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14253800000001

第1章 序

刘伯高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一书,是在其博士论文《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政府公共舆论引导方式转换》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对什么是舆论,什么是公共舆论,舆论及公共舆论要不要管理,谁来管理,如何或怎样管理,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发达国家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以及怎样学习借鉴等问题,做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思考研究,在这本书的写作出版之前,还确实属于鲜见。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的面世恰逢其时,对该领域的研究开了一个好头,具有开拓性的价值与意义。为师的我当然为他而感到高兴并表示祝贺。

一篇好的学位论文往往是师生“共谋”的产物,其中主要是论者主观努力的结果。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伯高就长期在苏州市委宣传部及社会科学联合会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其工作经历和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和理论升华的过程。可以说伯高是带着问题来读书与研究的,立意在该领域走出一条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道路来。但由于公共舆论及其管理问题实在太敏感,太复杂了,以至于在论文开题时,学位点上的导师们难免存在一些意见分歧与担心,认为这个论题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写得不好,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都不好交代,两面受气。其实,导师们的一些谨慎的意见和建议是能够成立的,也是有益的。然而,伯高还是凭着他的理论勇气与执著,勤奋与刻苦,一次次的深入讨论,深更半夜的电话设问与论辩,证明着他选题的可行性与研究的进展程度。在写作过程中,他克服了涉及学科多,相关文献少,驾驭难度大等困难,如期完成了博士论文,并获得一致通过。他享受着辛勤笔耕后的收获与喜悦。

舆论、公共舆论,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卢梭曾把它说成是人民“心中的法律”。伍德罗·威尔逊则喻之为“帝王的宝座”。舆论、公共舆论,也是一种公共事务,对舆论、公共舆论加强管理,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当然我国政府也不能例外。问题在于,如何根据时代及其发展变化的要求,政府对公共舆论进行有理、有节、有力、有效、有利、有益的管理。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本书对公共舆论管理这个具有鲜明政治性色彩的问题作出了较为深刻的学术性阐释,对于党政舆论管理工作部门,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政治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以及公共舆论学等专业的老师、学生具有阅读参考价值。

当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其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余地和空间,还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展开深化和细化研究。该书的出版,正值盛暑之际,我们期待着人们能热切关注,并以此为起点和生长点,出更多、更新、更好、更高的研究成果,使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研究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者: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7.26于苏州工业园区住宅)