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14261300000021

第21章 别人是另一个自己(1)

闻章

“嘭嘭嘭”,有人敲门。

“谁?”

“我。”

“你是谁?”

“我是你。”

主人将门打开,让另一个自己进来。

这是魔幻小说或魔幻影视吗?不是。这是现实。现实中天天在发生这样的事,只是你没有察觉。当另一个自己来敲你的门时,你或者听不到,或者听到了不以为是,懒得把门打开。即使你开了门,也不一定认得你自己。你会说:“咄!哪来的闲汉,走开!”他就走了,因此你就错过了一次与自己相见的机会。他若是不走,甚至你还会跟他打起来,从此白眼相见,成恨成仇。这是很可怕的。

既然不是虚构,那你定然会问,哪里有这等事?

事情是这样的,那年暑假,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到我这儿来找书看。他是名在校大学生。他找了几本书之后,坐下来喝茶。闲谈之间,他说到老师和同学,说到学校的环境等等,突然他问,你说有的人非常讨厌怎么办?我问谁?他说,不用说谁,我是说比方,比方一个人很脏,怎么办?我知道他说的“脏”是什么,就是一个人身上散发出的令人讨厌的东西,其实很难说清楚到底哪里有问题,反正是言行举止都不让人舒服,见了他就像见了垃圾。这样的人,我也遇到过。于是我问他:“你怎么办呢?”他说:“我们都不理他!”“结果如何呢?”“他也不理我们……不理还好,他搞恶作剧,比如他会把我们玩的篮球放了气,把谁的自行车胎扎了等等的,总之怎么讨厌怎么来。甚至有人担心,说不定哪天他会成为马加爵。”我对这名大学生说:“你们错了。”当时他就睁大了眼睛:“我们错了?他对了?”我说:“我没说他对,但是你们错了。他的错,有好多是你们造成的。他是你们的影子知道么?可能是倒影。但倒影也是影子,是从你们这儿折射出来的。”“我们怎么会有那样的倒影?”他没想明白。那天他是带着问题走的,而且也把问题留在了我这儿。

我的窗前是一株女贞子树,冬天也不落叶,每天有喜鹊飞来啄食树籽。女贞子的树叶为卵形,外面有一层蜡质。满树的叶子都相似,但没有完全相同的。可见哲人所说不虚,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其实,人也如此,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心灵是有差异的,其差异就如人的面目,谁跟谁也不一样。虽然谁跟谁也不一样,但人的五官、四肢、八胲、九窍等等的,却又是极相似的。为什么不同而又相似?离远点不好么?比如长相靠近点我们的属相,我属虎,长一虎头,他属鼠,长一鼠目,你属鸡,长一鸡爪,这样不也有趣?有趣则有趣,但没道理。而相似是有道理的。比如这株女贞子,枝杈叶片虽各异,但它们系同根同株,是由一粒种子所繁衍。既然是源于一粒种子,为什么枝杈叶片又不同呢?因为它们发芽的时间不同,所处的空间不同,阳光风雨等诸多的受力亦不一样,因此它们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便是道理。人与树不同,但道理一样,往上追溯,同根同种。虽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过如树之枝杈而已。

老子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也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顺着说,从根说到梢,若逆着说,则万物本一体,都在那个“一”上,都在那个“太极”上。这里便有了我是他、他也是我的基础道理。有一个捏泥人的比喻,说把一团泥,捏一个我,捏一个你,然后打碎糅合在一起,再捏一个我和一个你,从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用不着这样,你中本来就有我,我中本来就有你。因此可以这样说,你我彼此为对方的影像,或者说镜子。你看到我在笑,其实我在笑你。我看到你在哭,其实你在哭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们就这样彼此难以分开。有一则故事似乎不这样认为,说人要认得自己,不要把他人作镜子。故事与爱因斯坦成才有关。说爱因斯坦的父亲与杰克大叔一同去扫烟囱,这位父亲从烟囱出来时,脸上没沾多少灰尘,而杰克大叔则弄得满脸。父亲以为自己的脸也那样脏,于是洗了又洗;而杰克以为自己的脸也很干净,因此草草洗了洗了事。走到街上,杰克像小丑一样招笑。大家笑他,他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笑。由此得出结论说,别人当不得自己的镜子,要自己努力。于是爱因斯坦豁然醒悟,不再放逸,从而成才。可是,我要问一句,这别人当不得自己的镜子,不也是镜子么?爱因斯坦没把一个人当成自己的镜子,却把两个人当成了自己的镜子,从人类这种投影式思维中引以为鉴,从而找到了自己。他的这个自己,恰恰在杰克那里找回了。

