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14496900000061

第61章 公文标准范例讲析(29)

(二)叙议交织,事理融合

悼词的写作,在表达手法上应当是以叙为主,叙议结合。其中“叙”(事)是对死者主要经历和生平事迹的表述,“议”(理)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其地位、业绩和影响等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使行文产生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对此,这篇悼词体现得十分突出。文中对邓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政治活动进行了阐述,并据以作出恰如其分地评价。例如“他在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在他担任总书记的十年间,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总结经验,纠正失误、调整政策,克服主要由于‘左’的错误而出现的三年经济困难,担负起繁重的任务,提出了许多正确的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中先叙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使行文显得严谨缜密,说服力极强,同时也使人们对邓小平同志在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十年间的主要业绩有了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三)用语朴实,准确精当

由于悼词文体适用场合的特殊性,要求其用语必须以准确、简洁和朴实为原则。无论是对死者的主要经历和事迹的叙写,还是对其业绩的评述,都要这样做。即便是那些抒情性悼词,也要力避华浮艳丽之语。要用朴实的文字陈述实在的事,用恰切精当的语句阐明实在的理。在这方面,这篇悼词堪称典范。通读全文,我们不禁为其高超的用语艺术所折服。例如“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这段文字,没有任何冗辞赘句,而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对“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两个伟大人物”、“两大理论成果”作出交代,从而使人深刻认识到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崇高的历史地位。又如“他力挽狂澜,强调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他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冒着再—次被打倒的风险,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里,通过几个四字格词组和对成语的巧妙点化,将邓小平同志无私无畏的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展现出来,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一段中,除多处运用四字格词组外,还以句段间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行文显得严整缜密,富有气势。从这个角度看,一篇朴实精当的悼词,其语言运用的艺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无穷的。

【例文125】

准东公司首届文化节开幕词

公司董事长×××

(2008年11月2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

深秋准东,金色尽染。在建设如画的准东绿化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欢聚这里,共同庆祝准东公司首届文化节隆重开幕。借此,我谨代表准东公司党委、准东公司向前来参加文化节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原准东公司老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准东公司作为准噶尔东部石油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已走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自强不息的准东各族石油儿女为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本届文化节的主题是“团结、拼搏、超越、发展”。其意义就在于,要继承石油人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发展的创新精神,开拓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企业关系和企地关系。通过文化节,培育以人为主体,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为引导,以规章制度为保证的现代企业文化,形成公司强大的凝聚力和原动力,从而树立起共同的企业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同的道德规范,共同的责任感、荣誉感为内容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营造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和谐环境。

我衷心地希望公司各单位、公司各族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公司首届文化节中来,尽展雄风,拓展素质,大展才艺。我也相信,通过公司各族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准东公司首届文化节一定流光溢彩、绚丽夺目。

最后,祝准东公司文化节举办得热烈精彩、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讲析】

这篇开幕词写得生动精彩,用语干练,值得借鉴。

【例文126】

第2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主持词

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延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盛世兴文,歌满龙江。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带着哈尔滨人民的热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走过了39个春秋,载誉24届历程,为展示哈尔滨的风采,繁荣文化艺术,丰富人民生活,培养优秀音乐人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从第23届由国家文化部与我市共同主办以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更是盛况空前,享誉中外,它使改革开放的哈尔滨在歌声中走向了世界,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向第2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胜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参加今天开幕式的领导有:(略)以及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领导,部分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12家优秀音乐舞蹈艺术团(组)、各友好城市的领导及各位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也应邀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让我们对他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现在,请本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组委会主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王宗璋同志致欢迎词。(王宗璋同志致欢迎词略)

请文化部常务副部长李源潮同志致开幕词。(李源潮同志致开幕词略)

同志们,朋友们,新的时代,新的乐章,让歌声伴随着我们共同铸造新世纪的辉煌!

祝第2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圆满成功!

