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广播剧编导教程
14256400000038

第38章 广播剧的类型和样式(1)

学习目标:

·了解广播剧的类型。

·了解广播剧的样式。

广播剧是用声音表现内容的戏剧品种。在广播剧这块园地上,众多的编导们不辞辛苦地耕耘着,创作了不同类型和样式的剧目,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与认可。

第一节 广播剧的类型

广播剧从剧目播出方式上分为三种类型:单本广播剧、连续广播剧和系列剧。

一、单本广播剧

它是由单一的情节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一段时间内播出的剧目。它可长可短,短的几分钟,长的几十分钟。例如,孙瑜创作的单本广播剧《最后一课》是10分钟的儿童广播剧。日本作家创作的《回声》只有8分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广播剧组根据这个剧本制作的广播剧获得了1983年的优秀剧目奖。

为了维持听众收听的耐心和注意力,单本的剧目不宜过长,太长了收听效果不好。因此,广播电台提倡播放不超过60分钟的单本剧目。单本剧中也有分上下集的,可以分别在两个不同时间段播出。

二、连续广播剧

连续广播剧是根据长篇小说改编或者创作的剧目,其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众多,事件多变。单本广播剧已经容纳不下了,就采用连续剧的方式播出。连续剧是一种结构庞大的剧集,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有连贯性,直到最后结束,如同我国的长篇章回小说。夏衍说:“什么叫‘章’?按语意,‘乐竟为一章’,就是乐曲告一段落谓之一章。什么叫‘回’?按语意,回者次也,一次叫做一回。同时,回字又有‘转’的意思,回也可以解释为‘转折’。”[1]连续剧每次演播一集,每集都在紧张高潮之时,来一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趋势,造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悬念。从剧本的情节结构来看,要抓住四个字,即“起、承、转、悬”而不合。在连续剧里,特别重要的就是集与集之间的这种“悬念”关系,只要做到这一点,集与集之间就有了连续性。所谓连续,其含义是若干个单剧连续下去,形成篇幅较长的集剧。要续则必然要连,或者情节连,或者人物与情节一起连,连得起来才谓之续。事实上,连续剧一般都是人物与情节两者都连的。

在我国,较早出现的连续广播剧是中央台和哈尔滨台联合制作的4集连续剧《居里夫人》。之后,中央台又制作了《希腊棺材之谜》(7集);上海台录制的连续剧《W.P.行动》是22集;江苏台录制的连续剧《漩流》有30集;中央台录制的《夜幕下的哈尔滨》、《红楼梦》有35集;黑龙江台录制的《水浒》有68集。目前,我国最长的连续广播剧是四川台录制的《三国演义》(108集)。

世界上最长的连续广播剧《捕鼠器》在英国伦敦已上演了整整30年。《捕鼠器》是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了祝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祖母80寿辰而写的一部惊险小说,最初以广播剧形式问世,后来才被搬上舞台,于1952年11月25日正式公演。该剧的剧情并不复杂,角色也只有8个,但至今它已上演了近1.25万集,观众达500万人次。

三、系列剧

系列剧同样是一种结构庞大的剧集。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要人物贯穿全剧,但每集的故事互不关联,情节独立,故事自成单元,而重要人物不变。如果每次都听,自然可以全盘了解,即使偶尔听一集也可以听懂。比如,上海台录制的《刑警八〇三》是一部大型系列广播剧,首批由20部、102集组成,每部剧情相对独立,主要人物及其家庭生活贯穿全剧,并随剧情同步发展。另一种是人物与故事每集都更新,它们之所以形成系列是因为某种意义或某种目的,但各个单剧的人物与情节则可以完全没有关系。比如,在湖北省有一个县,相继出现了200位职位不同的将军。每位将军都有一番与众不同的经历。如果从这200位将军中择其突出的几位,根据他们的事迹编写和录制成系列剧,就成为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情况。

连续和系列是两个不容混淆的概念,连续剧与系列剧也是不能混淆的两种类型的广播剧。

第二节 广播剧的样式

广播剧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十种:

