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国际艺术品贸易
14254800000018

第18章 国际艺术品贸易的定义及简史(17)

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生于1931年),美国雕刻家、观念艺术家兼作家。莫里斯被认为是最低限艺术最杰出的倡导者和理论家,也曾试验过表演艺术(Performance Art)、大地艺术和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以及混合各种材料做成的临时结构。1964~1966年间,他用木材、纤维玻璃和金属创作由单一的几何形组合而成的结构体,但这种结构体缺乏情感的表现。他最有特点的雕塑作品是大规模的硬边几何形式,但是他也有用柔软、悬挂的材料做成的“反形式”(Anti form)作品。莫里斯的艺术创作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舞蹈、表演、电影和写作等。代表作品有《无题》等。

索尔·莱维特(Sol Lewitt,1928~2007年),美国雕刻家。莱维特被认为是最低限艺术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65~1969年间,他的木雕或瓷钢作品,全部呈现可以变换各种不同组合的立体开放结构,立体箱子的各个表面,有的开,有的关,也有些是从底部堆高成矩形的。他也试验过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1968年,他组装了一个金属管埋在地下,他把这一活动的全过程拍成一系列照片,让观众从照片中领悟作品标题的意义。同年他创造了墙壁素描,由艺术家或他的指定人,用直线、曲线,或随机的黑色、彩色线条作画。他也从事版画的制作。代表作品有《立方体》等。

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生于1935年),美国最低限艺术的雕刻家,大地艺术的先锋之一。受布朗库西的影响,他的第一批重要雕塑是以木材雕成,当时他正在弗兰可·斯蒂纳的纽约工作室工作。随后他制作了一系列以木材、通心板和水泥为素材的单位组合砌叠雕塑。1966年,他直接在一个展览场地用八组120块砖头布置了一件长方形规格的作品《等量八》。此后他专注于以四方金属板、木材等标准化规格单位为素材,在水平面上进行创作;有些作品是为特别场地构思的。他的所有作品都可拆卸。代表作品有《144枚正方形的铅块》等。

安东尼·卡罗(Anthony Caro,生于1924年),英国雕塑家。1944年他获得剑桥大学工程硕士的学位。1951~1953年间他给亨利·摩尔当助手。卡罗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多制作模型,而从不使用雕刻技术。1959年造访美国之后,他受到雕塑家大卫·史密斯的影响,使用预制材料如铝管、水箱、推进器、Z型钢板等制作金属雕塑。这些保持原型的材料被连接在一起,传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基调。他给完成的作品涂上光滑、鲜艳的深色,从而让这种基调表现出来。然而他后期的作品表面更加粗糙。在当代艺术家中,卡罗是挑战传统“雕像底座”的著名人物,为了让观众更加紧密地接近雕塑空间他选择以地面作为底座。许多评论家都认为他创造和发展了一种新的雕塑美学,其作品对年轻的艺术家们产生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正午》等。

汉斯·哈克(Hans Haacke,生于1936年),德国实验性的艺术家,主要活动在美国。哈克的作品多与运动、光和物体在环境中的反应有关。例如,在1960年初,他的作品是将液体放在塑料容器中,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就可看出液体的反应。在哈克的作品中,风和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68年他参加了“大气艺术”(Air Art)的巡回展览。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开始对观众参与以及艺术的社会作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代表作品有《生长的草》等。

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1938~1973年),美国雕塑家、实验性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他的作品主要属于最低限艺术(Minimal Art)的范围。60年代后期,他开始转向了大地艺术,并成为此领域最著名的画家。他参观了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州废弃的采石场和煤矿矿道,收集岩石碎片、地质垃圾,把它们放在金属箱或木箱排列成堆。他把这些东西和镜子连接成场地平面图、地图和傻瓜相机的彩色照片,这就是他建立起的“非位置”(Non site)艺术。他所采用的自然废弃物,类似于垃圾艺术家所用的城市废弃物。他后期的作品已倾向于概念艺术。他最著名的作品《螺旋形防波堤》,是一个被放置于盐湖城的螺旋形的地景艺术。代表作品有《螺旋形防波堤》等。

沃尔特·德·马利亚(Walter de Maria,生于1935年),他在内华达沙漠上用白粉画了两条平行线,两线间隔12英尺,各长1英里,题名《一英里长的线》,并在两条线消失之前,把自己和两条线一起拍进照片。1968年,他在慕尼黑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在这个展室的地板上平铺45.3立方米的净土。1961年,他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作品《艺术庭院》,被认为是第一个概念艺术的实例。代表作品有《破碎的一公里》等。

丹·弗莱文(Dan Flavin,1933~1996年),美国雕塑家和实验艺术家。弗莱文的作品从1960年开始部分朝向系统性,且具光学艺术。他利用管状灯的圆柱,在黑暗的画廊里营造出无穷的画面效果。由于应用现代技术和灯光,他的作品也直接导引发展出“彩色底”(Colour field)的绘画;在许多方面,他的作品和纽曼有极大的相同之处。代表作品有《无题(塔特林的纪念碑)》等。

阿伦·卡普罗(Allan Kaprow,1927~2006年),美国画家。卡普罗是20世纪“偶发艺术”(Happening)的创始人。偶发艺术是指自然发生、不规则,且包容错误及戏剧性的事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由达达艺术家策动过。卡普罗基于1950年纽约波普艺术的戏剧性及环境的变化,重新创造了偶发艺术。他之所以产生创造偶发艺术的灵感,是由于参观波洛克的画展,这个画展创造了一个完全被包围的环境。他的工作领域涉及布景的设计及戏剧性环境的营造。代表作品有《正在发生,人们在舔草莓酱》等。

约瑟夫·比依斯(Joseph Beuys,1921~1986年),德国雕塑家及表演艺术家,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70~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领导人之一。1950年,利用不同材料的多材质组合,他制作了一系列创意新颖的雕塑以及铜塑。1971年,他被聘任为杜塞多夫学院的雕塑教授,而后因为政治活动遭到解聘。比依斯的大多数雕塑是在行动过程中或过程后创造的。他的一件著名的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释图画》,艺术家脸上贴着金箔涂着蜂蜜,怀里抱着兔子,对它讲述图画。比依斯也是弗拉瑟斯派(Fluxus Group)[2]的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后期,比依斯的艺术和政治理念结合成统一的美学,艺术和社会组合不可二分。晚年,他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他的崇拜者尊为艺术领袖。代表作品有《我喜欢美国,美国也喜欢我》等。

[1]见Gunther Nther G.Schulze.(1999).“International Trade in Art”,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3:109-136。

[2]1962年在德国成立的国际性的艺术家团体,反对艺术中的传统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