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14260000000045

第45章 《真理报》、《消息报》今昔及今日俄罗斯报刊体系

李玮

社会主义苏联时期,曾有两份党报以高居世界首位的发行量,超群的影响力蜚声海内外,它们是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和苏联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这两份报纸地位非常高,特别是《真理报》,作为苏联新闻理论的最高领导者和最忠实的实践者,它将党报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是苏联“报纸中的报纸”。

但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长期禁锢,两份报纸只是宣传工具,并不具备传播新闻的正常作用,因此被苏联人戏称为:“《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

下面我谈一谈解体前后这两份报纸所经历的转变,透过它们的变化,简单介绍俄罗斯报刊领域的现状。

一、《真理报》今昔

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真理报》并不是第一份俄国社会主义报纸。第一份报纸是《火星报》,由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国外创办,并通过它统一思想,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工人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期,党内分歧导致以列宁为首的党内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党内少数派(孟什维克)的形成。《火星报》被后者(孟什维克)把持,于是列宁退出《火星报》编辑部,着手创办新的布尔什维克报刊。

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创办一份大型的、全国性的、宣传布尔什维克革命主张的报纸。1912年5月5日,《真理报》在彼得堡问世。为纪念这一不平凡的日子,5月5日后来成为苏联的新闻节。

《真理报》是第一份在俄国国内合法出版的工人大众日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报,列宁从未担任过报纸的主编,但他几乎每天都为报纸写稿。1912-1914年和1917年武装起义前,斯大林曾是《真理报》的主编之一。《真理报》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积极推动工人解放运动,因此不断被当局追查和封锁,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得以在俄国复刊,成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阵地。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真理报》编辑部搬迁至莫斯科。党的“七大”后,《真理报》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同时成为苏其他国家机关的官方出版物的还有《消息报》——最高苏维埃的机关报,《劳动报》——总工会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共青团机关报,《少先队真理报》——苏联少先队机关报。

在众多的苏联报刊中,《真理报》获得至高无上的待遇。1929年,斯大林曾明确指示,《真理报》“可以审查监督其他报纸”,这奠定了《真理报》“报中之报”的核心地位。苏联时期的报业体系像一个巨型金字塔,《真理报》雄踞塔尖,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层层监控严密有序的新闻体系。《真理报》绝对是苏联新闻理论的最高领导者和最忠实的实践者,将党报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真理报》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充足经费生存,全盛时期的发行量居世界前茅,日销量达到1100万份,《真理报》的经典报头是: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几个大字。作为苏共的头号党报,《真理报》有严格的选题计划,所有文章事先都要经过党委和主编的层层研究审定。重头文章通常提前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以前就已确定,大部分的篇幅都是提前两天以上安排好的。头版专门用来刊登党的新闻、社论、经济成就和外国贵宾来访的消息;少有即时新闻;完全不登广告。

1991年8月22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发布总统令,宣布解散共产党,没收其全部财产,包括《真理报》。《真理报》被勒令停刊。但是,紧接着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大众传媒法》使《真理报》死里逃生。法律规定境内所有的苏联时期报刊都可以继续存在,但需重新登记注册。重新登记后的《真理报》面目全非:不再属于任何党派,成了集体所有独立经营的政治性报纸,总编换人,报名旁边的列宁头像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消失,主旨改为“坚持中派立场,支持社会的民主改革,成为公民和睦的报纸”。1992年经济危机中,《真理报》一度因经济窘境停刊。不久后在一位据说亲共产党的希腊实业家的资助下得以复刊,但已失去独立报刊的地位。复刊后在报头冠以“5”以示区别,名为《真理报-5》,为周末报,观点温和。

1993年,《真理报》编辑部再度发生分裂,两位前主编各拉人马另起炉灶,办起两份《真理报》。这两份报纸均带有鲜明的反对派色彩。一份执左派观点,另一份更倾向于民族主义。很快后者在联邦政府的压力下停刊,但在1999年1月,其编辑部开设了“《真理报》在线”网站(http://www.pravda.ru/),组建了第一家俄文网上报纸。

如今,俄罗斯有两份《真理报》:纸质《真理报》和“《真理报》在线”。前者曾经的赞助人希腊实业家亲共产党,在他的资助和久加诺夫的率领下,《真理报》再度成为今天俄罗斯杜马党派之一的俄罗斯共产党的代表报纸。而“《真理报》在线”则完全是一份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通俗娱乐报纸。两家《真理报》还曾经因争夺冠名权而闹上法庭,但不了了之。今天市场上仍然可以见到的《真理报》,列宁头像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又赫然出现在刊头,是一份具有倾向性的报纸,是左派思想发展的公开讨论阵地。据2008年6月的统计,该报目前发行量有10万份。相比苏联时期1100万份的历史,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如今打破垄断的俄罗斯报刊市场上,也算站住了脚跟。

二、《消息报》今昔

《消息报》曾是苏联时期的第二大报纸,1917年3月13日在彼得格勒创刊。当时称《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消息报》,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控制的报纸。十月革命后归布尔什维克领导。1918年3月随苏维埃政府迁至莫斯科,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机关报。1977年改用现名。