既然有了这个道理,人就可以做好多有意思的事了。因为人与树不同,人有心灵性命,有主观意志,能思维会分辨,有能动性,有主动性,完全可以把好多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思完满起来。比如能不能化异为同?即便不能化异为同,那么也可以把对方看成自己的影子,从而睹影知竿,提升自己。

比方说来我家的那位大学生说到的那位“脏”同学,如果他果然狭隘、自私、偏执等等,不可爱,说明他很可怜,缺少温暖,正需要怜悯、同情和帮助。如果我们够聪明,就该设法与之接近,与之交心,从而窥其病根,慢慢把他内心的阴冷化开,把他争取过来,同享明媚。这是最好的。如果由于诸种原因暂时做不到,那也不应该嫌弃他,而应该包容。容许他个别一些,狭隘一些,另类一些。你看天,不因为彗星脏就不包容它;你看地,不因为大便臭就不承载它。天不仅包容,还让它显出灿烂的一面;地不仅承载,还化腐朽为神奇。如果你不能容纳,说明你也狭隘,如果你嫌弃他,说明你也“肮脏”,你是以“脏”对“脏”。不是因为自己干净,才看到对方脏,而是因为自己脏才对脏有感觉。一个小乞丐,泥垢斑斑,污秽不堪,妖艳女子见了,掩鼻而过;而一位母亲见了,会端饭来给他吃,端水来给他洗。同样是女人,高低立现。再比方一盆花,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看到了,想的是把它送给一个需要安慰的人。而一个小偷看到了,想的是把它据为己有。这盆花,在富有爱心的人这里,成为阳光;在小偷那里,成为赃物。花因人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佛眼看众生,众生是佛,所以佛慈悲;因此狗眼看人,人皆恶毒,所以狗狂吠。最不好的办法,是“破鼓乱人捶”,把人孤立出去,这样的“同仇敌忾”的结果是很可怕的,马加爵事件就是证明。

当年,曹洞宗的开山祖洞山良价禅师,过河时照见自己的影子幡然而悟,他唱偈道:“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他对自己的影子大加怀疑,这是我么?如果这个影子不是我,那么这个身体是我么?如果这个身体不是我,那么谁是我?从而大悟前旨。

他从自己的影子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佛教说,佛菩萨有无数的化身,其实我们也有。在哪里?谁是?附耳过来,我告诉你:留心时,到处都有。

不信你到大街上走一走看,满街走着的,都是你的影子。你说他不是你,你怎么证明他不是你?那潇洒的,那就是个潇洒的你;那委顿的,那就是个委顿的你;那阔绰的,就是个阔绰的你;那穷困的,就是个穷困的你……纵然是殡仪馆的车走过,那里头躺着的,其实也不是别人,而是未来有一天的你。他们或者是你的现在,或者是你的过去和你的未来。说潇洒,谁不向往?说穷困,谁没有经历过?说委顿,谁不愿远离?这些人便是另一个你,或者为你做表率,或者替你敲警钟。别说监狱里的囚犯不是你,你若是犯了法,照样有你一号。别说那个颐使气指、满眼泛白的人不是你,如果你有一天骄纵起来,说不定比他还傲慢。别说那个向人乞讨的不是你,你的灵魂深处,说不定比他还穷困。更别说殡仪车里躺着的那一位不是你,早晚有一天,你也会像他那样任人摆布,而无怨无悔。当然也可这样说,别说那器宇轩昂的人不是你,只要你努力且诸事得当,有一天你也会那样。奥巴马据说当年是个小玩闹,谁能想到日后他当总统?一切都有可能。变好变坏都有可能,关键是你具备一副怎样的情怀。

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情怀,阔大、宽厚、纯真、明净,那么你的化身就是好的那些。如果你的心灵委顿不堪,甚至真的很脏,很狭小,那些鸡鸣狗盗之徒说不定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