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口才·青少年卷
14498700000007

第7章 提高篇:口才训练三级跳,打磨你的金口才(1)

一、第一跳:青少年金口才的表达能力训练

1.话题选择——人际交往第一步

社交艺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人际交往是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形成完美个性的必要途径。对正处于人际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朋友来说,进行适当的社会交往尤为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交往就免不了要与人交谈,寻找交谈话题,就成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1)与陌生人交谈时的话题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都会遇到陌生人,飞机上的邻座,火车同一车厢上下铺的旅客,地铁或是汽车上站在你旁边的乘客,同乘一部电梯,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同一考场的考生,参加同一次面试等等。常言说得好:“相逢即是有缘。”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把陌生人变成你的朋友,是一个人高超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艺术的表现和反应。当你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你会不会与他或她交谈呢?想让他或她对你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吗?这就需要掌握和陌生人交谈的语言技巧。有道是“拥有好口才,陌路也能成知己”。

①做好自我推销。

自我推销,当然就是指自我介绍,在社会交往中,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总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青少年朋友在向他人介绍自己时,目光要平视,态度要亲切自然,举止要彬彬有礼,言语要清晰准确。这样别人才能从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到一个自信、自立而又自谦的人物形象。

自我介绍实际上就是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完美精彩的自我介绍,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和性格,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口才。给对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见到诸葛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子瑜友也。”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字,也是鲁肃的忘年交。短短一句话就拉近了鲁肃和诸葛亮二人之间的距离。

②善于找到兴奋点。

有的人相处一辈子仍形同陌路人;有的人却是一见如故。想要让陌路人成为知己,就要细心观察,找到兴奋点和关注点。由此,就可以引出话题来。

当小林还是个大学新生时,一天,他拿了一本学术论著到老师的教研室请教问题。在教研室门口,他再次低头看到书封面上的作者的名字,不由地得意一笑。原来作者叫做“万俟明”,小林很喜欢看传奇小说,他想起以前在看《说岳全传》一书时,书中有个人物叫做“万俟乔”,他还专门查了查字典,才知道这个姓氏的正确读音应读作“mo qi”。所以,小林见到这位教授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好啊!万俟教授,我是······”对方听后很是惊喜道,“你怎么会认识我的姓?很多学生第一次都会念错,都叫我万教授。”“这个姓氏是复姓,而且又很少见,想必有来源吧?”“是啊,”万俟教授显得非常兴奋,“这原是古代鲜卑族的部落名称,后来变成姓氏的拓跋氏······“这么说您系出名门,是帝王之后了,失敬失敬!”

由于第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激起了那位教授的谈话兴趣,对小林的印象也非常好。所以,他很认真地解答了小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后来,小林经常向万俟教授讨教相关的专业知识,万俟教授也破例地让小林成为他的科研小组的成员,使得小林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后来,小林考取了万俟教授的研究生,并成为他科研小组的骨干成员。

③善于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同陌生人交谈,还要善于寻找自己同对方的共同点,这样会使双方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大学报到第一天,李扬来到新宿舍,找到自己的床铺后,就主动和下铺的新同学攀谈起来:“您好,我是从上海来的,同学你是哪里人啊?”“嗯,云南大理。”“大理啊,那可是个好地方,那可是五朵金花的故乡,还有金庸先生的好多电视剧就是在那拍的。”“是啊,那里有个天龙八部影视城。”“那你是白族吗?”“是啊!”“我听说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的。”“当然了,这个三道茶啊······”于是,两个人就这样从三道茶、云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再到金庸小说一直聊了很久,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交谈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润滑剂。敢于同陌生人交谈,并善于巧找话题,就能更好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地扩展人际交往的领域。

年轻人初次见面时,还可以聊一些与形势紧密相关的话题,像男孩子们可以聊一些体育竞技,诸如足球世界杯、NBA比赛等,各个项目都可以成为话题。女孩子们可以聊一些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对主持人的评价等。还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向人家请教学好这门课程方法,请教用什么样的化妆品更好,怎样能避免发胖,等等。对于有业余爱好的人,你就谈谈他的业余爱好,他就会自己不断地抛出话题。比如,网络、qq广播、聊天、电子邮件,等等。真是有无穷无尽的话题。但这一切前提是要大量涉猎各个知识领域,拥有广而博的知识。这样,在和不同的陌生人交往时,你就能有话可说,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了。

(2)与外宾交谈时的话题选择

自从我国打开国门以后,中国人到国外,外国人到中国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和交往。在此背景下,同外宾在一起应该聊些什么话题呢?我们大致可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①选择外宾喜闻乐道的话题。

许多外宾对中国这个有着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很感兴趣。有关中国的历史、艺术、饮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注和喜闻乐道的。谈一谈这一类的话题,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中国人与不熟悉的人相处,大多喜欢谈论天气,或询问外地人对本地风土人情的印象。例如问,“你来这里多久了?”“你在这里生活感到习惯吗?”又或是从询问对方的籍贯入手,进而就自己的所知引导对方谈论家乡的风光与特产。同外宾交谈时,这些话题也是可以选择的。

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同外宾交谈时这些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

张彦是一位年轻的实习导游,有一次,她带了一个外国老年旅游团,但老人们似乎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小张便主动和老人们谈起了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中国老年人受尊敬的情况。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小张询问各种问题。原本冷清沉闷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善于发现谈话对象的“兴趣点”,并能够“对症下药”。

总之,了解和尊重对方,是进行顺利而有成效的交谈的前提。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因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可是有的中国记者却经常能见缝插针地同他侃上一通,侃的话题就是他酷爱的集邮。一番神聊之后,专访也就完成了。记者们的成功就归功于他们选准了话题。

