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是黄金,这种典型的超主权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不约而同地使用,也再次证明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随着纸币和银行券的逐渐应用,黄金渐渐退出了人类商品交易的第一线,转而退居幕后进行调控。在近现代史上,伴随着大英帝国崛起,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就是纸币中的佼佼者,它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只带有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此后美国渐渐崛起,代表美国国家利益的美元为了争夺更多经济话语权,向老霸主英镑发出了一次次的挑战,逐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货币王朝。那么,这些主权货币,凭借什么成为全球硬通货,它们如何从中受益,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衰败呢?
1.第一种世界货币——英镑的诞生
徜徉在世界地图之前,信手一指,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端,从这里划过一道海峡,北方有一个岛国,国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我们通常叫它英国。这个面积只有24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曾是一艘无敌巨舰,遨游在全世界任何人类能到达的地方,人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而且是率先迈入现代社会的国家。而与此同时,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国同样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意志和利益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范围内通行无阻,这也是代表某一国主权利益的货币成为世界通用储备货币的开始。
而在历史上,英国却并非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国家,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随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大约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其主要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人称“海上马车夫”。不过代表荷兰国家主权的货币——荷兰盾,为何没有借此东风成为世界货币呢?
历史的风云际会比较复杂,但究其原因却很简单,如果缩减成四个字的话就是“时机未到”。虽然当时荷兰成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并拥有比较成熟的金融体系,但是,世界性的经济、金融格局还未形成,特别是当时的国际交易主要使用贵金属货币直接进行结算和支付,在银行券尚未普及到国际交易中之前,执行国际货币职能的主要是贵金属铸币,因此尽管荷兰拥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不过生不逢时,也只能与货币霸权失之交臂。
荷兰错过了历史的机缘,英国却迎头赶上,从1588年击败无敌舰队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将近三百年中,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从而夺得了世界霸权,称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不过,英镑走上国际舞台,却是要先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谈起。
17世纪的欧洲,战争成为每个国家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欧洲列强以及它们的统治者国王贵族们,越来越喜欢用战争来解决彼此间的分歧,从宗教偏见,到领土争端乃至国家利益,无一不是旷日持久的战争理由。而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为征服欧洲发起的一系列征战,更是让整个欧洲卷入了一场“局部世界大战”。不过,打仗不单是要死人,更是金钱的较量。从军队的招募,武器装备的制造维护,到战争时期的军费开支,都必须有大量的财富来支撑。而伴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先进武器成本的提升,战争的代价越发高昂。在16世纪打一场战争需要几百万英镑,到17世纪末,则需要几千万英镑,而在拿破仑战争末期,开支就要达到上亿英镑。要得到荣誉和更大的利益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当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战争开支时,国家便开始借款打仗了。
此时的英国,其一贯国策是在欧洲大陆采取均势政策,在诸侯混战的局面下攫取最大利益。为了执行这样的国家策略,不列颠人不但要在很多战争中进行干涉、介入,而且在出现像法国、俄国这样的野心勃勃的超强大国时,更要直接出兵,举国参战。所以,在战事频仍的17世纪,如何筹到战争款项成为了英国王室最头疼的问题。之前,国王的权力比较大,偶尔耍赖借钱不还,或者拖欠还让人无计可施。可惜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将国王废绌,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决定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因为这场革命未发一枪、没有流血,后人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次革命,是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君权不再是上帝的旨意,国王也由议会决定产生,真正成“神授”变成了“民授”。从此,延续千年的王权性质在英伦三岛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不能随意侵犯国民财产,借了国民的钱也必须归还。
“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英国就卷入了同法国长达百年的战争中,而当时所有的英国人,尤其是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似乎无休无止的战争。面对严重缺乏军费的英国王室,人们的心情显得十分复杂。尽管当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害怕王室赖账不还,二是担心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由于当时的法律已经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于是,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格兰银行诞生了。
