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党报群众工作,只有弄清研究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什么是党报?什么是群众?什么是群众工作?这些概念都至关重要。
要研究党报群众工作,只有了解既有研究状况,才能做到言之有理。
同时在把握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寻找本课题理论创新的基点。研究党报群众工作的必要性在哪里,除学术意义外,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因此,在对党报群众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前,本课题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党报群众工作要廓清的几组基本关系
无论是要搞好党报群众工作,还是对党报群众工作进行研究,都非常有必要对党报群众工作这一概念的边界做一些划分。什么是党报,什么是群众工作,这似乎没什么好说的。可是,当非党报也要享受党报优惠政策进而对党报不利时,当有人用受众工作思路来搞群众工作并将二者混为一谈时,当党报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出现分歧时,如何界定党报群众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里,我们从党报与非党报、群众与受众、群众工作与受众工作、党报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等几组基本关系的分析中,来认识党报群众工作。
(一)党报与非党报
要对党报的群众工作进行研究,就必须对党报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尽管党报这一概念在许多场合被广泛使用,但是人们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完全一致的,而且学术界对这个概念也缺乏准确的界定。
1.党报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党报”的解释是“政党的机关报,是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宣传工具。”而《新华汉语词典》则解释为“党报:执政党的报纸,是政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这两个解释看起来差不多,都是所代表党派的“宣传工具”,但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一是“政党”和“执政党”的差别,在像中国这样一党执政的国家,执政党报纸和政党报纸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多党执政的国家来说,二者差别就大了,没执政的政党,它们的报纸算不算党报呢?其二是“机关报”和一般报纸的差别,并非政党创办的每一份报纸都是机关报,而且机关报与普通报纸在人事任免、运作机制等很多方面都是有差别的。
除了词典解释中的差异外,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很难找到对于党报概念明确的界定,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党报指党的各级组织的机关报”。可以说,理论研究中概念界定不明确副作用还不明显。可在每年的报纸发行大战中,不少报纸攀附党报的优惠政策“搭便车”而加重群众负担的事实说明,界定这一概念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而对党报进行概念界定,又必然涉及到政党报纸、无产阶级政党报纸、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各有关部门创办的报纸、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的机关报纸等几个相关概念,因此,我们这里从对几个概念的分析比较中来确认党报的具体内含。
2.政党报纸
对于中国学者而言,党报和政党报纸的指涉对象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过,党报跟政党报在字面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可以从汉语中党报对应的英语单词见其一斑:《英汉人文社会科学词典》中把“Party news paper”翻译成“党报”;《文汇汉英大众传播词库》中“党报”对应的英语单词是“Party organ”;《汉字英释大辞典》中“党报”对应的英语单词有“Party news paper”和“Organ of the party”。可见,党报和政党报,在字面意义上是一致的。
尽管中国语境中的党报就是指中国共产党报纸,但是我们一般不用政党报纸这个词而代之以党报这个说法,国内许多学者在言及政党报纸时,大多指涉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而非共产党报纸。
本课题研究中之所以要提及政党报纸,在于中国共产党报纸本身就是新闻传播史上政党报纸的一种,和其他的政党报纸有某些相似性,它们的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吸取。
政党报纸的产生依赖于政党的产生,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第一类政党报纸是资产阶级政党报纸。
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产生在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辉格党代表当时的革新派,后来改为自由党;托利党代表当时的保守派,后来改为保守党。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本主义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纸为主的时期,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主要特点有:政治上有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政党,内容重时政言论,读者为上层社会。
可以说,除了“读者为上层社会”这一点之外,其他三点跟我国新闻史中的党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政治上的党派性”和“内容重时政言论”自不待言,就是“经济上依赖于政党”这点,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党报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才慢慢减少的。就是今天,我们的很多党报都还不能靠自身求生存,小报养大报、发行靠发文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与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读者为上层社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党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中国共产党报纸在群众办报、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资产阶级政党报纸之所以影响越来越小并逐步被商业性的大众化报纸取代,除了大众化报纸兴起并由此带来报业环境改变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其自身特点特别是读者定位也是重要原因。纵览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报业,影响巨大的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都不是政党报纸。
