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中,“以人为本”是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对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上,新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又尤其重要。《决定》明确提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实质上是对新闻媒体群众工作的具体要求。
党报作为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群众工作中扮演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这是由党报的性质和当前的传媒环境决定的。党报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党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种性质要求党报既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要及时正确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如何使党的政策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如,这里面除了看宣传艺术方面的功底外,更要看群众工作的功底。
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宣传质量高低和宣传效果的优劣,而且直接关系到党报的生存发展。如果群众工作做不好,党报也就会失去群众基础,缺乏群众支持,群众远离党报,党报的新闻宣传就成了孤芳自赏,自然也就谈不上对群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党报群众工作做不好,而其他报纸,甚至其他媒体的群众工作做得好,对于本来就在报业改革中面临困难的党报来说,读者的批量流失,势必给党报的生存带来威胁。
相对于非党报和其他类别的媒体来说,党报搞群众工作有自身的资源优势。一是权威性优势。机关报的身份决定了党报比其他报刊在信息发布、政策诠释、舆论监督等方面更具有权威性,而这些又是与群众工作密切相关的。群众评判党报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看党报说话算不算数,有多大作用,而党报比非党报对群众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更有效,这是群众信赖党报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公信力优势。与市场类媒体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凶杀新闻、明星绯闻泛滥成灾不同的是,党报在新闻内容方面一直比较纯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有较高的公信度,可信是人民群众对党报的基本评价。三是人才资源优势。与市场类媒体编辑记者流动性强不同的是,党报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新闻人才,这些人才无论对于搞群众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四是群众工作经验优势。与市场类媒体一味抢新闻、找卖点、寻轰动不同的是,党报一直比较重视群众工作,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很多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有现实价值。
而当前的媒介生态中,党报搞好群众工作又具有责无旁贷的特殊意义。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可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多报纸为了经济效益不惜牺牲社会效益,更别说把精力放在“费力不赚钱”的群众工作上。市场类报纸如此,商业网站更是如此,而电台、电视台搞群众工作又不具有党报的优势,加上广播的实际收听率很低,电视稍纵即逝的信息传播特点不利于保存收藏,因此,党报的群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在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胡锦涛从六个方面谈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他说,“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把舆论监督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联系起来,这是对舆论监督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
而舆论监督又是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报作为各级党委机关报,其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比其他报纸强,党报搞舆论监督更有优势。结合十七大精神,党报舆论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思路。
其一,要实现从事无巨细、平均用力向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转变,舆论监督要突出对权力监督这个重点。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社会发展到今天,建立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舆论监督体制,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有效遏制腐败和努力把反腐败关口前移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再一次明确了舆论监督的对象是“一切权力机关和组织”。十七大报告中专门有一段提到反腐败的问题,党和政府对廉政建设很重视,舆论监督在廉政建设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二,要实现从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的转变,强化对过程的监督。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让政府的信息公开化,也就是让舆论监督参与到决策和权力执行过程中来。
以往的舆论监督常常是事后监督,收效已经不是很大。根据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改变以往传媒监督的运行规制,应当提上议事日程了。另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也使得舆论监督能够师出有名,便于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开,舆论监督的观念也需要跟着转变。政府信息的公开,让舆论监督不再是事后监督,舆论监督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这给了舆论监督发挥重要作用的更多空间。
其三,要实现从个别媒体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多媒体联合作战的转变,积极开展联合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十七大报告强调“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那么舆论监督就要同其他形式的监督密切配合,开展联合监督。其他形式的监督包括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党政监督、人大牵头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和统战部门牵头的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信访部门牵头的群众监督等;前三项监督都有权力背景,舆论监督在配合这些部门监督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借助这些部门的力量,促进舆论监督所涉及问题的解决;对于群众监督,十七大报告明确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那么舆论监督就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除跟其他形式监督配合开展联合监督外,党报舆论监督还应重视媒体间的合作,以此来增大舆论监督的威力。
其四,要实现从等客上门向主动出击的转变,打好舆论监督的主动仗。过去我们习惯从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所反映的情况中寻找新闻线索来搞舆论监督,线索情况对党报舆论监督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作用。随着媒体种类和数量的增多,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多了,舆论监督的线索也分流了,一些党报的舆论监督呈现弱化趋势。要改变这种情况,党报就不能再一味等客上门,而是要主动出击。而十七大后《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政策法规的施行,又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党报群工部的编辑记者应认真学习这些政策法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发掘新闻线索,搞好舆论监督。
当然,我们说党报舆论监督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并不是说党报群众工作就只能从这个方面来为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同样,信息服务作为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报也可以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等进行政策法规方面的服务性宣传。不过,从党报群众工作跟民主政治建设的结合点来看,还是要突出舆论监督这个重点。
(三)党报群众工作与国际舆论斗争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政治舆论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新闻具有地缘中心性和民族中心性,西方国家记者无疑带有民族和国家的偏见。由于存在意识形态对峙和国家利益冲突,无论中国怎么抗议、公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不友好和对抗是很难改变的。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中国“威胁”论等,一直是近年来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国际舆论斗争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动加速,国际舆论斗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党报作为我国新闻舆论宣传的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渠道,理应在国际舆论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党报群众工作如何跟国际舆论斗争发生联系呢?主要联系有两个方面:
一是国外媒体的歪曲报道不仅误导世界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而且有可能影响我国群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世界各地有不少华人华侨,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西方媒体,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影响他们对祖国的某些看法,这些看法又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他们在国内的亲戚朋友;如果这些有海外背景的国内民众不辨是非,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的错误舆论进行大范围传播,势必影响正确舆论导向,危害社会稳定。
这是国际舆论斗争中错误信息的传播渠道之一。就是没有海外背景的中国民众,他们也越来越关注海外媒体对中国的看法,许多外语基础比较好的人通常都要浏览不少国外新闻网站,而且国外不少新闻网站也开通了中文版,普通中国民众也能无障碍浏览。如果国外媒体歪曲报道的错误舆论通过无鉴别能力的中国民众进行广泛传播,对我国舆论导向的负面影响是十分突出的。这是国际舆论斗争中错误信息的传播渠道之二。如果说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向海外民众传达正确信息主要通过外宣报道来完成,那么对国内民众如何抵制错误舆论的不良影响,则要靠对内报道来完成。各级党报的主要报道任务是对内报道,而对内报道中公众舆论引导又是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