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14260800000025

第25章 数字化植物园支撑环境的研究和利用(2)

二、北京植物园植物信息管理系统介绍

1.系统概述

北京植物园植物信息管理系统依照北京植物园的实际工作流程设计,以BG-BASE的活植物模块以及BG-RECORDER主要字段为参考,包含了植物园所需数据的所有字段,界面简单且便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系统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为实现各植物园的数据交流奠定了基础。

这套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储存和管理植物园活植物材料的相关信息,包括信息浏览、信息编辑、系统更新维护等主要功能。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动态性,大大缩短了植物管理从采集、登记、处理、苗圃管理到种植、施肥、灌溉、室外养护等全过程中数据的记录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包括植物园有关植物管理的信息以及一个实用的搜索引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阅读或搜索所需的资料。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设计,针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权限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和使用。

2.植物园植物收集策略和工作流程分析

植物收集策略和植物管理流程分析是进行植物园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植物数字化管理就是在执行植物收集策略中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将有关植物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和应用。《北京植物园活植物收集策略》是北京植物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植物收集标准和原则,其中明确了北京植物园与植物收集相关的各项任务,对植物收集目的、分类,收集植物的处理、登记、养护管理等各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是植物园植物管理工作流程的重要依据。

北京植物园活植物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引种登记、圃内处理、圃内管理、出圃、定植以及园内管理等六个主要步骤,登录号(Acceesion ID)、处理号(Specimen ID)和植株编号(Plant ID)是记录植物材料从引种到苗圃养护再到园内定植全过程中的关键编号。

3.系统关系数据库

本系统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5数据库(.mdf),一库多表,具有很强的编程功能,同时可以方便地与SQL Server 2000数据库、Access数据库(.mdb)以及Excel表格数据(.xls)进行数据转换。该系统的关系数据库由基本数据和植物管理数据两大类组成。

基本数据是档案记录工作的基础,不仅反映了植物生物学特性的信息,还直接影响管理者对植物记录的查询、统计、应用和数据交流。各植物园的数据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有所不同,北京植物园植物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字典所采用的是克朗奎斯特系统,属、种、品种的排列按照拉丁字母顺序。

植物管理数据表格用来记录引种材料从引种到苗圃养护再到园内定植全过程中有记录保存价值的数据,是数据库的主要部分。这类数据人为主观性较大,随机性较强,主要包括纯文字和数字图形两种形式。植物管理数据表格又细分为引种登录数据、苗圃材料处理数据、苗圃观测养护数据、出圃信息、种植及园内观测养护数据六类。

4.系统流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途径获取信息,互联网为信息发布者和获取者之间建立了方便快捷而且传播广泛的桥梁。北京植物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把网页设计和制作放在了重要位置,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将该系统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使更多植物园的同行了解北京植物园的活植物收集情况,推动与国内外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网页的总体构架。主页下包括八个一级目录,分别是介绍、数据浏览、数据查询、相关链接、数据录入、基本信息管理、地图导航以及英文版链接。“数据浏览”下分“数据字典查阅”和“植物数据管理查阅”;“数据录入”下分“数据字典编辑”和“植物管理数据编辑”。主菜单栏以下拉的形式显示在各页面的左边栏,菜单按照系统流程和管理员权限划分形成层级关系。点击地图导航可以进入GIS图,按园区查询木本植物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了方便英文用户使用该系统,还专门设计了系统的全英文接口。

5.电子地图功能

实现电子地图功能,对园内植株个体做出准确的定位是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本系统以Map Info和Map Xtreme等软件为基础,利用SQL语言定制查询菜单,实现园区植物管理的空间查询、快速定位查找对象并显示相关图片。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不同图层上的点了解该位置上的单株木本植物信息。

北京植物园共有16个室外植物展览区、4个名胜古迹区以及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地,园内收集展示各类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150余万株。对各园区的木本植物进行精确的定位以及胸径、冠幅测量,不仅可以使游客足不出户在网上查询到植物园的植物位置和相关信息,制订游览计划,也便于管理者了解植物园内现有植物的布局和生长情况,为各专类园的进一步规划改造提供图形依据。此外,电子地图功能对于植物园内名木古树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PS系统精确定位古树位置点,将数据保存到信息管理系统,只要登录系统,园内600余株古树名木的现状和养护情况便可一目了然。

三、结束语

北京植物园植物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化了传统的手工信息记录和管理模式,缩短了工作时间,打破了地域局限,使得数据的编辑、检索、查询更加便捷。同时,标准化的数据格式非常有利于北京植物园与国内外植物园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2007年,北京植物园加入美国芝加哥植物园提出的Plant Collections门户计划。该计划是芝加哥植物园、APGA(美国公园联盟)、堪萨斯大学以及美国15个国立公园共同开发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利用Google Base和内部门户接口,建立一个可兼容多数据类型的植物查询平台,为成员机构提供全面而详尽的植物名录和相关信息。分布式网络结构使处于不同地区的每个合作机构可以在当地直接管理和上传自己的植物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目前,Plant ollections计划正在从北美向全球扩展。作为Plant Collection门户计划成员,本系统的英文版采用Plant Collection统一界面接口,并已在Google Base上传部分数据。为了适应Plant Collection计划的需要,本系统还需要对部分字段和数据格式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与美国乃至世界植物园的数据交换。由于Plant Collection计划采用的Google Base平台不支持中文显示和搜索,北京植物园将继续与芝加哥植物园合作,力求找到一个中文解决途径,扩大Plant Collection的中文用户群体,为实现世界范围的数字化植物园支撑环境奠定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