梳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兴衰史,我们不禁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报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党报也面临当初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类似的生存考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实行封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报业结构比较单一,党报一家独大的优势非常明显。以1953年为例,当时完成了对私营报纸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专区以上的报纸258家,其中共产党的机关报就有151家,占58.5%。“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报纸停刊,保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党报。改革开放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我国实行“计划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大量行业报的涌现,使报纸结构得到了改变,党报的比重有所下降。以1985年为例,当年全国有共产党机关报367种,占全国报纸的比重为20.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为普通市民服务的市场类报纸大量出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类报纸的兴起,不仅直接改变了报业结构,而且对党报的发行和创收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发行量下滑、经济收入下跌、影响力下降,已成为当前我国不少党报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党报如果继续以老面孔示人,就必然是死路一条,因此党报必须转型,克服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致命毛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党报的光荣传统,面向读者,面向市场。
3.无产阶级政党报纸
继资产阶级政党报纸之后的第二类政党报纸是无产阶级政党报纸,我们今天说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即属无产阶级政党报纸的范畴。
这里之所以用无产阶级政党报纸的说法而不用共产党报纸,在于很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不叫共产党,而叫其他名字。
在研究今天我国党报群众工作的时候之所以要谈及无产阶级政党报纸,那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在过去的报纸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创造性地继承。特别是苏联时期党报的运作模式,不仅直接为建国后我国的党报所套用,而且不少成功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是1847年6月在英国伦敦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恩格斯是该同盟的重要发起人,并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同盟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为了贯彻共产主义同盟在德国的政治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决定在德国创办大型日报。1848年6月1日《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创刊,这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也是第一份无产阶级政治报纸。世界上第一个一国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是1869年德国无产阶级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其机关报是《人民国家报》。
一般来讲,无产阶级报纸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人报纸阶段、无产阶级政治报纸阶段、无产阶级政党报纸阶段。以无产阶级报纸发展形态最完整的俄国为例,随着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运动的兴起,早期工人报纸开始诞生,1880年的《工人曙光报》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列宁是《火星报》实际上的主编和领导者,这是全俄无产阶级的第一份政治报。后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出现分裂,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于1905年在日内瓦创办了《前进报》,是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份机关报。
无产阶级政党报纸,作为无产阶级报纸的高级形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剧变纷纷倒向资本主义,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否定无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历史功劳和成功经验,而且更应该好好总结这些经验,并将其合理运用到我们的党报工作中去。
4.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纸
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报纸工作,无论是党创立过程中,还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创办了大量的报纸。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们就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代表性刊物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日创刊)、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等。
1920年8月,中共最早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同年9月从第8卷1号起改组成中共上海组织的理论机关刊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
在改组《新青年》的同时,中共上海党组织还创办了另一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创刊)。
跟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一样,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也经历了一个工人报刊阶段。1920年下半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后,随即领导并创办了《劳动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15日创办)、《劳动者》(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3日创办)、《劳动音》(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7日创办)等刊物,这是中国第一批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创办了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和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与此同时,中共各地区委机关报也相继创刊,代表性的有《政治生活》(1924年4月27日在北京创刊)、《战士》(1925年12月在长沙创刊)、《人民周刊》(1926年2月7日在广州创刊)、《群众周刊》(1926年10月在武汉创刊)等。
除了党的机关报刊之外,中国共产党还组织领导创办了大批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报刊和群众性报刊,前者如《先驱》(1922年1月在北京创刊)、《中国青年》(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后者如《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在上海创刊)、《中国学生》(1924年在上海创刊)、《妇女声》(1921年12月13日创刊)。
党的机关报刊、青年团报刊和群众性报刊,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报刊的基本格局。无论是后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三类报刊都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的核心构成。因此,我们在研究党报的历史经验时,特别是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报的时候,应当把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