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跨国公司已经着手控制中国的各个产业,这主要是通过并购来实现的。各个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资源、技术的行业排头兵都成了外资的并购对象。有资料显示:如西北轴承公司、无锡威孚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变压器厂以及陕西鼓风机有限公司等在我国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或正在被外国跨国公司并购或重组。而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则胃口更大,从1995年与徐州机械工程集团建立第一个合资企业起,就着眼于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并购,在并购山东工程机械厂后,又试图通过控股投资方式收购厦门工程机械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工程机械集团、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等,试图造成完全控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局面。钢铁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支柱,在中国,也未逃脱被并购的命运。规模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和阿塞洛钢铁公司,都在把手伸向中国。2005年7月,米塔尔以26亿元收购华菱钢管37%以上的股份;2006年2月,阿塞洛以20.86亿元收购莱钢38.41%的股份。这些惊人的大并购事件,却并不为中国的普通百姓所知。由于中国官员的政绩考评往往与GDP挂钩,跨国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拉伸当地GDP,所以各级政府都乐意通过招商引资来获得政绩,通过低税收、低地价等超国民待遇招来跨国企业,更是加重了本土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发展空间受到人为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都江山不保,而民营经济则更是生存艰难。据有关研究部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许多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我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的77%,增加值的79%为外方所主导。轿车90%的产品为外方主导,机械工业85%芯片和精密制造设备、70%的数控与机械制造设备、80%的石油化工生产制造设备为国外所占领。
其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控制。众所周知,有很多的跨国企业向国内转移的是仍有市场,但技术落后的“夕阳产业”。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建厂时,常常将在本国已经或正在淘汰的设备和生产线移植到中国,再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继续占有市场。而同时,在本国,则积极研发新技术,为夺取未来市场的制高点创造条件。比如汽车工业,西方国家利用独资、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继续生产传统的化石燃料汽车,而在本国,却大力研发新一代节能环保的新型汽车,如太阳能汽车、燃氢汽车和电动汽车。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他们技术成熟,中国目前的汽车制造生产线将立即面临淘汰,结果只能跟在人家后面,成为技术奴隶。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比亚迪看得比较透彻,将研发重点放在了电池驱动发动机上面,算是为中国企业扳回了一分。
第三,跨国企业还意图控制中国市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了市场,就拥有了一切。如软件领域的微软,通讯设备生产商思科,手机行业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轮胎行业的米其林、普利司通等等,这些跨国公司已经拥有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5%。而在前面的章节中介绍的中国粮油产业,情况同样堪忧,据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廷名介绍,目前我国80%的大豆压榨能力为跨国粮商控制,国内企业已经基本失去了话语权。
在跨国公司并购了中国企业,占有了中国市场之后,中国的民族品牌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统计,目前我国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而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年产超过500万吨的啤酒企业合资率已超过70%。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新经济殖民地的形成,这不由得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品牌感到担忧,继续这样下去,跨国公司就会完全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而还会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对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四)热钱的涌入
其实,在金融领域,热钱的概念比较模糊,或者说热钱只能从功能上定义,而不能从概念上划分。热钱又叫游资,是一种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投机、短期以及套利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热钱大显身手,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热钱之所以“热”,就是因为其总喜欢追逐经济热点,追求暴利。如果一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而金融管制较松,或者出现股市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热钱便会闻风而动;如果该国货币利率较高,或者汇率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起伏,热钱同样会蜂拥而至。一般而言,热钱涌入境内的途径主要有这么几个:做假账,伪装为贸易顺差;伪装成来自国际的外商直接投资,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是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要日常工作,监管相对较松;地下钱庄方式;侨汇或者馈赠方式;直接携带入境,等等。总之,如果热钱想进入一国境内,单纯想从监管上堵住是十分困难的。