②选择双方都熟悉的话题。

与外宾接触和交往,如能找到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共同语言,将大大有助于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如果外宾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应当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否则,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③注意回避外宾忌讳的话题。

通常下列话题在同外宾交谈时不宜选择:

A.过分地关心和劝诫。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十分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能将中国式的善意关心和劝试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

B.个人的私生活。同外宾交谈,不得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这类话题对中国人来说,是家长里短、习以为常的,但对于外宾来说这意味着打听个人隐私,动机令人怀疑。

C.令人不愉快的事。诸如讨厌的甲虫、某某惨案与丑闻、淫秽的故事一类的话题格调低下,与外宾交谈时不宜触及。他们认为,谈论这些“脏、乱、差”的话题既令人扫兴,又不吉利。中国人相见,往往要相互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如何,但是最好不要同外宾谈及这个问题,更不宜跟一位外国病人详谈他的病情。像衰老与死亡等之类的话题是不宜与外宾谈起的。

D.别人的长短。外宾视谈论人际纠纷和他人的过失为无聊之举。像散布小道消息、评论某某的美丑、他人的好恶、女士的胖瘦、路人的着装打扮等,这些行为都会被外宾视为缺乏教养和不务正业。

E.了解双方差异,选择适宜的交谈方式。中国人讲话爱绕圈子,往往说了一大堆,最后才让对方明白自己在想什么;而外国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并不表明任何事情都要直统统地问,尤其是,遇到关于工作的话题时,他们喜欢用最简洁高效的办法直接表达,比如,对你的工作或做事办法直接提出建议等。不少中国人在社交问题上往往不拘小节,随便说话,一涉及到工作、生意等正式场合的话题,就开始绕圈子。在与外宾交谈时,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首先就要得到注意。

尽管情人节、圣诞节,近年来已被中国的年轻人广泛了解,国内也有类似的庆祝活动,但西方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对外国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许多人未必知道,就像外国人不太理解中秋节、重阳节和端午节对中国人的意义一样。

了解西方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有利于和外国朋友在交往时产生共鸣,而不至于出现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了解国外公司的用人制度、国外公司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培训和提拔人才、员工之间如何沟通等,对于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生和那些希望进入外企工作的人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外宾的政治主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个人爱好,不要妄加评议。例如,当着英国人的面讥讽他们的女王陛下,评说一位收藏家是玩物丧志,都是失礼的。应当指出的是,在交谈中,一旦遇到外宾回避或不愿继续的话题,切忌纠缠不放,打破砂锅,我行我素,而要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

上述几条基本原则,谨供青少年们在同外宾打交道时参考。原则不是模式,重要的是在交往中灵活运用,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应付自如。

2.语言集中性——把话说得准确明白

所谓口才语言的集中性,就是无论讲什么内容的话。都要突出而鲜明地提出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和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笞什么,讲话的中心主题是什么,这些都要明确集中。说话没有中心,内容就如同一盘散沙,自然也就会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有些青少年朋友说起话来,没有确定的中心,胸无全局,讲起话来漫无边际,兴致所至,任意联想,以至于离题万里。尽管他滔滔不绝,口干舌燥,但听众却昏昏欲睡,不知言者所云。

要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掌握说话技巧,就要使自己的讲话语言集中、明确。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语言失效”的情况,当你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子里的东西虽然很多,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语言的集中性不够。集中性包括例证的选择能力,思维的分辨能力,语言逻辑的组织能力,等等。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如何在谈话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1)用词准确明白

在你的谈话中,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就不要随意使用含含糊糊、毫无定准的词语,像“差不多”、“大概”、“大约”、“应该没问题”之类的弹性字眼。这在正式场合中不宜使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每个人说话都要像法律条文那样严谨,主要是使讲话人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使用词汇要尽量规范。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用词不规范的现象,这无疑会产生多种语义效果,影响语言表达的集中性。

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最后一次给西点军校的学员们演讲时说道:“你们在生理年龄上都很年轻,而我的心理年龄比你们更年轻,永远向往战火纷飞的沙场······”

“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两个界定词让意思表达得明白无误,语言清晰有力,相信每个人在读到这段话时,都会被麦克阿瑟的那种豪言壮语所打动。麦克阿瑟一向被称为美国“战神”,除了他的赫赫战功之外,也要归功于他精妙的语言,毫不含糊,永远是那么有力,那么气势磅礴。

另外,词汇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听众群体,如果仅仅是用词准确,而听众理解不了,这也是失败的。例如,一位大学教授用平时讲课的词汇去给小学生讲课,结果肯定是失败的。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听众,用词要加以调整,要以具体、准确为原则。因人而异,见机行事。

(2)提出的命题要正确

如果天气预报员说:“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如果下雨的话,请大家外出时带伞,如果不下雨,就可以不用带了······”

相信这样的话一定会引起听众的强烈反感,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段谈话中,最简单的常识被当成论述结果提出,话语之间没有递进,全都是重叠,这就属于“空废命题”,说了半天就等于白说,而且听起来也十分荒谬可笑。

选择命题时还需要注意,不要使用牵强的、未经科学实验验证的观点来支撑命题。

(3)表达要简明扼要

有人问路道:“请问到绿房子街怎么走?”

回答者说:你看见这条路了吗?这是黄房子街,不是绿房子街,虽然只差一个字。黄房子街尽头有一家茶楼,是“黄房子茶楼”,也兼营台球和网吧,你从茶楼那个路口向西拐,就是红房子街,在红房子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