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侯门继妻
14320800000607

第607章 真神(1)

若是没有皇上一系列的政策,他们面对旱灾,也不会如此游刃有余。只要生活有了希望,百姓们,就不会被蛊惑,做下大逆不道之事。

这让一众想要借这次旱灾生事的势力,都恨得咬牙切齿。

晋王府。

晋王梁宣没有任何遮挡地站在院子里,看着毒辣的太阳,还有几乎烤焦的大地,竟是宛如神经病一般,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声音里带着几分得意,几分幸灾乐祸。

夏夏在走廊下看着梁宣放声大笑,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但不知想到了什么,不由蹙了下眉头。

她见晋王还是大笑不已,连忙说道:“阿宣,外面热,快进来吧,别晒坏了身子。”

晋王这才停下了小声,只是脸上还带着笑意,看向夏夏的目光,又带上了几分信任和欣赏,他脚步轻快地走到夏夏身边,伸手握住她的一双皓腕,动情地说道:“夏夏,还是你说的对,旱灾果然来了,本王差点就上了皇帝的当。”

不,或许说,他已经上了当,要不然,他现在早已经做好了攻打京城的准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准备了一多半。

想到这里,晋王的神色,不由阴沉起来。

夏夏闻言,虽然心里得意,却也极力控制住了自己往上翘的嘴角,说道:“阿宣你只是暂时被那狗皇帝迷惑了,所幸,及时反应过来,才么有让他诡计得逞,如今,旱灾只是初见苗头,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我们还有准备时间。”

“你说的对,本王还有时间做准备。”晋王说道。

等到灾情发酵,群情激奋,还需要一段时间。只有绝望之时,民心是才最好利用,也最好煽动。

毕竟,百姓们大都胆小,得过且过,随遇而安,除非被逼上死路,否则,绝对不会造反。

所以,他还需要再等一等。

夏夏反握住晋王的手,携着他一起往房间里走去,一边走,一边担心地说道:“只是,这次的民心,王爷怕是不好利用。”

晋王在厅里的左手边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脸色先是一沉,随后又笑道:“夏夏你这是什么意思?”

夏夏接过丫鬟递上来的茶,亲自递给他,坐在了另一边,这才说道:“难道王爷没发现吗?如今,朝廷可是民心所向,就连王爷的封地里的百姓们,也都心向朝廷呢!想要煽动他们造反,实在太不容易了。更何况,皇帝还采购了那么多粮食,王爷怎么跟朝廷斗?”

白莲教出身的夏夏,最明白民心的作用有多大了。

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拥有极为强大的力量,若是利用的好了,甚至可以推翻一朝的统治。

白莲教能吸引那么多穷苦百姓入教,很大一部分,也是利用了民心,所以对于民心,她比旁人更加看重,也更加在意。

晋王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随后,却是舒展眉头,轻哼一声,狂妄地说道:“就算他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又如何?民心所向又如何?本王就不相信,他能面面俱到。现在旱情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本王倒要看看,他到底能坚持多久。”

夏夏闻言,笑道:“王爷说的是,那我们就一起祈祷旱灾能够长久一些吧!妾身以茶代酒敬王爷一杯。”

晋王哈哈哈大笑一声,随后一口气喝光了茶盅中的茶。

夏夏眼波流转,也将杯中茶一饮而尽,喝完之后,她忽然又问道:“陛下,粮草可准备好了?”

既然要造反,没有粮草和武器可是不行。

“夏夏怎么糊涂了,到时候抢就是了。皇兄准备了那么多粮草,到时候,都得便宜了我们。”晋王说完,又大笑起来。

夏夏欢喜而又崇拜地看着他,说道:“王爷莫不是打那些赈灾粮的主意?”

“不止,”晋王说道,“只要我们攻下城镇,到时候抢就是了。皇帝买了这么多粮食,最后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让本王捡了便宜,你说此事好不好笑?”

“王爷深谋远虑,妾身佩服。”夏夏奉承地说道,“有了粮食,还怕没人投靠?”

晋王眯着眼睛,得意地点了点头。

藩王的护卫军,数目都是有限的,顶多就一万多,绝对超不多两万,这点兵力,对朝廷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所以,他也只能另辟蹊径,私卖武器,勾结土匪,召集奇人异士,甚至还跟其他藩王达成了同盟,还可以收编流民,兵力绝对会迅速扩张,更别说,还有白莲教这个盟友。

到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他就不相信,自己成功不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还是一滴雨都没下,很多地方,地面都发生了干裂,河流、湖泊水位下降,甚至枯竭,以及黄河下游,淮河等主要支流断流等等。

如此一来,就算一开始比较淡定的百姓们,也不免有些心浮气躁,不安渐渐扩散开来。

虽然粮食种下去了,水源暂且不缺,但因为干旱的原因,粮食的产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较耐旱的还好一些,其他的不敢保证了。

所幸,这一年,受灾区域,绝大多数百姓,种得都是耐旱品种,产量应该比较好一些。

但是,别忘了,旱极而蝗,蝗虫极喜温暖干燥,一直以来,严重的旱灾,常常伴随着蝗灾。

苏婉特意将自己所知道的防治蝗灾的办法,都记了下来,甚至,早在还未发生旱灾的时候,太医院的太医们,就还在她的各种建议下,竟然做出了杀虫药剂,简便易做,可大量生产,为此,还特意做出了一种洒药用的喷雾器,虽然比不上现代那么灵巧,显得十分笨重,但已经是现在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最重要的是,它的确是派上了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