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精品导视
14256600000036

第36章 出租车司机

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比尔·菲利普斯影片公司、意塔罗·朱迪欧影片公司1976年

类型:彩色片

片长:113分钟

编剧:保罗·施拉德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摄影:迈克尔·查普曼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饰特拉维斯·比克尔

朱迪·福斯特饰艾瑞丝

赛碧尔·谢泼德饰贝茜

本片获1976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全美影评家联合会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奖,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奖。

导演简介

马丁·斯科塞斯,生于纽约,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移民后裔,成长在曼哈顿的小意大利区,后就读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他是美国本土罕见的学者型导演。在电影学院期间拍摄过三部短片之后,于1968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片《谁在敲我的门》(Who"s That Knockingat My Door),之后的《穷街陋巷》(Mean Streets,1973)、《爱莉斯不再住在这里》(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1974)为他赢得了最初的声誉。其影片往往对社会问题投以严肃的关怀,《出租车司机》就是其中的一部,也是马丁·斯科塞斯的代表作。该片于1976年面世后在世界影坛引起巨大轰动,其艺术成就在欧美各国受到了一致的肯定,荣获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演员奖等众多奖项。

《出租车司机》之后,马丁·斯科塞斯继续拍摄了大量具有连续风格的影片,是一位相当高产的导演。2006年拍摄的《无间行者》(The Departed)终于为他赢来了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奖杯。

剧情简介

刚从越南战场归来、患有严重失眠症的退伍军人特拉维斯在纽约市以开夜班计程车维生。他每天从早到晚在纽约的各条大街小巷上行驶,目睹着这个城市的肮脏和人们的罪恶。孤独的生活使他越发空虚,除了工作,他只有依靠色情影片来打发无法入睡的时间。

正在特拉维斯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位名叫贝茜的姑娘步入他的眼帘。在他看来,贝茜与众不同,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贝茜是总统候选人帕兰坦的竞选中心的工作人员,特拉维斯为了接近她便到中心去做义工,并试图与贝茜交往,却在第一次约会时带她去看色情电影,贝茜从此不肯再理他。特拉维斯的这段感情很快以失败告终。

同时他又结识了雏妓艾瑞丝,想要帮助她脱离皮条客的掌控,劝她回家继续学业,但却徒劳无功。深感无力与挫折的特拉维斯从黑市商人手中买枪,并开始努力锻炼身体和练习枪法想要刺杀总统候选人帕兰坦。当刺杀未能成功后,绝望的特拉维斯来到艾瑞丝所处的街区,将皮条客、房东以及嫖客一一打死,自己也身受重伤。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媒体的宣传下,原本准备一死了之的特拉维斯却成了拯救雏妓的英雄,他的事迹成为纽约的新闻。痊愈后的一天,特拉维斯发现贝茜走进他的出租汽车,但这次他拒绝了贝茜的好感,像以往一样消失在纽约灯红酒绿的街头。

影片分析

一、主题分析

影片被电影评论家们归为社会问题片,原因在于影片所具有的深刻严肃的社会内涵。

当时的美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越战的失利使得很多普通人开始对国家政治和“美国精神”产生怀疑。曾经充满自信的美国人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彼此信任,社会的隔膜逐渐明显。而在纽约这座以繁华著称的大都市里,孤独和空虚更显著地笼罩着每一个个体。在主人公特拉维斯的眼里,纽约这个昔日的乐园已经变成荒芜的地狱,雏妓艾瑞丝的栖身之所正是这个地狱里尤其恐怖的一角。

特拉维斯是一个对社会感到迷惘的人物,他年轻,他来自越南战场,他患有失眠症,但他却异常清醒。虽然无法以哲学来解释人生,但特拉维斯却有自己朴素而明确的价值判断,他强烈地感受到社会的丑恶,深深地厌恶并诅咒这一切,幻想有一天能有一场大雨荡涤掉这些丑恶。和贝茜的交往更加使他对现实失去了信心,感到激愤和痛苦的同时,他决定做些什么,其实干什么都不重要,只是有一种迫切的欲望驱使他要去做。对于他来说,不论是去刺杀总统候选人还是去拯救雏妓艾瑞丝,都是他出于自我朴素价值判断的驱动,同时又是他实现自我,将“自我”充分表露的一种冲动。在这里,特拉维斯这个人物显示出某种存在主义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当时美国社会的现状是息息相关的。