【讲析】

这是篇开幕式的主持词,称谓妥当,开端明确,内容表述得体,结尾生动。

十七、工作研究

【例文127】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本处略,全文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讲析】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的伟大领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熟悉历史、了解国情民情、立足于中国实践,放眼世界风云。当人们为眼前的斗争而困惑、思索的时候,当党内“左”、“右”倾主义出现的时候,他总是善于把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集中群众智慧,以超人的智慧与才能,高瞻远瞩地为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料事如神般地拨开迷雾见青天,使我们的党沿着正确的轨迹向前。85年后今天,当我们又一次打开《毛泽东选集》,阅读首篇雄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这种感觉油然而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不仅使我们深深感到了毛泽东公文那建立在科学与实践基础上的料事如神的预见性,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公文写作技巧的一篇范文。

(一)开宗明义,头尾呼应

开宗明义是毛泽东同志撰写公文的常用技法,而用“设问”的巧妙方式开篇点出主题,阐发全文宗旨又是其中的一绝。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开端,通过使用两个排比句,一连提出两问:“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提得多么尖锐、多么鲜明而又多么发人深省,随即对此做出十分干脆利落的回答:“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为什么说是“首要问题”呢?毛泽东同志又运用正反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刻地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在从反面指明问题之后,笔锋一转,进入对正面道理的阐述:“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敌人。”接着引出目的:“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分析。”这个开端,不仅主题明白显露,而且,还使用了“设问”、“对比”、“对偶”、“层递”等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十分鲜明生动,令人拍手叫好。

为了完整地体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主题,加深人们的理解和认识,作者在结尾处用了一小段文字,对所阐述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进行了“总括”,指明“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这段“总括”文字是多么深刻,且又多么精彩、富有远见,它与开头的“设问”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回应,一头一尾、日月相辉,相辅相成、有机组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二)讲求科学,策见分明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不是一篇解决工作一般性问题的文件,它所面对的是关系我党生死存亡——分清敌、我、友这样一个涉及党的生存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的公文。它所要说明的每一个阶级及其相关的具体问题,都要有根有据、有事实有见解、有分析有对策,分析见解与对策就是“策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策和策略”,它是“党的生命”。

把“策见”的提出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作出准确的判断,既不随意扬“善”,也不随意隐“恶”,即不扩大程度,也不缩小性质,更不凭感情取舍,这是毛泽东公文的又一特色。

为什么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呢?毛泽东同志用极其深透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公文中常用的议论方式,即一语道破的简单逻辑论证,泾渭分明,结论清楚、干脆利落,掷地有声,令人无可辩驳。

在讲到中产阶级时,毛泽东同志先是指明“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近而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矛盾的情形,接着指明中产阶级的政治企图,并把他们的这一政治企图放在国内外的大环境里进行深刻剖析,从而证明这“仅仅是一个幻想”。整个分析,有理有据,步步深入,十分严密,令人信服。

当谈到无产阶级时,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联系四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工人罢工运动的事实,鲜明地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接着,作者又从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人手,具体分析了无产阶级所处的地位,说明“他们特别能战斗”,既有鲜明的观点,又有严格的依据,既有丰富的道理,又有充足的事实,既有问题的提出,又有深刻的必然原因,使人无可辩驳。

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作者在涉及一些具体问题时,不是—成不变地把问题框住,而是把问题放在运动的平台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在谈到小资产阶级时有这样一段话:“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这一“策见”,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小资产阶级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在谈到游民无产者时,毛泽东同志更从正反两方面告诉人们:“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种革命力量。”从中使我们深深感到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具体形象,生动逼真

阅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远不止是在学习一份有关重大政治问题的文件,似乎完全沉浸在文学艺术的万花丛中,令人陶醉,看!那一段段精彩的描绘,是多么活灵活现、栩栩传神;那精湛的修辞技巧,不论是排比、借代、对偶、对比、进解、比喻、层递,还是被人视为公文“禁区”的夸张,文中俯拾即是,五彩纷呈;那富有节奏感的语句,语义凝练的成语更是随处可见。这样的文件,令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别说时过80年,这是千年万年,也将闪烁着艺术的光芒。把文件写得生动活泼,既是毛泽东同志这位旷代伟人的一贯主张,也是他一生身体力行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