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口才·青少年卷
14498700000015

第15章 提高篇:口才训练三级跳,打磨你的金口才(9)

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作为依靠。知识是思维的原料,知识和经验是思维的最初动力,基本手段和最后结果。高超的讲话水平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同时,要想使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具有流畅、变通和创造的特性,不仅要注意知识和经验数量上的积累,更要注重提升它们的质量,以期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和价值。

应变思维的产生是信息瞬间对撞的结果,而只有抓住不同信息间的联系才能使这种对撞有可能发生。寻找联系的途径就是发现新思路的过程,也是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的过程。思路的打开和逐渐丰富,必然建立更多的不同信息对撞的通道,时常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突破思维的瓶颈。

(1)借题发挥,巧转话题

借题发挥,转换话题,是指根据说话时的情景或者是身边的事物等作为话题去转变,但必须要做到“巧”,才能使得对方无言以对,心服口服。

在各种讲话场合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在讲话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内容触及了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根据说话时的情景或者是身边的事物等,立即转化话题。

曹可凡是上海东方卫视的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素以睿智幽默闻名。在一次上海国际电视节群英音乐会上,当应邀演出的法国著名歌星多罗黛正款款地走向舞台中央时,音响设备却不知何故“哐”地轰天一响,场上的场面顿时十分尴尬,在法国主持过少儿节目的多罗黛小姐以其特有的幽默举起双手作了个打枪的手势,担任现场主持的曹可凡灵机一动,当即发挥道:“多罗黛小姐,刚才是上海观众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鸣礼炮一响。”话音刚落,全场观众一片掌声,一场尴尬轻松化解。

(2)以假乱真,虚实参半

以假乱真,虚实参半技巧,是指在交谈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巧妙地转换话题。

明初时期,有一个知府姓曹,自称是曹操的后代。一天,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一戏。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奸诈阴险的嘴脸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宗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白原因,差役就把原因告诉了他。赵生便随差役走进曹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顿时大怒,拍案喝道:

“尔等小民,见本知府怎不下跪?”

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驾而迎?”

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

赵生冷笑一声说道:“大人既然知道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

曹知府闻言,自知无理,只好放了赵生。

赵生就是运用了以假乱真的技巧,把曹知府的荒谬、无理取闹,如法炮制,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使对方的谬论不攻自破,巧妙地转换了话题。

(3)巧变角度,妙转话题

巧变角度是指运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体验的不同,把对方的话从多方面加以理解,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考虑来进行阐述,进而达到转换话题的目的。

约翰·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大富翁,可他在日常开支方面却很节俭。一天,他到纽约一家旅馆去投宿,要求住一间最便宜的房间,旅馆经理不解地问道:“先生,您为何要住便宜的小房间呢?您儿子住宿的时候,总是挑最豪华的房间呀!”

约翰·洛克菲勒答道:“不错,我儿子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啊!”

这个例子中,约翰·洛克菲勒就是运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将自己有钱的问题巧妙地改换成父亲是否有钱的问题,从而转换了谈话的方向,使自己顺利地摆脱了窘境。

(4)将错就错,找回面子

人在许多时候应多为自己打算。有些人并不会体谅你的处境,某些人更是见到你陷于尴尬局面便乐不可支。所以,打圆场不但要替人解围,更得要为自己找台阶,脱离窘境。自找台阶之术,不可不修。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因说错话而陷入尴尬困境的情况。这或多或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因而错话说出以后如何进行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使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最要紧的是需要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

曾经有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去某合资公司求职,一位负责接待的先生递过来名片。大学生神情紧张,匆匆一瞥,脱口说道:“滕野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道:“我姓滕,名野,地道的中国人。”大学生闻言后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片刻后,他振作精神,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治学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生。希望腾先生日后也能时常指教我。”滕先生听后点头微笑,最终录用了他。

(5)急中生智,柔中带刚

两位外科医生碰到了一个棘手的病症,一位训练有素的护士在休息时间向他们提出了一项高明的治疗方案,她说:“为什么你们不试试这个方案呢?”一个外科医生马上打断了她:“因为我还记得你上星期填错了一个病人的病历卡。”这名护士羞得满脸通红,无以对答。

在我们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喜欢在公共场合,有恃无恐地出你的丑,或是公开你的隐私,或是阔谈你干过的傻事和闹出的笑话。如果这时你生了气,他就会说:“这只是开开玩笑,你太神经过敏,太缺乏幽默感了。”

爱德华·格罗斯是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家,对人们处于尴尬境地时的各种表现研究了20年。他指出:“人们在公开场合被羞辱,通常并不认为是玩笑,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人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十分愤怒,表现得张口结舌或者满脸羞红。但是我们可以有另一种比较聪明的解决办法,保持沉默,或者设法改变你的处境。”

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巴里·舒兰克说:“完全没有必要去追究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别有用心。相当可能的情况是他或她压根没有意识到你会受到伤害。当你向他指出失礼的言行后,这位呆头呆脑的冒犯者通常会向你致歉。”

怎样摆脱窘迫的处境呢?我们要依情形而定。如果你的上司在你的同事面前三番五次地责备你时,你可以心平气和地严正指出:“我们是否可以私下谈这个问题?”

同样地,伤害你的人是配偶或亲密的朋友,你可以说明你觉得多么尴尬、为难甚至是痛苦,远比以同样的方法去回击对方要好得多。如果这人继续不分场合地使你窘迫不堪,你可明确地指出:“我觉得以后很难再信赖你。”

如果有人故意羞辱你时,你也可能采用比较激烈的方法。有时,你必须使这种羞辱立即停止下来。你说:“你已经使我难堪了,你不介意告诉我这都是为了什么吧?”或者说:“你似乎心烦意乱,是不是我有什么事使你不高兴?”

