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播音主持高考攻略
14254500000022

第22章 攻略二播音主持考场探秘(19)

10.

我谈春晚

看春晚,说春晚。时至今日,春晚已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年后也话题不断。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被引入春晚的同时,更多关于春晚的话题也随之产生,商业氛围过于浓重、广告植入过多、节目质量下降等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当多数人对春晚的运作模式持否定态度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客观地看待春晚的商业化运作呢?

从当前的社会背景来看,春晚商业化运作顺应了市场的发展,属于时代的产物。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同样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利用现有的资源招商引资,在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台精彩晚会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从企业方面来说,通过运用创新的营销模式赢得市场,是其在竞争中获利的重要途径,而春晚这场文化艺术大餐中的广告无疑为其提供了其他广告所无法比拟的营销模式。央视春晚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其商业化的模式符合市场的发展。

从春晚本身来看,广告的存在符合春晚雅俗共赏的需要。高雅的节目能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的广告则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气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它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央视春晚以创新的或隐形或植入性的广告形式取代了专门的广告时段,既不影响节目之间的衔接,也不影响观众观看节目的积极性。从朱军与冯巩喝青岛啤酒,到“百度一下”、“到搜狐看新闻”等等,央视春晚无不在载歌载舞的高雅中透露着生活的气息。

从春晚引起的效应来看,春晚在满足人们文化娱乐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春晚经济由此而生。有数据显示,今年春晚广告收入达到6.5亿元。在央视广告收益之外,为投放广告的企业创造的收益更是不可估量。伴随春晚而生的春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竞争,活跃了市场。据有关报道,淘宝网某商家出售2010年春晚某小品节目演员使用的某品牌的挎包,仅两天就售出了200多件,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当下,央视春晚已经成为一个电视品牌,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其背后所包含的商业价值,创造市场化环境下的经济利益,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春晚商业化的运作,给这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以生存发展的空间。我相信当广告植入更加规范,春晚商业化运作更加成熟的时候,我们将看到一场更精彩更有活力的经济文化娱乐盛宴。

(作者:周崇文)

11.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说的是某市政府为了帮助下岗工人,每月按时将一定的生活补助发放到各个社区,并鼓励社区居民们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共同努力,共创和谐社区。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家所在的“建设社区”,那是一个团结、友爱、和睦的社区。张爷爷退休后,将社区作为发挥余热的阵地,他主动联系购买树木与花种,并将它们种植在花坛内,坚持每天浇水、修剪花草。他说小区环境优美了,大家住在这里心情自然舒畅。在张爷爷的带动下,我们大家自觉美化环境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跟着他一道共同维护小区环境。每次社区代表会议之后,社区居委会制定的楼道卫生制度、治安管理规定、社区居民公约等规章制度,我们所有的邻里都会积极响应;每天大家都会自觉轮流清理楼道杂物、打扫楼前卫生;在我们社区的棋牌休息室里,你总会看到老人们聚在一起休闲、娱乐、话家常,总会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难道你没有被这种团结、友爱、和睦的和谐气氛所感染吗?

也许你会说,我们不过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中,构建和谐社会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校园也有属于它的和谐。学校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地方,在那里有我们尊敬的老师,他们传授给我们的不仅有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他们的人生经验,为的就是我们能健康茁壮成长;在那里还有亲爱的同学们,有的可能成为一辈子的知己,跟你一起同甘共苦。可是在校园里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不和谐现象,为了不劳而获,考试舞弊;为了不输于几句口角之争,就拳脚相向。类似这种不和谐的音符,还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消除。

其实构建和谐社会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都能为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心齐,泰山移”,相信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周伊)

考试环节之七才艺展示

才艺展示,也叫艺术特长展示。在这个考试环节中,一般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2~3分钟)进行展示。近几年来,很多院校都在播音主持专业的考试中增设了“才艺展示”环节,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全方位地考察考生的艺术才华和艺术潜质。其实,严格说来,并非所有的播音员主持人都必须要掌握多种门类的才艺。比如,新闻播音员就不一定非要能歌善舞。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老牌知名专业院校在考试中就没有设置“才艺展示”环节。但是,各地高等院校纷纷增设播音主持专业,例如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舞蹈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学院的主体师资是声乐教师、表演教师、舞蹈教师、器乐教师,这些院校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简章中,均将才艺展示纳入考试环节。如果考生不适应这些院校的要求,不提前在才艺上做好准备,就会影响考试成绩。因此,考生必须加以重视。当然,才艺展示只是考试的一个环节,并不意味着没有过人的才艺就没有机会被院校录取。有的考生和家长过于看重才艺也是不可取的,如有的学生长期停课找专业老师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在才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本身并不适合朝这些才艺方向发展,结果费力不讨好,还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播音主持专业考察考生的才艺,并不是要求考生的才艺有多么专业,考官只是大致考查一下考生的艺术感悟力。所以,考生大可不必“谈艺色变”。

