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蒲松龄被一位富人邀请去赴宴,他穿着粗布衣服就出门了。
在宴席上,一个穿着华丽的人来到蒲松龄面前,用轻蔑的口吻问道:“久闻先生文采出众,为何总是名落孙山呢?”
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已经弃笔从商了。”
另一个满身绫缎的官吏故意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经商可是挺赚钱的。可先生为何衣着平平,是不是血本无归呀?”
蒲松龄叹了口气说:“唉!大人您说得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从南洋进来的一批象牙,许多都是用绫缎包裹,也有极少数用粗布包的,我原来以为绫缎包的会名贵一些,所以就多要了些,只要了少许粗布包的。可谁料带回家一看,哎!绫缎包的竟全部是狗骨头,粗布包的倒是真正的象牙。”
在场的权贵们听后都心照不宣,默默无言。
这样的场面经常发生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多一点点关爱心,其实是很容易避免这样的尴尬出现。既然有富贵者请蒲松龄来赴宴,那么其他赴宴者就应该识趣些: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给蒲松龄面子也要给主人面子啊。但是,这些骄傲无知的人却如此不通情理,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难堪,让大家也尴尬,这又是何必呢。人和人之间还是应该多一些真诚的关爱,少一些虚伪的吹捧。
大量事实证明,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语言的华丽、讲话的流畅,而在于你是否倾注了感情,表达了真诚!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喜欢你的产品了。
当中讲话也是同样道理。背得很熟,讲得最顺畅的演讲也不是最好的演讲。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演讲虽然流畅优美,但是如果缺少诚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很美丽但没有鲜活力,缺少魅力。因此,发言者首先应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诚注入讲话之中,如何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只有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受你讲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人是感情动物,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外,还有感情信息。这种感情信息,内涵十分丰富。其功能不仅要诉诸人的理智,还要打动人的情感。
有铺垫情感,成功来得水到渠成
马尔库斯?安东尼是古罗马恺撒大帝的亲密追随者,公元前42年战胜布鲁图斯后成为古罗马的统帅。安东尼是罗马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但他的演说才能更胜一筹,能在群情激昂的罗马广场上扭转千万听众的感情倾向,击败演讲对手,并战而胜之。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罗马恺撒大帝被他的部将布鲁图斯刺死。共和派为了掌握主动权,赢得国民的支持,在刺死恺撒的当日,布鲁图斯就在罗马广场上发表演讲,广场上人们的情绪已渐渐被布鲁图斯所控制。正在这时,安东尼及其恺撒党人抬着恺撒的尸体走入广场,面对不利的群众情绪,发表了力挽狂澜的著名演讲。
“我今天来,是安葬恺撒,并不是为他歌功颂德的。我发现,人生在世,犹如‘好事入泥沙,坏事传千里’。这句话好像只对恺撒说的,而布鲁图斯无疑是位正人君子。他告诉他们,说恺撒野心勃勃,如果事实确是如此,那自然是恺撒的大错。恺撒已经死去,也算是补偿了他的罪过。我今天承蒙布鲁图斯的好意,准许我演说,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该在恺撒面前,说几句话。布鲁图斯真可说是一个君子,同他合谋的人,也属于当之无愧的君子,恺撒原来是我的亲密朋友,待我诚挚公平,但是在布鲁图斯这样的君子眼睛里,偏说他私怀野心。恺撒当年获胜疆场,缴获的财物,莫不归国有,难道这是野心吗?他每当听到贫民的哀嚎,也流下同情的泪水,有野心的人,能有如此慈悲的心肠吗?遗憾的是,布鲁图斯一定坚持说他有野心,而布鲁图斯又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君子,我有什么办法呢?那天露泊卡雨节的时候,你们亲眼看到过,当时我三次以皇冠劝他登基,他三次拒绝,这能算是有野心吗?……从前你们都非常爱戴他,我想那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今天他死了,你们反而没有替他伤心流泪,这真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哎,良心啊,难道你跑到禽兽身上去了吗!人的理智啊,你哪里去了?此时,我的心已在恺撒的棺材里了,我要等他回来,只有他回来,才能再说话啊!”
