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14449700000011

第11章 科学谋划“十二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大幅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谋划好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推动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了一个总规划、两个专项规划和20个研究课题。经过编制组的扎实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总规划已经完成第四稿,两个子规划也基本成形。我们希望,举全系统之力、聚全系统之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使之切实成为引领我省人社工作未来五年发展的权威性指导文件。

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研究提出了“一体两翼、统筹发展、抓主抓重、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坚持就业、社保和人事工作“三位一体”,民生建设和人才建设“两翼并举”,抓重点带全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适应了新部门更好履行职能的需要。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坚持“一体”,有利于统筹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人才强省。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讲,就业、社保和人事工作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保障,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就业,是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人事工作,直接从事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指出,“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这为我们更好地坚持“三位一体”指明了方向。我们不但要在工作布局上做到“三位一体”,而且更要在相互协调上体现出“三位一体”。人力资源开发要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社会保障要着眼于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和体面劳动,强化集成优势,全面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

突出“两翼”,有利于契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时期,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支持甘肃发展意见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这充分表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党委政府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职能将更加突出。我们要高举民生和人才这两面大旗,扎实工作,积极作为,不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创造新业绩。

统筹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与时俱进。人社工作关乎发展全局、覆盖城乡居民,必须牢固树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观念,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统筹做好扩大就业总量与提高就业质量、社保扩面提待与实现制度公平、人才队伍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抓主抓重、整体推进”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根据这一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坚持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就业工作要继续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未来五年,我省就业总量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预计城镇劳动力供给每年保持在40万人以上,而现有经济结构下,城镇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30万个,供求缺口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应届毕业生在今年10万人的基础上,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每年需要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万人左右。此外,劳动力素质、人才资源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也难以消除。就业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可以不同,但就业始终是我们需要全力以赴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抓住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不断协调的有利趋势,坚持从我省发展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强化政府就业责任与促进市场就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把握好就业调控的力度和方式方法,坚持“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两手抓,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社会保险工作要注重制度创新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人口跨区域流动、就业形式多样化与政策制度不配套之间的矛盾、社保领域历史遗留群体与要求公平共享、缩小待遇差距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扩面提待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在去年召开的全省社会保险工作会议上,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三步走”规划。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以完善制度为主,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4%以上;基本建立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和非职工群体纳入养老保障制度;新农保覆盖全省80%以上县区,实现村干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并轨。实现规划提出的这些目标任务,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制度创新的力度和成效。要加强调查研究,吃透中央的精神、借鉴外省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向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目标迈进。

三、人才工作要突出以用为本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才工作进入优先发展的“快车道”。我省的跨越式发展,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的黄金时期。人才以用为本,人才不使用,培养引进的越多,浪费越大。所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让一切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因素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活动充分活跃起来”的指导思想,在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的使用工作。要着力解决人才评价问题,坚持能力业绩本位,重视业内认可,进一步打破学历、文凭、资历、身份等条条框框,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发展的评价体系;要着力解决人才使用的机制问题,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充分激发事业单位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要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紧紧依托项目、产业、博士后站、创业园、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引进培养人才,使之有用武之地、展才之所。人社部门作为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以用为本原则,在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制定人才政策、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

四、劳动关系工作要促进双方和谐共赢

随着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冲突将进入多发高发期。从我省目前情况看,劳动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但劳动争议和各种违法案件数量仍然处在高位,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不签合同、超时加班、不参加社会保险、拖欠工资、劳动保护欠缺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此外,南方沿海省份出现的加薪停工、维权行为极端化等事件,对我省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总之,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健全反应迅速、协调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从长远讲,要坚持维护劳动者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以扩大合同覆盖面、完善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强劳动标准管理为重点,下大力气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问题。同时,教育引导劳动者正确看待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理性表达诉求,推动劳动关系双方在共赢中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