1694年,伦敦城内的1286名商人,以股份制的形式,筹集了一些资金,贷款给英国王室,这就是英格兰银行诞生的雏形。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不过,不要以为商人们只是因为热爱祖国,这同样是一种投机行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时给王室的贷款利息高达8%,只要战争打胜了,不止帝国荣耀,商人们同样赚个盆满钵溢。同一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不过那时英镑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货币。因为当时黄金在同步流通,英镑当时只是记录黄金的单位,本身没有价值,英镑真正有了价值是在一个多世纪后的1816年,当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在随后的岁月里,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同时为了防止英国王室滥用信贷,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任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苛刻的规定,例如,1811年,当时的英格兰银行审计长就曾拒绝支付一笔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原因只是国王由于在生病,没能及时盖章,这笔前线急需的款项就被暂时搁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格兰银行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规范的规章制度带来的信誉度飞跃是一个重要因素。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无穷无尽的民间资金才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增加了民众支持战争的热情。英国当时的对手法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比英国要强大,可英国在战争中却总能获胜,就是因为法国财政部门常常在筹集军费中遇到困难,而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
从此,拥有强大财力保障的英国军队,不再满足于欧洲,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而战争的结果几乎总能获胜,英国从贵族到平民,人人都越来越狂热地支持这种一本万利的战争,而这种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扩张方式,使得英国最终确定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霸主地位,也为英镑最终取代黄金成为世界货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皇家铸币局局长——艾萨克·牛顿
人类历史上,有这样一些谜一样的人,他们拥有令人惊讶的天赋,及远超出所处时代的思维高度,在各个学科中纵横捭阖,无所不能,其深邃的内心,没有人可以看得透、读得懂。正是这些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启蒙者和领航者。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便是这样一批人的代表。
提起牛顿,三岁小儿也能给你讲讲他和那个神奇的苹果的故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从此奠定了牛顿作为一名数学和物理学家的学术地位。不过,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工作长达3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不但成为一名官员,还扮演了金融学家、货币学家、侦探、甚至检察官的角色。最终,还为金本位制的建立,夯实了坚固的基础。
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牛顿在剑桥大学的教学生活并不愉快,虽然担任当时全世界数学界最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首席教授,可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听懂他在说什么,所以他有些曲高和寡,而且大学教师的收入也不高,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同时,情感的孤独,好朋友的背叛,以及和胡克、莱布尼茨有关学术上的激烈争论,让这个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慢慢崩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的行为越来越偏激、乖僻,变得难以沟通和交流,他的学生越来越听不懂他讲课的内容,有兴趣参加其学术讨论会的同仁也越来越少,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一代天才将就此陨落。
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就是查尔斯·蒙塔古——牛顿的学生和好友。蒙塔古当时也在三一学院任教,不过,和牛顿不同的是,他家世显赫,当时受封哈利法克斯爵士。其实,多年以来,蒙塔古一直在为牛顿抱不平,一个堂堂的三一学院首席教授,研究成果和著作足以改变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却终日蜗居在残破的旧公寓,未曾有过任何实际层面的职位晋升,薪水也只能勉强糊口。而同时代、同辈的很多科学家,在当时都已获得王室和教会的赏识,出任政府要员或者享受贵族名位。作为贵族,蒙塔古自己也早已身居高位,在王室和贵族圈里人脉极广。看到昔日的老师身心俱疲,精神和物质上都困顿萎靡,蒙塔古再也无法忍受了,他认为自己有义务给老师兼好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其实,很早蒙塔古就曾经和很多贵族朋友一起,推荐牛顿出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一职,却被校方以得不到教会支持为由拒绝。在当时的大学,教会影响力是非常之大的,想让牛顿得到教会的赏识似乎是遥遥无期了。然而,机会终于还是来了,1694年,蒙塔古出任英格兰财政大臣,手握重权的他,决定凭一己之力将老师拯救出当前的窘迫困境,于是在蒙塔古爵士的大力推荐下,牛顿于1696年来到英国皇家铸币局担任监督。正是这一次的选择,成就了英国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引发了英国货币发展进程中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甚至为日后英国在全球建立经济霸权奠定了基础。而这一次的选择,也是大科学家牛顿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他“三十年治学,三十年从政”,成为后世众多史学家争议不断的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