影片通过特拉维斯这个人物的塑造,深刻而独特地把握住了当时美国主流之外的年轻人的心理,折射出越战后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二、人物与表演

在塑造人物性格的表现技巧上,影片也颇具特色。影片对特拉维斯痛苦而孤独的内心世界并没有加以生硬直接的表现,而是采取了一种外部行为上的淡化处理加以渲染。在影片的开头,主人公眼睛的大特写就深深地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悲凉。而生活中的特拉维斯却又总是心平气和、面带微笑的。这两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却也使得观众能深深地体会到人物内心所受的压抑与隐藏着的危机。

特拉维斯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也来源于马丁·斯科塞斯与本片的主演罗伯特·德尼罗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精诚合作,本片只是他们长期合作的成功范例之一。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一贯以极强的本色去刻画角色,而非被角色融化,斯科塞斯则是朴实自然风格的倡导者,在他的电影中德尼罗可以找到充分发挥的空间,找到真正的自我。为了准备角色,罗伯特·德尼罗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开着出租车工作12个小时,并研究了与精神病相关的大量材料。对角色充分的准备使得他在影片中将特拉维斯的多层次心理和情绪状况刻画得极其丰富,因而显得真实可信,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使人感受到特拉维斯就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这一形象可以说是罗伯特·德尼罗演艺生涯中的又一座里程碑,是罗伯特·德尼罗最为成功的角色之一。

而对于“好莱坞才女”朱迪·福斯特来说,本片是她银幕生涯的起点。她饰演雏妓艾瑞丝时只有12岁,小小年纪就准确地把握了角色的心态和神韵。同样为了准备角色,她曾亲自向纽约一位街头妓女询问相关的生活经验,后者也在片中作为她的同伴演出。艾瑞丝这一角色的塑造显示出朱迪·福斯特颇具天赋的表演才华,她也因此荣获1977年度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三、视听语言

除去深刻的主题与鲜明的人物塑造,影片的表现形式也十分独特,表现主义色彩与对现实的自然主义式的展现,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风格并行不悖。影片中夜晚的纽约始终笼罩在一种光怪陆离的氛围中,黑暗中灯光闪烁下的团团雾气,街道上和汽车玻璃上的雨水,肮脏的路上晃动着的渣滓,观众的耳际响起阵阵不和谐的、节奏强烈的音乐声,这些音响符号巧妙地映托出城市的冷漠和迷乱。闪动着霓虹灯的夜景,既显得繁华热闹,却又体现出一种冷漠,近在咫尺而又十分遥远。在特拉维斯漫无目的的驾车游荡的场景中,极其强烈地突出了一种孤独而忧伤的气氛。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红色,红色的片名,红色的霓虹灯、信号灯、尾灯无不隐含着暴力,直至结尾的暴力场面,特拉维斯的脸上、身上以及妓院的黑墙上都沾满了猩红的鲜血,这些都使影片带有某种表现主义的色彩。

而同时,影片在表现特拉维斯的生活时则采取了极忠实的现实手法,如特拉维斯工作的出租车公司、他的寓所、纷繁忙乱的纽约街头,都是使用非常自然的方法实景拍摄的。

长于社会批判的马丁·斯科塞斯在这里将两种风格的视听语言糅和在一起,很好地渲染了主题:在特拉维斯几近疯狂的精神世界之外,是一个兀自运转不停的美国社会。两种视听语言的冲突象征着现实与精神层面的冲突,而最终导致了影片中人物的内心驱动与戏剧行动。

(郑隽尧)

参考书目

《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英]汤普森、克里斯蒂编,杨向荣、谭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