不管怎么做,避免动怒,千万别发火,如果失去了泰然自若的态度,你只能使对方占上风,使别人对你产生不满情绪。

相当多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靠急中生智和幽默感。爱德华·格罗斯曾讲了一个典型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两位作家之间的交锋。一位作家刚完成一本书,正沉浸在人们的赞美声中,另一个作家对他有些妒嫉,不顾别人们的劝说跑去对这位作家说:“我喜欢你的这本书,是谁替你写的?”“我很高兴你喜欢,”作家回敬道,“是谁替你读的?”

所以,急中生智,既柔中带刚,又不失风度,这往往是最好不过的回击办法。

总之,谁都有可能碰上难下台阶的情境,但只要能多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要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台阶下,以上五种才法可以看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要在窘境中及时地调整思路,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改变眼前的被动局面,想方设法争取主动。这样就能比较自然地在窘境中给自己找到一个可下的台阶。

6.金口才的逻辑思维——使你更有力量地破斥诡辩

逻辑思维又叫做抽象思维,一种基于抽象概念的思维形式,通过符号信息处理进行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进行活动的思维方式。

只有语言的出现,逻辑思维才成为可能,语言和思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那么深邃的思想在讲话中产生的逻辑力量究竟有多大呢?这是很难用数字来计算的。斯大林在评价列宁演讲时曾这样生动地比喻:“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失败。’”在讲话时,逻辑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思维显得严谨、有条理,使结论令人信服。有时也通过歪曲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达到论辩的目的,我们称这种逻辑思维方式为诡辩。古人云:“诡中有巧,巧中有诡。”诡辩是指违背正常的逻辑思维,似是而非的辩论方法。它常常和不正确的立场、观点相联系。

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你的大脑动起来,快速、灵活地运转你的逻辑思维,可以让你讲话不再感觉无从开口;使你的逻辑口才具有严密性、条理性;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破斥别人的诡辩,把自己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实现有效沟通的必备技能。正常有效的沟通必须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则和规律,也必须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运用逻辑思维破斥对方诡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巧设圈套,请君入瓮

巧设圈套,请君入瓮是根据对方提出的论点所形成的态势,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对方反驳,使之转势为被动。这种方法表面上是顺应对方的话题,而实际上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最终使对方陷入圈套而无法争辩。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武则天当政时期,大力推行严刑峻法。

一天,有人状告了周兴,武则天便命来俊臣审问。来俊臣请来周兴喝酒,假意向他请教审讯罪犯的先进经验。

周兴不知道是计,醉醺醺地说道:“这有何难,只要把犯人装进大坛子里面,然后在下面用炭火烧,犯人自然什么都招认了。”

来俊臣就按照他说的,准备了一个大坛子,点好炭火,然后厉声说道:“周兴兄,请你进瓮吧!有人告了你的状。”

从此之后,“请君入瓮”便成了成语,是指诱使对手自掘陷阱,自寻死路的意思。

齐景公喜欢射猎,派烛邹掌管射猎用的鹰。由于不慎,鹰跑掉了。景公大怒,下令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的罪过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将鸟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了这件事,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数列完了,晏子请示景公要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在这里晏子运用的就是请君入瓮的方法,在我们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几点问题:

第一,要设好圈套。在设圈套的时候,要先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然后以进攻者的姿态发问,或假设其事,或虚言夸张,设好“口袋”,诱使对方上钩,为后面做好准备。

第二,巧妙的引诱。在引诱的时候,可以采用障眼法,巧布疑阵,不露痕迹,以免被对方识破而功亏一篑。当对方不轻易上钩时,便辅之以激将法,来尽快诱使对方进入你的圈套,这是“请君入翁”的关键所在。

第三,反击要有力。一旦对方已经进入“口袋”,就应不失时机地扎紧口袋,迅速出击,瓮中捉鳖,不给对方以回旋的余地。

(2)以迂为直,避开二难

以迂为直,避开二难,即避开对方二难推理顶来的两个犄角,重新构造一个与对方结构相同的二难推理,却推出与对方相反的结论,从而把对方顶过来的犄角再顶回去。

据《前汉演义》记载,当项羽击败汉兵,逼近广武,与刘邦夹涧而屯兵之后,为了逼迫刘邦与他决战,便采用了一个激将的办法:

他将刘邦的父亲太公置于俎上,推至涧旁,厉声大呼道:“汝若不肯出降,我便烹食汝父。”面对此情景,刘邦陷于“二难”境地如果出战,则会全军覆没;如果不出战,则父亲就要丧命。或者出战,或者不出战,总之,或者全军覆没,或者父亲丧命。这时,张良献上了一计,叫刘邦也对着项羽喊话说:“我与汝同事义帝,约为兄弟,我翁就是汝翁。必欲烹汝翁,请分我一杯羹。”项羽听了此言,怒不可遏,但因叔父项伯有言,激将之计终于未能得逞。

在这里,刘邦就是运用了以迂为直法,与自己的“二难”相联系,找出对方的“二难”所在(杀:不义;不杀:对方不肯投降),重新构成某种关系,把自己从“二难”中解脱出来,逼迫对方无法施展计策。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种方法能借助对方的进攻力量回击对方,对方的进攻力量越大,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往往能使对手猝不及防、自取其辱。

一个小男孩在面包店里买了一个面包,发现面包比平时小得多,于是对老板说道:“这个面包怎么这么小啊?”

“哦,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了。”显然,老板是在诡辩。

小男孩也没有再争辩,留下一点钱就要离开,老板赶紧大声喝住他:“嗨!你面包没给足钱啊!”

“哦!不要紧,”小孩说,“这样,你收起钱来就方便了。”这种针锋相对地反驳可谓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