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14260800000043

第43章 浅谈博物馆展览中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的建立(2)

2.展品延伸信息

除了基本的文物考古信息外,在具体的展览中我们往往还会介绍一些与展品密切相关的延伸信息,包括展品的功能、使用方法、造型与装饰特点、制作工艺、相关考古遗存信息等。对于此类信息的认识缺失,往往直接导致了观众对展品的理解受限。比如做工精美的青铜器,观众通过观赏可能就会了解其艺术价值,但对其在旧时祭祀仪式上的具体作用(如盛水、煮水、盛肉食等)和制作工艺技法(如范铸、焊接等)就缺乏了解了。而这些信息,恰恰是极具文化价值、需要观众了解的内容。那么就需要我们通过展览语言特别是利用视频、动画等数字化手段对上述信息加以解释、说明和重现,以加深观众对于展品的理解,丰富观众对于展品的认识。

3.展品相关文化元素

文物不仅是过去时代的遗物,也常称为文明的碎片。它带有或深或浅的历史烙印,储存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各种各样的文物展品中,往往直接或间接关联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元素。比如瓷器上描绘的人物故事、木器上雕刻的奇珍异兽、宗教造像背后的神奇故事、雕饰构件所来源的宏大建筑,等等。这些元素源于展品又高于展品,出于展品之内又秀于展品之外,都是展览之中容易吸引观众眼球的地方,值得我们运用展览语言去加以详细说明。“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可以通过交互多媒体、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对展品内涵的文化元素进行直观、形象的解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内涵。

4.展品外延文化素材

所有的文物展品都是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在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这是历史文物所独有的外延素材。“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可以通过独有的数字化手段对文物所处历史环境的复原,让观众通过认识文物的外延,进一步加深对文物的理解,强化展览的教育功能。

三、博物馆展览中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的说明方式

“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概念与传统数字化展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将对展厅内外全部具有说明作用的各种数字化展陈设备、系统进行集成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服从于展陈大纲和陈列设计方案,承担重要展示说明职能的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可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多媒体说明牌系统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说明系统完全可以成为展览文字的基本载体,形成取代原有纸质说明牌的多媒体说明牌系统。这种多媒体说明牌系统也正是“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多媒体说明牌取代纸质说明牌,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转变。但是,由于说明牌在展览体系中的普遍性,它的改变事实上也就改变了展览的整个说明系统。由于多媒体说明牌展示所特有的优势,不仅可以融汇与文物有关的文字图片,还可以融入原有纸质说明牌系统中所不可能展现的视频、动画等,一方面使针对单一展品的说明内容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另一方面也使单一展品说明所占用的展线达到了最小化。

可见,多媒体说明牌系统在展示功能方面将主要负责展现展品的基本信息和延伸信息,实现“激活文物”的作用,在技术实现方面,笔者设想可以使用超小型手触屏为基础硬件,以交互多媒体技术为基本技术来实现。

2.小型交互式多媒体演示系统

在实现了多媒体说明牌系统后,原有展览中的触摸屏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多媒体说明牌实现后,展览中仍然需要存在一套小型交互式多媒体演示系统(即触摸屏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侧重与多媒体说明牌不同。多媒体说明牌作用主要着重于对展品的说明,而小型交互式多媒体演示系统则着重于对展品以外与展品相关的各类人物、故事、遗迹等文化元素的深入解读。这种解读可以充分发挥交互式多媒体的优势,发挥观众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观众的喜好提供内容素材,让观众享受个性化的展览文化服务。

综上所述,“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下的小型交互式多媒体演示系统在展示功能方面将主要负责展现展品相关文化元素有关内容,实现“链接历史”的作用。在技术实现方面,可以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演示技术为基本技术,融会Flash动画、三维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基于本地触摸屏的硬件环境,加以实现。

3.大型成套数字化展示系统

除了前面讲的两类多媒体展示形式外,在博物馆展厅内,数字化展示往往还可以以一种更为明显的方式存在。那就是以环幕投影、多幕影像、幻影成像、4D动感影院、沉浸式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为代表的大型成套数字化展示设施。这些设施较之多媒体说明牌和小型交互式多媒体设备而言,具有体积大、投资高、技术复杂、观众印象深刻等特点。但是作为“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型成套数字化展示设施也应与多媒体说明牌、小型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等相互关联,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展示系统。

“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下的大型成套数字化展示系统在展示功能方面将主要负责展现展品外延的文化素材。根据展陈大纲的编排和陈列设计的需要,它们可以形成单独的展出、部题在展览中出现。在整个展览中起到“还原现场”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在技术实现方面,此类展示设施的技术相对复杂,在此不再单独赘述。

4.网上延伸说明系统

除了展厅内的数字化的展示手段以外,“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要实现对展览的全方位说明,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无形之手将触角延伸到展厅之外,更广泛的受众中间。给没有观赏过展览的受众提供一个了解展览的机会。给观赏过展览的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展品、回味展览内容的机会。作为“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网上延伸说明系统的内容应当与展览中各种数字化展示系统的内容相互融合、相互衔接,让观赏展览的观众了解到在展厅外再次回味展览的方法,让没有观赏展览的受众了解展厅内的数字化看点。

5.集成管理系统

以上四个系统是博物馆展览数字化说明系统的前台部分。但要真正做到对各种数字化展示手段的协调整合和集成管理,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就要求在上述系统的背后拥有一个统一、强大的集成管理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应当能够做到像博物馆收藏展示文物一样,对前述各类数字化展示形式中的数字化展示素材分类管理、统合调用、有机协调。

翻阅以往的博物馆数字化研究文献以及有关技术服务商提供的技术资料,笔者发现针对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研究和产品琳琅满目,但对于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探讨却是凤毛麟角。但是通过建设统一的管理系统,整合各个博物馆数字化系统功能,实现“博物馆展览全方位数字化说明系统”必将是博物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值得博物馆界和IT界的同仁共同商讨。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国家文物局博物馆陈列艺术[M].文物出版社.1997

3.中国国家博物馆守望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十五”期间展览成果集[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