(讲到这里,安东尼大哭起来,并有意停下来不讲,让听众在下面议论。有些人说安东尼讲的有道理;有的说恺撒死的冤枉。)
是的,昨天,恺撒一句话足以天翻地覆,何等尊严!今天,他躺在这里,却无人理睬。如果我的话能唤醒你们的良知,那我就对不起布鲁图斯,也一定对不起卡西乌斯等人,因为他们一伙人是正人君子呀,我怎敢这样?我情愿对不起死去的人,我也情愿对不起我自己,对不起你们大家,而不愿对不起这些正人君子。可是,我手头有一张纸,那上面写的内容我不愿读出来,因为倘要我读出来,哪怕愚夫无知之辈听见,恐怕也会要去对恺撒的尸体抱头痛哭,会拿手帕去溅他的圣血。也许,有人要在他身上拔一根毛发拿回家做纪念,而且像宝贝一样,子子孙孙传下去啊!
(听众中有人大声呼喊:请你快读遗书给我们听。)
你们不要急,我万万不能读给你们听,因为你们一旦知道这遗书中对你们所表示的关怀,那恐怕就坏事了,你们不是一根木棒,心情一定会燃烧起来,一定会发疯。倘若你们不知道自己正是恺撒继承人,会更好些,一旦知道这一切,我难以想象大家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下面听众中许多人狂叫,让他念遗书。)
难道现在就一定要听吗?等一会儿都不行吗?我真后悔方才脱口说出那句话,恐怕已经对不起那些杀死恺撒的正人君子,不该,不该!
(下面有人说,什么正人君子,他们是叛臣逆贼,是坏蛋,你快念遗书吧!)
你们实在要逼我念,那么就请大家站开,在恺撒尸体的侧面站成一个圈,先让我把写遗书的人指给你们看看。请问:你们允许我下来吗?
(安东尼走下来,站在恺撒尸体旁,对着听众)。
你们要有眼泪,现在就尽情地掉吧。恺撒穿的这件大袍,你们大家是熟悉的。我还记得,恺撒第一次穿上这件大袍的时候,是在一个夏天的晚上,那天正是征服领地的光辉日子。现在你看:卡西乌斯的刀子是从这里刺进去的;你看加斯加在这里捅了一刀;你看,这个地方,正是恺撒最宠爱的布鲁图斯刺穿的。你看,刀子抽出来时,恺撒鲜血淋漓,好像已跑出门来问:‘恺撒是那样地爱布鲁图斯呀,难道布鲁图斯也忍心下此毒手吗?’啊!天知地知,恺撒是何等爱布鲁图斯,这一刀,是无情无义的一刀。恺撒看见他们都来杀他,‘无情’两字所造成的伤痛会比刀伤厉害得多,简直气得心碎胆裂,鲜血长流,扑倒在罗马将军旁培的雕像后面,脸都藏在大袍下面。哎,各位,请想一想,这是怎样一个大冤劫啊!照这样凶残下去,你我不都是在劫难逃吗?你们怎么也哭起来了?我发现你们也是讲天良的人啊,大家都在同洒伤心之泪,你们这些善良的人,才看见恺撒的一件衣裳就如此悲痛,你们还没有看见他的尸体呢,他的尸体在这里,你看,被这些大逆不道的叛徒弄成这个样子了!
(听众这时大哭、大闹、大喊、大叫,都骂布鲁图斯是叛贼,发誓要为恺撒报仇。)
各位朋友,不要忙,不要因为我的话,就把大家气成这样子。杀死恺撒的人都是些正人君子,因为什么私仇隐怨而下此毒手,我实在不得而知。他们既然是些正人君子,老实厚道,那么也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朋友们,我来并不是煽动你们的义愤。我不会说话,没有布鲁图斯那种口才。你们谁不知道我是一个拙嘴笨舌的人,只知道爱我的朋友;就是杀死恺撒的人,也深知我是这样。所以他们不肯让我当众演讲。我一无智慧,二无身价,既无口才,也无手段,哪里会鼓动人心?我只是随便说说,自己知道什么就讲什么;之所以指给你们看恺撒的伤口,是想请这些哑巴了的嘴替我说说话。我想布鲁图斯是我的话,恐怕他会在恺撒的伤口上都栽一个舌头,会把罗马的每块顽石都说得跳起来,燃烧起来!
(听众怒不可遏,要立即去烧布鲁图斯的住宅。)
“我请你们再听我几句话,你们现在只是要行动,要去干什么?我问你们:恺撒为什么值得你们这样的爱戴呢?哈,哈,你们还是不知道,听我告诉你们,我先前不是说有一个遗书吗?你们怎么忘了。遗书就在这里,遗书上有他的印章,上面写着:凡是罗马的公民,每个人都分给75个德拉克玛(钱币);他的花园树木,也都送给大家永远作为公共游乐场,让大家的子子孙孙人享其乐。哎,像恺撒这样的人,世上哪里还会找出第二个!”
