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汇率战争
14497900000014

第14章 一场有关汇率的博弈——从英镑到美元(6)

二十多年之中,索罗斯经历了欧美金融家最典型的“三级跳”——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交易员,到明星交易员兼高级分析师,最后创办自己的基金,成为华尔街的一支独立力量。人们都认为索罗斯是一位聪明、机警、善于学习的专业人才,但是念念不忘自己理想的他更愿意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哲学”,即用高屋建瓴的哲学思维方式来分析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多年以后,在其著名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索罗斯坦率地表示,他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完全没有用到在大学学习的任何知识”;至于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他主要运用的也是他在大学最后一年培养起来的“哲学思维方式”,这有助于他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和“反身性”(即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总而言之,索罗斯基本不相信现代金融学,的确,他的成功本身就是对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嘲笑。

从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杰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这个名字将在日后使世界各国政府闻之色变。1980年,当年的25万美元资本金已经变成了8000万美元(不包括客户委托管理的财产,是合伙人的私人财产),其中索罗斯本人占到80%。此后不久,厌倦了华尔街生涯的罗杰斯离开了基金,从此专心于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投资。然而,索罗斯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并将持续长达20年。

1985年,日本和美国、英国、法国、西德签署了《广场协议》,这个协议事实上是在要求日元升值以换取美元的有序贬值,从而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解决困扰里根政府多年的美国贸易赤字问题。早在协议签署之前,索罗斯就意识到了里根政府的“双赤字”(财政赤字、贸易赤字)政策不可能持久,他把这种以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以发行国债填补财政赤字的经济政策称为“里根大循环”,其结果是美元贬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赤字如同滚雪球一般攀升,里根政府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增加税收、减少军费以消弭财政赤字,从而降低美元的贬值压力,但这在政治上无异于自杀;要么允许美元贬值,但又怕局势变得不可收拾,出现美元汇率崩盘,这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所以,里根政府只好以政治、军事手段胁迫日本政府为美国的赤字买单——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而当时也只有日本有能力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索罗斯从20世纪1980年代初就开始看空美元,在《广场协议》签署前后又大量卖空美元,买进日元、马克等即将升值的货币。1986年,美元对日元已经贬值20%以上,许多外汇投机者开始获利了解,索罗斯却认为美元的贬值还没有到位,当前的美元汇率仍然无法对美国的工业品出口带来多大帮助。此外,索罗斯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元贬值对美国股市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当时的美国股市已经存在严重泡沫,经济循环又已经进入萧条的周期,所以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熊市行情,甚至有突然崩盘的危险。但是,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对该国股市有促进作用,所以,美国政府和大部分投资者都是看好美国股市的。当国际游资大量涌入美国股市的时候,索罗斯却在大肆卖空美国股票,同时继续买进日元和马克——这一次,究竟谁对谁错呢?

不到两年时间,索罗斯就连续两次证明了他比绝大多数学者、投资者和政府官员更懂得金融市场。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继续大幅度下跌,从1985年的1比250一直跌到1988年的1比120,跌幅超过了50%!至于美国股市,虽然回光返照了一段时间(这给索罗斯造成了比较大的账面亏损),但是最终还是于1987年迎来了所谓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指数居然在一天之内跌去22%,创下了空前绝后的纪录!

经此一役,乔治·索罗斯拥有了一个对冲基金经理所能够拥有的全部荣誉和尊敬。他在1986~1987年盈利高达122%,虽然有几次徒劳无功的尝试,但是在大方向上是完全正确的。当时的索罗斯还没有操纵市场的能力,他也不可能去操纵道·琼斯工业指数这样庞大的市场,此时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敏锐的判断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不是所谓的“扰乱市场”。但是,在对日元和马克的成功投资之后,索罗斯管理的资金规模日益增长,到1992年已经突破60亿美元大关。

1992年的量子基金,可以说已经初露峥嵘,不但拥有一批出色的分析、交易人员,而且已经拥有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操纵市场的能力。再加上对冲基金特有的保证金交易(简单地说就是买空、卖空),60亿美元资本完全可以发挥10倍的作用。

就在此时,英国政府的不作为使英镑处于一个空前脆弱的位置上,实际上已经不堪一击,加一根致命稻草就会轰然倒下,全面崩溃。索罗斯当然不会对这个机会视而不见,事实上,他从1990年就开始注意到这个机会。当时,东西德统一,在许多人看来,统一的德国将会很快复兴和繁荣起来,而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更是让大家大受鼓舞:一个“大欧洲”的概念即将形成。在这样一个美好前景面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欧盟的未来一片光明。但索罗斯经过冷静地分析,却认为新德国由于重建原东德,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德国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问题,而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货币联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人云亦云从来不是金融大鳄的风格,索罗斯一针见血的分析,正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金融市场,对于英格兰银行而言,这样的对手,实在太可怕了。

