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4260700000013

第13章 国际秩序与时代主题(3)

2.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既是机会更是严峻的挑战,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坚决主张:(1)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中一直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对待,第三世界许多地区的长期动荡、纷争和战乱都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关。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由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命运。(2)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3)改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改变世界经济中不合理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保证发展中国家对其资源的开发实行有效的控制。(4)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使之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起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认为,要防止联合国被大国控制和利用,要求联合国进行改革,使各国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享有同等的权利,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使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有更大的发言权。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主张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国家独立自主,一律平等。各国有权根据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更不允许把自己国家的一套强加于别国。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任何国家不得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各国的事情由各国自己去办,世界事务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一切分歧和争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反对不平等待遇和各种歧视性政策,反对动辄以经济制裁之名行政治施压之实。

第二节时代主题和全球性问题

一、和平发展与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时代主要矛盾所决定、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并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基本前提,对外交实践有重大的影响。随着世界矛盾和形势的发展,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化。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一个也没有解决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某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这段话精辟地揭示了世界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和平是指世界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强调:“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两次世界性战争,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主题。二战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世界经济朝着一体化趋势发展,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愈来愈突出。20世纪下半叶的显著特征就是出现了“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的主题转化。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才有利于各国的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2.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

和平是根本问题,发展是核心问题。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任何国家在战乱冲突或战争威胁中都无法进行建设和实现繁荣,世界的繁荣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如果没有发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和平就没有基础和保障,安宁的国际环境终将受到破坏。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军备竞赛。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切实裁减军备,用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各种争端,维护国际和平环境,都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当代战争的根源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

当代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战争的首要因素。冷战后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的行径,曾造成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美国强权政治明显抬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美国对一些地区热点采取双重标准和强行干预,加剧了这些地区的紧张局势,使冷战后的地区紧张和冲突上升。其次,冷战结束后,历史遗留的民族、宗教矛盾更加尖锐化和公开化。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成为局部冲突连绵不断、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最后,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历史纠葛导致战争,如边界与领土争端等问题。

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新干涉主义;反对一切侵略、扩张、颠覆的行径;反对少数大国的任意干预行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需要停止军备竞赛,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备控制,直至彻底裁军;必须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与广泛开展和平运动,宣传、动员、组织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和爱好和平的力量,遏制战争因素的扩大,防止战争爆发;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大力消除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还必须警惕和防止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和发展,特别要警惕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蔓延。

三、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全球性问题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当代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紧迫的全球性问题,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资源短缺、毒品泛滥、疾病蔓延、国际难民、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等。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综合性、挑战性的特征,需要国际社会合作解决。

1.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世界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国际贸易环境和条件不断恶化;国际收支逆差加大;外债有增无减,负担沉重;食品严重短缺,出现了生存危机。发达国家面临的则主要是周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非传统安全

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简称NTS),又称“新的安全威胁”(new-security threats,简称NST)。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当代世界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资源短缺、毒品泛滥、疾病蔓延、国际难民、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跨国问题。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和人类未来发展紧密相连,迫切要求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