在这篇演讲中,安东尼采取了欲擒故纵,层层推进,反话正说,反败为胜的手法。安东尼知道,如何把已被布鲁图斯控制、且感情已处沸腾状态的听众拉回到自己一边,要有心计谋划,不能操之过急。若在听众心火正旺之时义正辞严、慷慨陈词,是很难如愿以偿的,所以他演讲开始的几句话非常平静、自然,没有任何渲染和鼓动的色彩,使听众能随之听下去。他先姑且承认了“布鲁图斯真可说是一个君子”,然后运用了逻辑的力量,来证明恺撒没有野心。他历数恺撒的功德,推翻了布鲁图斯所谓恺撒野心勃勃的说法,从而也说明布鲁图斯不是一个君子。在这里,安东尼并没有直接斥责布鲁图斯,而是把这个不言自明的推理留给听众,他仍以旁观者不关心其痛痒的样子说:“布鲁图斯一定坚持说他有野心,而布鲁图斯又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君子,我有什么办法呢!”真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尔后,安东尼又把逻辑推理运用到听众对恺撒情感的今昔对比上,让听众自己去领悟受了愚弄的和煽动。接下来,便利用对人们的呼唤,对人间生离死别的感触,声泪俱下地造成一种悲哀的气氛。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安东尼是个“表演高手”。
听众的心渐渐被溶化,安东尼又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遗嘱的悬念,激起民众听下去的强大欲望。然而安东尼并不急于把遗书公布于众,而是故意反复渲染遗书,并借助于听众的心理开始叙述恺撒被害的经过。他从袍子的血迹开始,先说出凶手卡西乌斯,又说出加斯加,最后才指出布鲁图斯,而且在布鲁图斯前加上了定语“恺撒最宠爱的”,这就形成了语义轻重的递进关系,暗示人们,主凶正是布鲁图斯。他又细致的描述了布鲁图斯杀害恺撒的一瞬间,让一个背信弃义的伪君子、凶狠残忍的刽子手形象淋漓尽致地暴露在听众面前!到这里,有谁还会相信布鲁图斯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呢?这正是安东尼反话正说的效果。
安东尼已经使人群形成愤怒的海洋,但他仍步步推进,把人们的情绪激向高潮,以至于“听众怒不可遏,要立即去烧布鲁图斯的住宅”。然而,演讲的目的还有一个,激发起人们对恺撒的敬意和爱戴,安东尼觉得时机成熟,便大声宣读了恺撒的遗书,将场上情绪激发到了高潮。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安东尼终于后发制人反败为胜,而且大获全胜。
没有人情味,事情办得举步维艰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任何人都无权伤害他人的尊严。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总有一些人,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力去伤害那些他们认为的弱者。他们肆无忌惮地批评指责别人,他们毫无廉耻地羞辱斥责别人,他们从自己的批评斥责声中得到些许的满足,他们却从来没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到头来,他们除了收获自取其辱、自欺欺人和众叛亲离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在某城市一所高等院校里,一位学生因乱停车堵住了人文学院某个教室的入口。没过多久,导师怒气冲冲地闯进教室,面对堂下在座的百余名学生,声嘶力竭地吼道:
“谁把车堵在门口,有没有脑子啊!”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是我的车,不好意思啊。”
“你马上开到一边去,要不然我就打电话让保安拖走。”
导师说完这些话就大摇大摆地走了,留下学生在教室里瞠目结舌——原来我们的导师素质这么低。
从这件事情以后,全班学生对他都看不惯,上他的课的时候,大家故意大声地聊天,就当他不存在;他布置的作业,也有很多人不交。因为大家觉得他不够格教学生。最后,这位导师因为工作越来越没劲,只好申请调走了。
这位导师原本可以用比较友善的方式处理这个并不是很棘手的问题,他可以不要怒目圆睁地闯进教室,他可以和和气气地问:“是哪位同学停车的时候没注意,可以调整一下车位让我的车能过去吗?”这样表述,不但可以俘获那位随便停车的同学的心,更能俘获在场所有同学的心,自然也不会因为众多同学的抵触而落得转调的下场。
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种极端的方式,如此一来,既伤害了别人,也最终殃及到自身。生活中就是这样,我们不顾及别人的脸面,别人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给我们面子,在这方面来说,双方是平等的。那些把自己的脸面看得金贵,而不愿意给别人面子的人,其结果,不过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