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1.外汇与汇率——两国贸易引出来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远古的祖先在交换其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是一种粗放式的物——物交换,大家各取所需,相互弥补自身生产种类的不足。由于其简便易行,这种部族之间的交换,在很多偏远落后的民族部落甚至一直持续到近现代。那时候的交换,严格来说,还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商业行为,彼此心安理得,便是一桩买卖,至于生产成本之类的计算,交换是否公平之类的考量,由于根本没有任何衡量标准,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时间的车轮轰轰碾过,货币开始逐渐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记载当中,并越来越成为日常商业生活的主宰。以我国历史来看,最早担当这一角色的是贝壳,后来是青铜铸币,再到后来,金银这对兄弟便成为了货币当仁不让的等价物,尤其在我国的明清时代,由于巨大的贸易顺差,欧洲的贵金属源源不断输入中国,金银从而成为了真正的流通货币。
“金银天生不是货币,货币天生是金银”,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流传至今。而进入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由于金银这种稀缺贵金属越来越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商品流通的需要,纸币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只不过,当时纸币是要和金币挂钩的,换言之,纸币只是金币的一个代言人而已。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扩张势力,拥有大量剩余产品的资本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国内狭小的市场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殖民主义开始无孔不入地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严重不对等的国际贸易像吸血鬼一样逐渐榨干了亚非拉等广大土地的养分。
不管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关系如何,既然有了国际贸易,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就必须有货币的支付,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货币种类形形色色,支付手段五花八门。所以,这种国际间的支付必须以一种货币,按一定的汇率进行。实际上,外汇就是一种以外币或通用币进行国家贸易结算的支付手段,而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
在纸币之前,实行金银本位的国家之间,这种支付用金币或银币进行,汇率按两国货币的含金或含银量来计算,也称为铸币平价。金铸币本位制盛行的时代(1880-1914),金币成为各国的流通货币,既可以自由铸造,也可以自由出入国境,而纸币价值直接与黄金挂钩。经济学上常常提到的铸币平价实际就是交易的两种货币之间的含金量之比。通常,在金本位制下,一国铸币的价值是由其固有的含金量所决定的。
比如,假设1英磅铸币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1格令=0.065克),成色为0.91667,1美元铸币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0.9。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推算出:
1英镑=英镑的含金量/美元的含金量=123.27447×0.91667/25.8×0.9=4.8665美元,这也就是英镑与美元的汇率。
由此可见,汇率也可称为汇价或外汇价格,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要计算两个国家的货币比率,人们必须首先确定某一国货币作为折算标准,由于确定标准不同,出现了两种汇率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这个是指以1单位(或者100、10000等)的外币为基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标价方法。比如,在1999年8月16日,我国外汇牌价100美元等于中国827元人民币,此时,外国货币即美元被称为单位货币,本国货币称为计价货币。这个由于是为取得一单位外国货币需要支付的本国货币额,称作是“应付标价”。采用直接标价,有这样一些特点:外币数额无需改变,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外币与本国货币币值对比变化而变化,从而表现出汇率的升降。例如,如果一定数额外币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上升,即为汇率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上升,而本国货币币值下降。反之,则为汇率下降,外国货币币值下降而本国货币币值上升。
(2)间接标价法。也称为应收标价法,是以1单位的本国货币能换到的外币数额来表示的汇率。例如,同样为1999年8月16日,美国汇率为100美元等于185马克。此种标价方法特点为: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外币数额则随本国货币与外币币值对比的变换而变化,从而表现出汇率的升降。如果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能兑换到的外币比原来少,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国货币币值下降,汇率下降,反之,则说明汇率上升。
当今世界,除英、美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也采用直接标价法。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外汇是一个国家与外界交换商品的媒介,而汇率则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杠杆。在全球化的今天,其作用有的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汇率就自然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从而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2.何为汇率制度
万事万物皆有其生存法则,汇率也不例外。在汇率问题上,如果都不按规矩办事,国际贸易将陷入混乱。由此,所谓汇率制度,就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汇率的一整套体系,用来确定汇率、汇率波动的界限和维持汇率措施的制度。其内容大概包括:①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是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②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用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③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世界各国都有外汇管制,以及外汇管制适用范围的规定等。④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等。
汇率制度往往由各个国家依据自身利益和国际通则协商确定,并尽力维持,它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汇率制度的每一次确定,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世界经济史的大事。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一般汇率制度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或汇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并保持其变动幅度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政府对汇率的确定和变动不加干预,任其在外汇市场上根据其供求状况自行涨落的汇率制度。
3.外汇的交易——外汇本身也是商品
比起大名鼎鼎的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显得低调而含蓄,但实际上,国际清算银行却具有不同寻常的背景,它的成员中包括5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名副其实的“央行之行”。国际清算银行接受成员国中央银行的黄金或货币存款,提供利息,能够买卖黄金和货币,承担着大量的国际清算业务。每过三年,国际清算银行(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都会公布全球外汇交易量。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外汇即外币,是一个国家用来购买别国产品的货币,难道一种货币本身也是被交易的对象吗?
在市场经济、资本运营的时代,只要有利可图,没有什么是不能被交易的,外汇也是一样。外汇交易,本质就是一种投机性很强的逐利行为。外汇是货币,同时也是一种商品,由于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随着这两种货币之间的供需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外汇交易员可以在一个汇率上买进一种货币,而在另一个更有利的汇率上抛出该货币,通过赚取差额,就可以实现盈利。这种投机性外汇交易占了外汇市场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
还有一类外汇交易,称为对冲交易。金融学上,对冲(hedge)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的风险的投资。它是一种在减低商业风险的同时仍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手法。对冲在外汇市场中最为常见,由于两种相关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那些拥有国外资产(如工厂)的公司将这些资产折算成本国货币时,就可能遭受一些风险。当以外币计值的国外资产在一段时间内价值不变时,如果汇率发生变化,以国内货币折算这项资产的价值时,就会产生损益,也就是赚钱或赔钱。公司可以通过对冲消除这种潜在的损益。本质上就是执行一项外汇交易,其交易结果刚好抵消由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外币资产的损益。
外汇买卖一般均集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贱买贵卖,赚取买卖差价是它们的主要手段,追求利润是它们的主要目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叫“买入汇率”(Buying Rate),也称“买价”。卖出外币时所依据汇率叫“卖出汇率”(Selling Rate),也称“卖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差额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国不尽相同,商业银行等外汇交易机构的利润就在于此。而什么叫中间汇率呢?——很简单,买入汇率与买出汇率相加,除以2,则为中间汇率(Medial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