋帝,赵构恬不知耻地接受了册封,不管怎么说,他心里还是高兴的,因为一直以来他议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对于金国来说,他们同样也很高兴,兀术看到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获益良多,十分满意,金国的皇帝以及贵族们,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

三、一定要杀了岳飞

签订“绍兴和议”的时候,兀术曾让使臣回去之时带话给赵构和秦桧,要他们把岳飞杀掉。之前和南宋打仗,这岳飞一路冲杀,深入腹地,实在是太厉害了,留着他是个心腹之患,得把他除掉才行,而且,兀术的女婿夏金吾惨死在岳飞手里,这个仇也不能不报。因此,兀术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赵构和秦桧本来就想着要对付岳飞了,他们先是想对付韩世忠,但是张俊和岳飞去了一趟韩世忠军营,也没抓到什么把柄,而且,苗刘之变的时候,韩世忠曾出力救过赵构,赵构对此还是心怀感念的,因此暂且放过了韩世忠,把矛头对准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