一是选准项目,扬长避短。考生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清晰地评判自己,确定自己是否具备相应才艺的艺术表现力。

有的考生平时从来就不喜欢也不擅长唱歌,有的甚至走音跑调,却盲目选择声乐作为才艺表演,结果刚一张口,就引得在场的其他考生哄堂大笑。还有的考生身体协调性不好,体态不美,动作感差,有的体型太胖或太瘦,身材比例不匀称,却选择舞蹈作为才艺展示,所表演的舞蹈十分别扭、滑稽。还有的考生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找专业老师上了一两次课,就拿着二胡或葫芦丝等乐器进了考场,结果演奏了半天,没有一个音是准的。还有的考生从没接受过专业训练,就选择表演作为才艺,既没有编剧的能力,又没有表现的能力,更谈不上对作品进行细致的构思,导致所表演的小品内容空洞,节奏拖沓,表演的时候眼睛没有视像,行动没有实物感,一个小品表演下来考官看得云里雾里,莫名其妙……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才艺项目。比如自己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学过什么才艺?过去表演过哪些节目?哪些项目自己有一定的基础或者基本功?考生可以把自己以前擅长的项目重新练一练,或者请专业老师再辅导几次,好好完善一下。有的考生从小到大学过很多门类的艺术,如唱歌、跳舞、绘画、书法、钢琴、吉他、健美操等等。为了备战艺考,停课休学专门找老师去长时间地学才艺,上午学唱歌,下午学跳舞,晚上学绘画……为此耽误很多时间。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不可能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事实上,考生也没有必要过多过杂地接受才艺训练,毕竟不是报考其他门类的艺术专业,而是报考播音主持艺术,才艺并不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只要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多练习几次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不分主次,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些过于简单的项目不宜作为才艺展示。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视选秀节目让大家看到选手们在舞台上走着台步大秀身材,就以为走台步也是一种才艺。其实走台步只是作为模特这门职业的一种基本能力,就像是学器乐要会识谱,学书法要先练习握笔一样,它还不能算是一种单独的才艺。特别是那些身高、体型不佳的考生,选择走台步作为才艺更不合适。有的考生读一段中学英语书上的文章,也美其名曰“才艺”,这显然不合适。因为,英语是所有中学生的必修文化课程,不能算作艺术。有的考生在才艺展示环节“讲笑话”,拿出手机念了一条老掉牙的短信,还自以为是逗乐搞笑的妙招。有的考生“汪汪汪”地学了两声狗叫,就说是表演的“口技”。有的考生临时学了一个3岁小孩都会玩的小魔术。有的考生对着考官吹了几口气,就说:“刚才表演的是气功”,结果让考官哭笑不得。此外,还有很多考生认为朗诵准备起来比较简单容易,不用花费很多精力,于是就选择朗诵作为才艺展示。如果你是报考编导专业的考生,朗诵可以算作你的才艺,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选择朗诵就不合适了。因为,在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的其他项目测试中,如指定稿件播报、自备作品朗读等都是考查考生语言基本功的环节。

二是歌曲选择,健康向上。近些年来,选择声乐作为才艺的考生大约占到50%。播音主持考试现场一般是没有伴奏的,考生只能清唱,所以,应尽量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旋律性强的歌曲。一般来说,民族歌曲、美声歌曲和戏曲选段在考场是比较受欢迎的。

有的考生也许是受《快乐男声》、《超级女声》、《花儿朵朵》等节目的海选选手的影响,特别钟情于通俗歌曲,盲目模仿港台流行歌手,摇头晃脑,搔首弄姿,挤眉弄眼,令考官大跌眼镜。其实考官并不是完全排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只是很多考生所选择的歌曲,内容大多是男情女爱、卿卿我我的,不太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身份。还有的考生唱的歌曲的歌词粗俗不堪,如《哎呀哎呀亲亲你》、《小白脸》、《嫁个有钱人》、《恋爱大过天》等歌曲,只注重自我表现、情绪宣泄。如歌词中唱到“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的鼻子犯的罪”,“我爱人民币,坚挺的人民币……不论走到哪里,都用人民币……”,“你总是一次一次脚踏两只船,而我却一次一次的视而不见,这一次又去搂谁的肩,难道你永远都不觉得厌烦……”,这些歌词低级、恶俗,充满不健康的内容。有的考生拿着空矿泉水瓶当做麦克风,声嘶力竭地盲目喊叫,简直就是对艺术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