三、最后一击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1992年保卫英镑的主要力量并不是英国中央银行,而是与英国共同处于欧洲汇率机制之中的欧洲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尤其是德国的中央银行。仅仅凭借英国经济转型期薄弱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无法把英镑对马克的汇率维持在1比2.95的高水准上。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知道英国经济不足以支撑如此昂贵的英镑,所有的金融投机家也都知道英镑有贬值的危险,但是没有任何人敢轻易出手狙击。虚弱的英国经济的确没有多少血可流,但是只要德国愿意为它流血,英镑就是安全的。历史具有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五十多年前,当德国人轰炸伦敦、企图打垮英国的时候,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慷慨解囊,通过《租借法案》挽救了英国的命运;现在,当来自美国华尔街的对冲基金企图打垮英镑的时候,英国人却要指望德国人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可是,这次,靠得住吗?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想得到梦寐以求的欧洲领导权,或者说统一欧洲。如今,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以和平方式将领导权送到了德国人的手里,他们才发现,责任是如此之大。刚刚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给德国人套上了一体化的枷锁——如果英国、意大利等经济萧条国家的货币面临贬值压力,德国必须牺牲自身经济利益来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稳定。此时,英格兰银行多次请求德国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便英国降低利率,从而刺激英国的出口。但是德国在统一后,很多问题上还自顾不暇,多次权衡利弊之后,一再拒绝了这种要求。伦敦正处在异常尴尬而脆弱的境地。

1992年9月10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施莱辛格的一篇访谈,其中闪烁其辞地提到:“欧洲货币体系不稳定的问题只能通过部分国家货币的贬值来解决……”虽然没有提到“部分国家”是哪些国家,不过对于索罗斯这样的天才来说,暗示实在已经足够多了。这篇访谈,无异于是进攻的号角,蛰伏了两年之久的量子基金开始全力发起冲击。

访谈登报后,看准了德国会抛弃英国的索罗斯立即出手,以“量子基金”资产做抵押,从银行借了50亿英镑,按1:2.79的汇率(当时),兑换成139.5亿德国马克。于此同时,又买进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同时放空手中德法两国的股票转而大举买进德法两国债券。当然,也没忘了买进大量意大利里拉。9月15日,他的下属杜肯·米勒连同其他基金,以意大利里拉作为突破口,大量抛售,以期引起人们对欧洲弱势货币的恐慌,果然,英镑随后开始下跌。英格兰银行为了救市,已买进30亿英镑,但无济于事。英国政府转而向德国政府求救,要求德国降低利率,德国联邦银行拒绝了来自英国政府方面的多次请求,坚决反对降低自己的利率。9月12日,在德国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的第二天,意大利里拉跌破了对马克的波幅底线。

此时,英国首相梅杰和英格兰银行行长莱蒙一再发言,宣称英镑决不退出欧洲汇率稳定机制。为了不让英镑汇率下跌,政府要求英格兰银行再次大量买进英镑,以维持英镑的汇率水平。英格兰银行从国家外汇储备中抽出269亿美元买入英镑。但索罗斯打击英镑的意图非常坚决,同时看透了此时英国政府已经黔驴技穷,他放空70亿美元的英镑,买进6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索罗斯的疯狂放空行为在伦敦外汇市场引起了大量投机者的跟风炒作,最终英格兰银行的努力仍然止不住英镑下跌的势头。9月16日上午,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利率从10%提到12%以捍卫英镑,9月16日下午,又将利率升至15%。却依然无济于事。

当日下午,带着巨大的屈辱感,英国首相梅杰和英格兰银行行长莱蒙被迫宣布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9月17日,英镑收盘价比前一天跌了16%;意大利里拉贬值22%,意大利也宣布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英镑狙击战中,索罗斯赢了10亿美元,加上里拉和其他地方的投机,这一战一共赚了20亿美元。不但摧毁了英格兰银行三百年来无人撼动的无上权威,使英镑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更一举打破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安排,扰乱了欧洲的金融秩序,给了各国经济雷霆一击。

荷兰的花卉,瑞士的钟表,意大利的时装,法国的香水、葡萄酒,德国的啤酒、相机,日本的动漫和电子产品,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多少年来,世界各国都曾以自己的独特物产和传统工艺闻名世界。而如今,与这些传统产品一起,各国的制造业生产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争奇斗艳,为世界贸易添了一抹浓郁的异域风情。那美利坚合众国呢?其出口产品又有哪些代表呢?可能有人要说,福特的汽车,好莱坞的电影,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汉堡包……没错,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很多,的确,这些也都是美国特色的东西,但是,它们却又都不是美国最好的出口产品。美元,也只有美元,才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大量进口的“生存必需品”,是美国最畅销的出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