一、话剧式

从我国现存的史料来看,广播剧源于话剧艺术。早期的广播剧曾明确地冠以“播音话剧”之名。剧作者多是从事话剧创作的作家,常以话剧的形式写作播音剧。因此,剧本继承了话剧的许多特点。这样的剧人物少,冲突尖锐,场景集中,戏剧性比较突出,很像独幕剧或小话剧,只要稍加改动或全然不动,就可以搬上舞台演出。例如,20世纪30年代夏衍写的《“七·二八”的那一天》、于伶创作的《以身许国》等都可以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初期演播“播音剧”的演员们为了进入角色,明确场景环境,常常身穿人物服装在播音室内摆上布景,按照舞台剧的演出方式直接演播剧本的内容。这种样式的剧目直到今天还较多地保留着话剧母体的特征。比如1982年的获奖剧目《白玉兰》,场景单纯,情节集中,人物关系纠葛得很紧密,虽然剧中把一段在自卫反击战中吴明与白岚邂逅相遇的叙述语言化作了回述场景,并进行了广播化的处理,但《白》剧在许多方面还是继承了话剧艺术的传统格式。

这种样式的广播剧要按照戏剧冲突律来安排结构,形成一条由冲突的动作所引起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结构要素在内的情节线索。在结构上往往要遵循一条原则,即按照情节发展的逻辑顺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使剧情能够以步步相逼的发展形势奔向高潮。

二、小说式

在广播剧发展的进程中,广播剧的编导开始从小说取材来编写剧本,同时也为了满足听众收听的美感,增强剧目的文学性,吸收了小说中的一些表现手法,用作者的口气介绍、叙述和描写。特别是对小说进行改编的编剧者,为了尊重原作,不再着力强调广播剧戏剧性的一面,而是极大地保留了原作中用文学性的描述语言进行心理刻画的段落,以及原作的风格,如《胜利花环》、《森林里来的孩子》等。小说样式的广播剧从小说中吸收了那些富于文学性的语言,进行细腻的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进而完成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以及对主题的揭示等。在结构上,小说样式的剧目是以从小说中学到的用场面的积累来组织剧本,它是一种处理渐变的艺术,这是小说样式的剧目最主要的特征。话剧样式的剧目是按照戏剧冲突来结构的,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它侧重于冲突的开展和解决。小说样式的剧目是描写人物感情的细腻变化,它不一定有紧张的冲突,也不一定有冲突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是通过把人和事表现得更亲切、生动、细致来渲染人物的情怀,激发听众的感情。它的戏剧性是内在的,是别具一格的艺术结构。

三、戏曲式

戏曲是两千多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具有民族特色,植根于群众的土壤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广播剧如何向地方戏曲学习,汲取其营养,丰富自身,从而更广泛地在人民群众中扎根,湖南电台的编导做了尝试性的工作。他们请戏曲剧作者为电台创作广播剧。这些作者把戏曲的一些表现手段糅入广播剧中,于是出现了戏曲样式的广播剧。

这种广播剧的特点是语言风趣、幽默、诙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夸张的表演,巧妙安排的误会与巧合,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形式上,它非常近似于地方戏曲中的小喜剧。比如《支票》及1982年获得优秀剧目奖的《书记推磨》等剧都具备了上述的特色。在人物语言上,它不同于话剧样式的广播剧,在文学性、抒情性上又不同于小说样式的广播剧。这是它吸收了戏曲的众多艺术表现手段之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成为一种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新样式。

在这之后,许多电台的编辑又在戏曲的根基上按照广播化的要求制作了有曲牌的戏曲广播剧。这种样式的广播剧在确定剧本的主题思想,规定戏剧冲突,安排情节结构,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与话剧样式的广播剧有共同之处,但在语言的形式和写作上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戏曲广播剧的语言以歌唱与说白并重,因此,在语言上有对白、解说和用韵文写成的唱词,音乐上是以不同曲种的曲牌作为基调经过改造之后的戏曲音乐作为配乐,音响效果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音响,而不是采用舞台上演出的传统戏曲乐器来模拟的音响效果了。

戏曲广播剧既是戏曲又是广播剧。这种样式的剧目在艺术处理上保留了戏曲中的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比如,在对白中根据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锣鼓点,台词的处理比舞台上演出的剧目稍微活泼一些,比一般的广播剧又多些韵味。这样做既不失戏曲的风格,又减少了程式化的舞台腔。另一方面,在艺术处理上尽量发挥广播的特点,如在戏里加上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和规定情境所需要的音响效果,这样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引起听众丰富的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唱段处理上,也尽量根据不同的场景,控制音量的大小,使人感到真实、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