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14261700000039

第39章 突出党报群众工作的内容重点(3)

(三)不懈创新运作机制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党报舆论监督要与其他类别的监督形成合力、产生实效,除了领导高度重视和讲究采编技巧之外,创新机制也是重要环节。《北京日报》主办的舆论监督类栏目《来到您身边听您诉烦恼》在机制创新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专栏栏目运作流程:收集线索———筛选线索———采访报道———向督查部门和相关区县、委办局及具体责任单位通报情况———跟踪解决情况———反馈报道。栏目实现了与市政府督查室的互动。运行以来,以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赢得了市民的信任,同时在各级政府部门中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但是市领导不可能件件批示,事事过问,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机制,以督促“烦恼”的解决。市政府督查室为此专门建立起督查反馈机制。其运作程序是:记者发现问题,采写稿件———见报的同一天,报市政府督查室,进行及时沟通———督查室对其中的重点问题立项———下发督办单,对有关区县和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回查,并向市领导报告落实情况———对久拖不决的问题,市政府督查室通过《督查通报》对有关区县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问题解决后,有关部门向督查室汇报结案。实际上,《北京日报》的这个栏目,不仅实现了内部机制的创新,而且实现了外部机制的创新。

一般来讲,内部机制创新要容易一些,外部机制创新要困难一些。

党报舆论监督跟其他形式监督合作是外部机制创新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他形式的监督包括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党政监督、人大牵头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和统战部门牵头的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信访部门牵头的群众监督等;党政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统战监督等三项监督都有权力背景,舆论监督在配合这些部门监督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借助这些部门的力量,促进舆论监督所涉及问题的解决;对于群众监督,十七大报告明确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那么舆论监督就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除跟其他形式监督配合开展联合监督外,党报舆论监督还应重视媒体间的合作,以此来增大舆论监督的威力。这是党报创新舆论监督外部机制的表现形式之二。一般来说,媒体间的合作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同城报纸间的合作。譬如党报跟都市类报纸联合搞舆论监督,把党报的权威性与都市报的贴近性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舆论监督产生比较好的实际效果。二是跨级别党报间的合作。譬如地市级党报跟省级党报和《人民日报》合作搞舆论监督,借助高级别党报的权威性优势促进基层疑难问题的解决。三是跨媒体合作。譬如党报同当地电视台、电台、网站合作搞舆论监督,借助电台、电视台的报道优势和网站的影响力优势及互动优势,扩大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四是跨地域媒体合作。舆论监督涉及的很多问题往往不是个别地方特有的问题,而是多个地方共有的区域性问题;而且随着人们流动性的增强,一个问题完全可能涉及多个地方。这种情况下,本地媒体到外地采访多有不便,如果进行跨地域之间的媒体合作,不仅有助于搞好舆论监督报道,扩大舆论监督的影响面,而且还能增进媒体间友谊,实现新闻资源共享。譬如,《长江日报》等全国50家城市党报发起的《有事找党报·异地接访》活动,就是跨地域媒体合作的典型个案,不过这个合作才刚刚起步,我们期待能够进入实质性阶段。

四、做足贴近群众文章

一说到报纸内容贴近群众,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新闻宣传中“三贴近”方针。那么,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经对“三贴近”的丰富内含作了具体阐释: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三个“贴近”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贴近实际的本质和核心当然是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日常生活的主体,贴近生活的本质和核心同样是密切联系群众。可见,抓住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党报“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对于党报群众工作而言,“三贴近”中的贴近实际就是要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就是要贴近群众的生活,归结到一点,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群众的要求。

之所以要反复强调新闻宣传的“三贴近”,那是因为新闻宣传工作存在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问题,其中尤以党报为甚。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领导视角多,群众视角少,宣传视角多,新闻视角少;正面题材宣传的操作上,干部政绩视角多,群众利益视角少;典型报道仍然存在“高大全”的问题;对舆论监督的理解不够全面,舆论监督力度不够;采编人员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应该说,后两个问题,都跟党报群众工作紧密相关。