普通中国老百姓对于热钱感觉很陌生,而实际上,近几年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上,都有热钱的身影。比如,2007年的股市疯涨,就有国际热钱的功劳,在把中国股市托到6000点以后,投机分子突然套现,大举撤出股市,引发新一波熊市,三个月内中国股市迅速蒸发掉过万亿市值。面对这样的现象,在股市上盈利后撤出的热钱迅速融入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只是股市,巨额货币到哪里,都会引发强烈的泡沫。于是,中国的物价上升,房地产价格飞涨,此时,中国央行只能通过加息来调控过热的经济,而热钱却又进入了银行系统吃起了高利息,央行在2007年第三季度宣布紧缩银根后,一大部分热钱又开始对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放起了高利贷。总之,操纵金融市场,牟取暴利,便是热钱的嗜血本性。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热钱就像是一支金融突骑兵,神出鬼没、飘忽不定、逐利而动,然而,凭借巨大的资金数额追逐短期暴利是其最基本的行动指南,由此还是可以大体分析出其规律的。
笼统来说,热钱其实并不分境内境外,只要符合投机、短期和套利三个要素的资金都可以被称作热钱。但是,热钱就像是一支金融部队,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数都是盲从者,真正的核心或者说是灵魂是国际金融财团手下的金融刺客。这些人,不只是为了逐利,以索罗斯为代表,他们有着明确的信仰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那就是为了维护美元霸权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摧毁一切。
目前,受中美汇率战争威胁的影响,很多人豪赌人民币升值,受此信号影响,大量热钱再次涌入中国,根据最保守的估计,仅2009一年,就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热钱涌入中国境内,而进入2010年,涌入速度更是大幅提升。如果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成为现实,那就相当于美国发动的对中国之汇率战争打响了第一枪,热钱涌入后,势必会发动对人民币的攻击,并极力扩大以房地产市场为代表中国经济泡沫。短期投机是热钱的主要特性——来得快,去得也快,当热钱大量撤出中国,战争也就达到了高潮,其后果则不可想象,这必须引起中国政府的严重思考和关注。
(五)人才的严重流失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充足的人才保证,一个民族永远也无法真正实现强大。这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明白的道理。同样,人才强国的战略也早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可是,事实如何呢?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另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前几年的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表示,“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王辉耀不无担心,“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中国,近年来经济蒸蒸日上,按理说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也应该正是吸引人才的时候,如今怎么反而成了人才流失的最大国?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环顾身边,看看朋友、同事的实际情况,我们就会发现如今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们的事情,神州大地到处都在涌动着一股“出国热潮”。很多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年,则在很早就去接受西式教育,或者放弃中国的高考,直接申请进入欧美大学深造学习。在当下的中国,高中大学留不住尖子生,企业研究所要不到一流人才,中国的青年才俊尽为别人所用,这样的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民族将来的生死存亡,又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呢?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以及丰沛的财力支持吸引中国的尖端人才源源不断赴美深造,继而留在当地为美国贡献自己的大脑,而对于中国对美国的普通劳务输出,则层层设障,百般刁难。通过这样的人才移民政策,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进入名牌大学作为实现“美国梦”的一个跳板,看看清华、北大、中科大这些著名学府吧,国家每年都投入巨资扶持建设所谓国际一流大学,集中了那么多的物质和智力资源,到头来,却是为他人作嫁。美国《科学》杂志在2006年有一篇文章,更是把北大、清华评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这是多么让人尴尬的比喻。出国留学成了名牌高校的一种普遍风气,而且无需讳言,拿到绿卡确实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真实心态。一部分已经直接出国了,而留下的优秀大学生呢?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样的资源也不会浪费,现在已经遍及神州的外资机构和外企是优秀毕业生们梦寐以求的理想职场。
留下来的,或者说想为国效力的人才的命运又如何呢?他们做到人尽其用了吗?中国社科院发布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比如,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
更让人揪心的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体系严重僵化,千校一面的现实也是导致在“用工荒”的情况下,出现“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同样的治校方针,同样的培养模式,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并盲目提高了对就业的预期值。
人才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精英人才与廉价产品以及原材料一样,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发达国家用美元换取的商品。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竞争方面是必然要暂时吃亏的。不过,如果不从自身体制上找原因,继续扩大这种智力鸿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首先要在教育制度上转变思路,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生产茫茫然没有技术特点和专业素养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其次,应该在用人制度上力行改革,与其呼吁甚至强迫出国发展的人才回国效力,不如先用好身边的人才,真正做到尊重人才,保证人尽其用,慢慢去除积累已久的官本位思想的陋习和积弊,才能聚拢人心。两千多年前,燕昭王以郭隗为师,千金买骨的故事对今天仍有示范意义,倘有一日,中国真的可以形成一个世界上最有利于人才发挥的氛围、机制,那么莫说流失海外的中国人才,就连“洋人才俊”,也会争先恐后来中国报到的。
2.不稳定的地缘政治
所谓地缘政治,也就是一个国家和周边其他国家之间的地理、外交关系。就好比邻里关系,如何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与邻居和平相处,便是地缘政治的研究内容。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目前的疆域,也造就了目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