1991年苏联解体,《消息报》比《真理报》幸运,没有进入叶利钦钦定的停刊名单。经过重新注册登记后,它也脱离了国家机关报,成为集体所有的独立报纸,并成立了“《消息报》有限责任公司”。在1992年接踵而来的经济危机中,《消息报》同样不得不投身于金融寡头的怀抱,将大部分股权卖给卢克石油公司。1990年代后期,《消息报》成为政治和金融寡头们争夺的重点报纸。在一场激烈的斗争之后,《消息报》51%的股票转卖给了奥涅克西姆银行。之后不久,主编ИгорьГолембиовский离开《消息报》,在当时的财阀别列佐夫斯基赞助下成立了《新消息报》。2005年,《消息报》51%的股份被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传媒集团Газпром收购。至今俄罗斯市场上活跃着两份消息报:《消息报》和《新消息报》。前者在2007年的调查中排名16,日发行量达20多万份。后者则要逊色许多,以网络版和播报娱乐新闻为主。

相比其他多数改头换面成为娱乐报纸的苏联机关报(比如《莫斯科共青团报》),《消息报》的转型是一个相对成功的范例:它没有消亡,没有改变自己严肃报刊的基调(今天主要内容仍是国内外主要事件,分析评论,经济和商业,文化和体育等新闻报道),而且仍能跻身于俄国主流报刊的行列。这归功于它及时地改变办报理念,采用国际化的管理方法,同时也因为它的幸运(有实力强大的大企业大银行帮助它渡过经济危机)。目前的《消息报》主要以大量转载塔斯社和国外通讯社的新闻为主,评论性较少,观点温和,但品位不俗,属于严肃报刊。

三、今天的俄罗斯报刊体系

苏共执政时期,苏联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党报。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罗斯政党发展进入高峰期,各党派纷纷创办自己的报纸,于是,1992年俄国曾有1200多种代表各种政治派别的报刊。

经过近20年的混乱和整顿,如今俄罗斯仍然党派林立,不少政党也都有自己的报刊,但这些报刊主要限于内部信息传递,影响面很小。俄罗斯已经不再是政党报刊独占鳌头的时期。主流报刊中几乎没有政党报刊的身影(《真理报》算不上主流报纸),尽管有些报刊明显表现出亲某个政党的立场,如《苏维埃俄罗斯报》亲共产党,许多报刊亲杜马第一席位党——统一俄罗斯党(执政者普京率领的党派)。

今天的俄罗斯报刊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种所有制并存模式

苏联时期的报刊全部被国家垄断。如今俄罗斯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模式。按所有者可划分成国有报刊,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其中政党报刊可忽略不计,商业报刊指属于不同内外资媒介集团的报刊。至于国有报刊,据统计,目前将近20%的全国性出版物和约80%的地方出版物(还有80%电子传媒)属于国家所有。但是,今天国家所属的概念较之苏联时期有所不同,国家控制报刊的方式多种多样,直接创办管理是少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政府或国家大企业创办独资传媒公司,通过它管理和控制部分传媒,例如Газпром_медиа传媒公司,它是《消息报》的大股东。(2)通过国家企业买断传媒股份。例如俄罗斯统一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是“Рен-ТВ”电视台的大股东。(3)政府直接创办和控股(主要指电子媒介,如俄罗斯国家电视台TV-1,政府一直占51%的股份)。(4)通过亲政府的组织和个人控制传媒,例如《莫斯科共青团报》在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控制下。

2.全盘商业化

苏联时期,报刊经费全部来自政府预算拨款,如今,国家虽然是许多报刊的主人,但在经济上对它们实行全面“断奶”。事实上,到2002年底,除了少数国家传媒(主要是地方传媒)多少还能得到一定的国家拨款资助外,大部分传媒成为自谋出路、自负盈亏、追逐利润的经济动物,其生存主要依赖广告收入。

3.政治化严重

俄罗斯报刊虽然彻底商业化了,但在政治问题上却不能彻底服从市场规律。国家作为最大股东主要从宏观上调控核心媒体的政治倾向。表面上看俄罗斯报刊的自由度相当大,平时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受约束,可以骂政府,取笑总统,刊登色情图片,各色娱乐信息……国家对它们的控制更多是为了控制大选。在这些特殊时刻,报刊的自由度就大打折扣,所属关系就彰显出威力了。

总之,俄罗斯目前的报刊舞台算得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消息报》《真理报》这两份拥有悠久历史的老牌报纸也仍然以不同的方式活跃在这个舞台上。至于今天的俄罗斯报刊体系,它有别于美国式的完全商业模式,因为国家还是不少报刊合法的创办人和拥有者。它也有别于欧洲的公共模式,因为国家在这里的作用远不只是提供资助,还时常要行使其他的权力。这是一种新型的、俄罗斯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式的报刊模式,是一种政治-商业报刊模式。国家作为最大股东主要从宏观上调控核心报刊的政治倾向,报刊的主要经济来源正在从依赖国家和企业资助走向依赖市场和广告创收。正如前俄罗斯传媒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所说:“今天的俄罗斯传媒虽然没有获得充分的政治自由,但经济上正在走向独立。”只要不去触动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那根敏感的神经,俄罗斯报刊基本上是自由的。《真理报》《消息报》也不例外。

〔李玮: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