如果说,党报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版面要贴近群众由于自身特点及有关制约因素还存在一定困难的话,那么群众工作版面贴近群众则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且,群众工作版面更应该成为党报改革的突破口。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报在贴近群众方面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譬如延安《群众》周报就秉承“为群众服务”的办报方针,在对边区的生产建设、对敌斗争、经济发展、科普宣传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宣传报道的同时,尤其关注群众的实际生活和情感需要,这在当时政论宣传性报纸占主流的环境中是十分难得的。《群众》周报的主要做法表现在:内容上,刊登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信息,关注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形式上,采用群众的生活语言,在编辑和写作手法上,积极运用适合陕甘宁边区特色的文化形式,力求通俗易懂;深入基层采访,该报编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和区乡干部、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建立感情,洞察各种情况和问题,从而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素材。应该说,延安《群众》周报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党报群众工作仍然有现实意义。今天党报的群众工作如何做足贴近群众这篇文章呢?有人主张,要把更多的版面给群众,多采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实在的内容,多鼓励记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延伸采访触角,多采写来自第一线的群众关心的内容。

(一)充分保障发稿版面

说到版面问题,恐怕是党报群众工作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党报,群众工作版面往往都不是重要版面,不仅版面少、周期长,而且一遇到广告增多或者重大活动报道的时候,最先考虑占用的版面就是群众工作版。党报群众工作内容在报纸上出不来,还怎么谈贴近群众呢?

关于版面问题,在保障群众工作发稿版面、发稿周期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利用其他版面资源,确保时效性强、新闻价值大的群工新闻能够在显著位置及时刊发。一些党报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舆论监督稿件不能上头版,更不能上头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只要不违背宣传纪律的要求,就应该大胆地把重要的舆论监督稿件甚至群众工作的其他重要稿件推上一版,甚至一版头条。

(二)多开设服务性专栏专版

在内容方面要多开设服务群众的专栏、专版,充分满足群众的需要。《陕西日报》在媒体竞争中一度失去读者,很大原因在于“对上负责有余,对下负责不足”的说教式宣传,一度只注意上边要求群众怎样做,而很少关注群众需要说什么,更不在乎读者阅读需要什么。针对这一现象,《陕西日报》开展了增强党报服务意识的改革,一方面增加了“百姓心声”专版、“医疗健康”专版、“法律咨询”专栏、“高考咨询”热线、“下岗再就业咨询”等为读者服务的专版专栏,从形式和内容上为读者办报。另一方面,从各种报道中体现服务意识,无论是大型会议报道、还是领导活动报道,无论是工作成就报道,还是案例报道,要求记者都要处理好一对关系,就是设法“把决策者正想的转变成百姓要讲的”,在这个转变中体现为读者服务意识。实际上,全方位服务群众已经成了《陕西日报》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

(三)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在采访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本是新闻记者的必备素质。可是,不少记者却是整天泡在机关时刻不离领导,靠多次修改的文件资料写稿子。虽然群众工作新闻不能靠资料采写,但这种作风对群工记者有一定影响,不少人路程远了不去,没有采访车不去,新闻现场不通公路不去,当地没人接待不去,而是经常靠电话采访和改写通讯员稿件来完成工作量。这种作风不是党报群众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作风,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可能采写出真正有分量的稿件,也不可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满足群众的需要、符合群众的要求。党报群众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越是条件艰苦地方的困难群众,越需要党报的关心和帮助。

(四)善用群众喜爱的表现形式

在形式方面,党报群工新闻稿件要尽可能采用群众能够接受而且便于接受的表现形式。譬如语言,可像延安《群众》周报那样善于采用群众的生活语言,突出语言的通俗化和口语化特色。即使是生硬的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也应用鲜活的比喻让群众能够轻松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如语气,许多记者经常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口气,即使你说得对,群众也会觉得你高高在上,不可亲近,影响接受效果。无论反映问题的群众是哪种类型,党报群众工作者都应平等相待,平易近人,以礼待人,以理服人。再如语用,记者写稿子总是希望越长越好,因为长度和稿费通常呈正相关性。而普通群众则不太喜欢长文章,那种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小稿子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党报群众工作版面的稿件应尽可能少用长篇幅、长句子、长段落,多发一句话新闻、问答式稿件,增强版面的信息量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