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
14257200000013

第13章 美剧的跨文化接受研究——以中国大学生对《六人行》的解读为个案的分析(1)

李丽颖

研究介绍

本研究使用焦点小组讨论的方法,研究具体情境下,大学生受众对具体的一部美国电视剧文本——《六人行》的具体接受和解读状况。使用焦点小组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在自然和真实的收视环境下,发现大学生解读《六人行》的主要特征;大学生个体在解读模式上的差异;他们如何理解和解读电视剧所携带的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他们接受和解读的社会文化因素都有哪些;以及大学生对异文化信息的审美和批判能力。

本研究的总样本是中国人民大学2005级的本科生。通过前期访谈(pilot work)和背景问卷调查,从中挑选了25名学生作为焦点小组成员。在此基础上组织了5个焦点小组,每组5人,每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3男2女或2男3女。这25名学生都是《六人行》的忠实观众。访谈地点是学生宿舍,以确保收视环境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解码标准说明

本研究对《六人行》受众的解码方式的分析参照了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霍尔的三类解读方式,“文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讯息潜在的解读方式不止一个,受众可以有三种解读方式,即受众按照编码者在媒体上赋予的意义来理解信息的倾向式解读、受众部分地依照自己的社会背景作出与编码者在媒体上赋予的意义不同的解释的协商式解读、对编码者在媒体上赋予的意义作出完全相反的解释的对抗式解读”。

第二个标准是利贝斯和凯茨在《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一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焦点小组成员的文本解读所作的分类,即参照式解读和批评式解读。“参照式解读将《六人行》这部电视情景喜剧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被访者把剧中的人物角色当做真实人物来讨论,而且随后又将这些想象中的真实人物和自己的真实世界联系起来。批判式解读则将这部电视剧当做一部具有美学规则的虚构的作品来进行讨论。参照式解读意味着更多的情感投入;而批判式解读则带有较浓的认知色彩,用影视剧的类型、情节和故事主题等来阐释这部节目”。

这两个标准都可以被用来考察文本对受众的影响。相比而言,第二个标准的考察范围更具体、更微观一些,涉及受众接受中的情感投入、认知投入、文本的意识形态信息、美学信息等多方面的文本与受众间具体的协商互动过程。

利贝斯和凯茨在他们的研究中对参照式解读和批评式解读两类解码方式进行了细分,总结出了五类具体的解码模式。

有关这五类解码模式的具体描述:

解码模式:特征描述

热的解读模式——带有感情色彩的、掺杂有更多的情感投入

1.严肃的参照式解读(热的):把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真的

2.意识形态的批评式解读(热的):对电视文本的主题和寓意进行评价

3.语用的批评式解读(热的):把剧中的价值观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参照

冷的解读模式——不带感情色彩的,较少有情感投入的

4.游戏的参照式解读(冷的):从诗学的角度来评价节目,以一种虚拟语气把故事与想象性的现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的、比较浓厚的游戏色彩的

5.美学的批评式解读(冷的):把文本看做一个结构,从人物角色在节目的戏剧化结构中所具有的功能,和从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本质来理解节目的生产流程

需要指出的是,霍尔的三类解读模式只能反映出受众接受或者拒绝了编码者赋予媒介文本的意义,并不能反映出文本对受众影响的程度。

利贝斯和凯茨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若要论及《达拉斯》对阿拉伯的观众还是对美国本土的观众影响大,答案则应该是前者。这或许与美国本土观众对本土媒介具有较多的经验,批评方面受过较多的训练,或者对美国社会比较了解因而少受其影响有关;而阿拉伯观众来自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自身的价值观与美国的大相径庭,又由于缺少相关的媒介经验和文本批评训练,在突然接触异文化的媒介产品时,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识,情感投入很大,虽然他们并不接受剧中的观点,但所受影响要远远超过美国本土观众。

基于此,本研究的一个假设就是:《六人行》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较少接触美国影视剧的大学生的影响要大于美国影视剧收视经验丰富的大学生。后者解读《六人行》时态度是游戏的,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对这部情景喜剧的类型和人物的戏剧作用作出评判,而前者则态度严肃,倾向于把里面的人物当做真实的来看待,并且把他们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大学生解读《六人行》的主要特征

笔者将5个焦点小组、25个访谈对象的两万多字的访谈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基本的语言单位,按照霍尔和利贝斯、凯茨的两列标准进行了编码分类,随后又统计了各个解读类型的数量。

受众对《六人行》的文本信息的接受情况如下:被访焦点组成员的协商式解读的语言数量最多,占到整个访谈内容的43.3%;倾向式解读位居其次,占整个谈话内容的32.3%;对抗式解读的语言相对较少,只占到不到两成。在按照第二类标准进行的分类上,按照数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批评式解读/语用的/热的、参照式解读/严肃的/热的、参照式解读/游戏的/冷的、批评式解读/美学的/冷的。而批评式/意识形态的解读数量骤然下降,只有1.2%的谈话内容属于这个范畴。参照式解读的总体数量占到访谈内容的52.1%,略微高于批评式解读所占的47.9%。热的解读模式占到访谈内容的55.1%,冷的占了访谈内容的44.9%。

上述数据揭示了大学生解读《六人行》的规律和特点:

第一,更多的被访者是以协商或倾向、而不是对抗的态度对待《六人行》所携带的价值观信息。证明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信息的总体态度是接受或参照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协商式接受。

第二,参照式解读的比例总体稍高于批评式解读的比例,但数据差异并不是很大,证明大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经常在电视剧现实与生活现实之间转换,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生活是他们解读美国影视剧时的参照物。占55.1%的热的解读模式,证明大学生在解读中投入了一定的情感,因而所受影响较大。但是占访谈内容19.2%的从文本内容和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这部情景喜剧的批评式的/美学的/冷的解码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被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批判解读异文化信息的能力。尽管如此,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的批评式解读的数量非常少,证明被访者中很少有人认识到蕴涵在这部美国情景喜剧中的意识形态信息。

解读模式分析

为了更好地阐释大学生解读《六人行》的规律和特点,笔者按照小组访谈中的话题对访谈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对电视剧内容的基本介绍、对人物的讨论、对剧情的真实性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讨论、收视经历的讨论、对价值观的讨论、对收视意义的讨论。笔者从5个小组的25名小组成员中选择了3名成员的访谈转录文字资料,他们代表了3类比较典型的解读模式。出于保密的原则和对被访者负责,笔者使用3个化名来确定这3名被访者在谈话中的角色。他们分别是小欧、小刘和小邢。小欧(男)毕业于江西省的一个县级高中,小刘(男)来自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小邢(女)是北京生源。

热的/严肃的/参照式的解读模式

按照霍尔的三类解码方式,小欧是典型的倾向式解读的观众,他对蕴涵在《六人行》中的西方文化信息基本是全盘接受的。小欧解读《六人行》时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同时也是三个人中态度最严肃的人。他在认可剧中人物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同时,时时刻刻把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虚拟的剧中生活联系起来,用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是典型的“将节目的意见与关于现实生活的意见结合在一起”的参照式解读方式。例如,当被要求向小组成员介绍《六人行》时,小欧的回答是:

这是一部教育片,年轻人如何谈恋爱,有一些性文化,怎样对待友情,对青少年来说是完全必看的,是一部启蒙电视剧。

当我失落的时候看看《六人行》,我就会变得乐观起来。我的行为肯定受影响了,当做什么事情失败的时候,我就会想人家那么乐观。自己怎么能这么悲观呢。指导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